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杨慎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明武宗正德辛未(1551)考取进士第一,任翰林院编撰。世宗时,以议大礼泣谏,被杖谪云南永昌,投荒三十余年,死于戍所。天启初,追谥文献。《明诗别裁集》说他:“升庵以高明伉爽之才,宏博绝丽之学,随题赋形,一空依傍,于李、何诸子外,拔戟自成一队。”评价是较高的。
这是一首有感而发的古体诗,诗意较显豁。
驿,原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歇宿、换马的处所。这里的“驿”,很可能指有岔路的驿道。“北去南来几朝暮?”这一疑问句本身就包含着肯定,显示出诗人深长的慨叹。在这三岔驿道上,每日朝朝暮暮不知有多少南来北往的官员。这一问句,既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同时又启下面各句。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上下两句对比成文,形象鲜明。上句“拥盖”前冠以“扬扬”二字,下句“回车”前加上“寂寂”一词,句尾再分别缀以“来”、“去”二动词,则作家当年所见某些官员战时拥盖策马,意气飞扬,自得意满之态跟他们衰时落寞清冷、颓唐丧气之状就极为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来了。而在这两句摹形写神的描写句中,作家的慨叹之情、褒贬之意较之开头三句,很自然地推进了一步,深入了一层。这是叙中有理,叙中有情。这两句,又很自然地“导”出末二句。作家的倾向,作品的题旨,尽在其中。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它承上文的记叙和描写,托出全诗之髓。这两句特别是上句意蕴极丰。它是作家宦海浮沉、遭际坎坷的辛酸自白,更是诗人推己及人、概括古今文人仕途蹭蹬、官场逐鹿的凝练之笔。这两句集记叙、描写、议论、慨叹于一炉,既能有力地表现出诗人在特定时刻的心态,又能突破时空限制,观照出古今士人、官吏追逐、沉沦于名利场中的状况。当然,对读者也有某种警策、劝戒的意味。再则,这两句,一感叹,一写景,也可看成岁月易逝,人事沧桑;而景物依旧,山河永恒的意思。慨叹意也就更深沉了。这两句可说是从议、景两方面双结全诗。全诗在感慨之中孕含着深刻的哲理,名利仅是一时荣,繁华只是瞬间事,只有时间和空间是永恒的。盛衰、升沉构成了人生的历史进程,杨慎和封建士大夫一样,感到人生无常,遁向淡化名利的超然境地,这既有消极性,又有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的气节。
元代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意含蓄,为妙。”这是对“得意忘象”说最有见解的发挥。而本诗所描写的“象”,是诗人截取生活长河中的一瞬,亦即时间和空间的一刹那,用以表现诗人没有写出来的另一端。而这“另一端”,需要读者运用自己的审美意识进行联想或想象,使作品中局部的“象”向全体延伸,最后生成完整的表象。不妨说,以断求连,以残求全,是本诗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