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失当,浙东未复

指挥失当,浙东未复

英国侵略军第二次北犯以后,相继攻陷厦门、定海、镇海、宁波等地。道光皇帝为维护其统治利益,决定再实行一次“大张挞伐,聚而歼旃”的大反攻,以收复浙东,挽回败局。1841年10月,清廷任命吏部尚书奕经为扬威将军,副都统特依顺、侍郎文蔚为参赞大臣,并下令从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四川、山西、甘肃、陕西等省调兵遣将,驰赴浙东。当时,浙江各处防御兵丁已有4万余人,另有义勇乡勇9万余人。1842年3月上旬,各省援兵1万1千余人,和水勇、乡勇2万余人,陆续开赴浙东前线。奕经等认为兵力雄厚,决定采取“明攻暗袭,同时并举”的方针,一举收复宁波、镇海和定海。其具体部署是:水路为东路,以乍浦为基地,陆续渡海,潜赴舟山各岛及定海城内外,预为埋伏,候期奉动。陆路为南路,分为两支:一支以2400人在慈谿西南30里的大隐山集结,准备进攻宁波;另一支以1900余人在慈谿西门外的大宝山集结,准备进攻镇海。此外,还在宁波、镇海之间的梅圩预伏勇壮3000余人,准备中途截击英船。另由余步云率兵2000人驻奉化防堵,文蔚率兵2000人进驻长溪岭督战,奕经亲率1300余人驻绍兴以东的东关居中调度,特依顺率兵1200人驻万松岭,作为后路应援。清军于3月10日发起反攻。从大隐山出发进攻宁波的一路,于10日夜潜赴宁波南门,在内应配合下,杀死守门英兵,冲入城内途中遭到英军阻击,不支后退。这一路的大队人马从西门爬城而入,沿街进攻,因遭到阻击而未有进展,反攻宁波归于失败。从大宝山出发进攻镇海的一路,其前锋数百人于10日夜进抵镇海西门外,三次冲锋均未能攻入城内,到天明大队尚未赶到,只好撤出战斗,反攻镇海的战斗也告失败。水路进攻定海的计划,由于风潮不顺等原因一再推迟,直至4月14日,才发动了一次小规模的夜袭,由于英军事先已有准备,亦未达到预期目的。清军反攻失败后,主力集结在慈谿大宝山和长溪岭一带。英军决定乘胜发动新的进攻。英军由大西坝登岸,直扑慈谿南门,城内清守军不战而逃,英军顺利穿城而过,出北门,分路进攻大宝山清军营地。防守大宝山左侧的500名清兵稍事抵抗即行溃散。防守大宝山右侧的400名清兵,与英军英勇激战多时,伤亡过半,请求驻长溪岭的文蔚派兵支援。文蔚畏敌犹豫,未及时派兵往援,待派出300人时,英军已进至大宝山以西,切断了清守军后路,大宝山营地落入敌手。英军又进军长溪岭清军大营,文蔚拥兵数千,竟不敢与敌交锋,丢营地和大批军械给养,仓惶率部退往绍兴。奕经则率兵逃回杭州。

在此次浙东反攻之役中,定海地处海岛,英军长于海战,清军欲一举驱逐定海英军,确有困难。而镇海毗连大陆,宁波更属内地,清军如果指挥得当,同心协力,是有可能将其收复的。而由于统兵将领无能,指挥失当,不仅未能收复定海、镇海和宁波,就连重兵云集的慈谿营地也未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