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失欢与王国维的悲剧

师生失欢与王国维的悲剧

每当提到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恩师罗振玉,王国维的一生是与罗振玉密不可分的,他们的关系绝不仅仅是普通的师生关系,正是罗振玉,发现并培养提拔了王国维这位穷学生,并使他成为一代大家;然而也正是罗振玉,把王国维带上了歧途,最终又逼迫王国维自沉,成了满清王室最后的殉葬品,可以说,罗振玉既是塑造王国维的恩师,又是毁灭王国维的罪人。

王国维青年时期,深感国事多艰,故立下救国之志,努力学习“新学”,即近代西方哲学和社会科学,但因家贫,不能供他游学,1899年,他来到上海梁启超等人主办的《时务报》任书记,负责校对。这时,罗振玉在上海创设了农学社,由于缺乏翻译人才,特地办了一所东文学社,王国维乃于工作之暇前往受业,罗振玉慧眼识英才,不仅免除他所有学费,还提拔他主管学社庶务,让他专心攻读。1901年又资助他去日本留学,回国后,在南洋公学虹口分校担任执事,罗振玉是校长。后来又由于罗振玉的推荐,先后担任了南通师范学堂和苏州师范学堂教师,主讲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1904年写成《红楼梦评论》,把红学研究从“索隐派”的考据学风中清除出来,而视之为“我国美术上之唯一大著作。”治学之暇又填词,著《人间词话》,又有志于宋元戏曲之研究,著《宋元戏曲史》,为中国文学史开拓了研究的新领域。在这一时期,王国维的学术研究成绩是突出的、进步的,但在进身道路上,由于他的恩师罗振玉的指引,他亦步亦趋,走上了封建的阶梯,成了清室学部官员。

辛亥革命后,王国维跟随罗振玉避难,东渡日本,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罗振玉痛心清室之被推翻,以保存旧文化为己责,并劝王国维专治国学,放弃“新学”,王国维顺从师命,把以前刻印的《静安文集》烧毁,埋头经史,又旁治文字声韵之学,与罗振玉共同研究甲骨文,取得巨大成果。回国后,王国维发表了大量史学研究论文,成为新史学的开山,但在政治上,仍因恩师罗振玉的关系,终于堕落成为清室遗老的一员,加五品衔,赏食五品俸。1923年,他被清废帝溥仪召用,住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担任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教授,其讲学深受学生欢迎,在清华两年中,除研究古史外,兼作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从事蒙古史料的整理,均取得相当的成绩。1927年,此伐军节节胜利,北京震恐,王国维由于长期思想苦闷,加以这时又受到罗振玉的催逼,对前途感到绝望,乃留下遗嘱:“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投颐和园昆明湖而死,年仅51岁。

王国维一生,著译之书共62种,手批手校之书计192种,可谓“著作等身”,如果能多活二十年,则其学术业绩必定更加辉煌!

诚然,如果没有罗振玉的提携,青年王国维是不可能得到一个不问外事,安心读书的境界的,但是,如果没有罗振玉的错误引导,以及王国维心中牢固的“知恩图报”思想,那么,王国维也定然不会如此草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的?如何建立正确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我们应从中记取的深刻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