锋芒毕露·终无胜果

锋芒毕露·终无胜果

公元前202年,在北非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本土发生的札马战役中,23岁的罗马将领西庇阿,打败了赫赫有名的迦太基军事统帅汉尼拔,创造了避强击弱的典型战例。

公元前205年,新当选罗马执政的西庇阿为了调动驻扎在意大利南部的由汉尼拔统率的迦太基军队回国,便主动率军秘密渡过地中海,与盟友马西里萨合兵一处围攻迦太基首府地,迫使汉尼拔于公元前203年应召回救本土。

汉尼拔回军途中,大力扩充骑兵,军事实力得以增强,并迅速对包围迦太基城的西庇阿军队发动南北夹攻的的钳形攻势。西庇阿见汉尼拔来势凶猛,便有意避其锋芒,放弃对迦太基城的围困,率军向其腹地撤退,诱使汉尼拔西进。

公元前202年,西庇阿率军退至札马地区,决定利用这里的有利地形与汉尼拔军决战。汉尼拔摆列出一个咄咄逼人的进攻阵势,把军队分列为三线,第一线为一字排开的80头战象,妄图从正面突破西庇阿的军队;第二线为骑兵部队,实行两翼包抄;第三线为精兵,最后解决战斗。西庇阿观察了汉尼拔的阵势,便随机应变,摆出了一个相应的阵势。他也把军队列为三线,打破通常的鱼鳞排列法,而将三条线上的士兵都重叠排列,在阵中留出一条条通道。同时也将强大的骑兵配置在左右两翼,以便适时对汉尼拔军实行反包抄。另外,西庇阿还下令第一线兵士多带号角,必要时用突发的号角声惊退敌人的战象。西庇阿阵势的作战意图是:避其锋芒,后发制人。

交战开始了,汉尼拔先发制人,指挥战象向前冲击,可刚到对方阵前,便被号角声吓惊了,有的原地打转,有的转身向后乱冲,有的则顺着西庇阿军阵中的通道穿过去了……这样一来汉尼拔军不战自乱。这时,西庇阿不失时机指挥骑兵及三线精兵猛烈向汉尼拔军冲击,将其打得大败。

西庇阿的聪明之处就在于能够随机应变,避实就虚;汉尼拔的愚蠢之处就在于狂妄自大,锋芒毕露,因循守旧,结果被西庇阿窥间伺隙,打得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