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奈斯库的愿望

埃奈斯库的愿望

埃奈斯库,乔治(1881—1955)是罗马尼亚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自幼显露出非凡的音乐天赋。七岁入维也纳音乐学院,1893年毕业。1895—99年在巴黎音乐学院从马斯内和福莱学习作曲,从马尔西克学习小提琴,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大奖。毕业后长期从事公开演奏和教学活动。他的演奏以技巧娴熟、风格朴素自然、演释作品深刻著称。在提高本国人民音乐文化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15—16年在布加勒斯特举行一套十六场的“小提琴音乐史音乐会”,共演奏了二十八首小提琴协奏曲、十七首小提琴奏鸣曲和大量小品等。做为指挥家指挥过欧洲和美国一些最优秀的管弦乐队,多次指挥演奏个人作品音乐会,同时特别重视介绍罗马尼亚作曲家的作品。在布加勒斯特指挥首演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柏辽兹的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等。为了鼓励发展本民族音乐创作,1912—46年他把在国内全部收入用于罗马尼亚青年作曲家奖金。参加了筹建罗马尼亚作曲家协会的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积极参与复兴祖国音乐文化事业的活动。晚年侨居国外,在巴黎去世。

埃奈斯库的创作以罗马尼亚民间音乐为基础,在音乐语言方面吸取了民间因素,创造出具有革新精神的个人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虽不太多,但包括各种体裁。他是罗马尼亚交响乐的奠基人,主要有:第一罗马尼亚狂想曲和第二罗马尼亚狂想曲是两部流行的作品。前者描写农村节日情景,以民歌《在磨坊中》、《我有一分钱,拿来买酒喝》、《云雀》等曲调为素材,表现出一幅幅生动的民间风格画;后者具有史性质,表现了罗马尼亚过去曲折的历史和英雄时代的丰功伟迹,其中引用了《在一个古城堡中》、《斯特凡大公》的曲调;他共写了五部交响曲(其中两部未完成),第一交响曲有时被称为埃奈斯库的“英雄”交响曲,第三交响曲富于哲理性;三首组曲,第一组曲演出时引起轰动,第三组曲取名“乡村”,具有罗马尼亚风格的印象主义浪漫激情;合唱交响诗《大海之声》;《室内交响曲》是他最后一部作品。他还创作了歌剧《俄狄浦斯王》、室内乐弦乐八重奏、钢琴五重奏、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组曲《童年印象》等。

他是一位音乐教育家,培养的学生有梅纽因、费拉斯、格柳米奥、伊达·亨德尔等。为纪念他的杰出贡献,布加勒斯特交响乐团、音乐学院都以他的名字命名。从1958年起,举力每隔三年一次的“乔治·埃奈斯库国际音乐节”。

埃奈斯库是一位爱国主义的民族乐派作曲家。晚年侨居国外,身患重病,念念不忘回归祖国。在生命最后时刻,他大声呼喊:“我想念我的祖国,我整个身心都与祖国人民在一起。当我病愈后,我只有一个愿望,回罗马尼亚!”1955年5月4日在巴黎病逝,愿望未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