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原文与赏析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李德裕于大中元年(847)十二月下制贬潮州,第二年正月自洛阳循江淮水路赴潮州。此诗当是贬潮州途中过五岭时所作。全诗描写沿途风光之异,并发抒深切的思乡之情。首联一入手便着眼于山水的态势,给人以鲜明的独特的感受。“岭南”指五岭以南。这里是丘陵地带,山中溪水奔流不息,形成众多的支流岔道。行人处于东转西弯的山间小路,辨认不清方向,因而“路转迷”。此处用一个“争”字,写山泉的急湍状态,使景物呈动态。第二句写浓郁的山间景色:山间长满了桄榔和椰树,山深林密,使得一条条溪流都显得格外阴暗,竟至遮断了望眼。山高、水曲、路迷、林暗,眼前的景物,衬托出诗人在迷途中愁肠百结。这两句为景中寓情,为下一联的直接对景抒情作了铺垫。

颔联语意双关。照字面看,是进一步写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毒雾、蛇草、沙虫等是当地野山峻岭中常碰见的,诗人被贬谪到南方,初至其地,对这一切就格外小心提防,连燕泥落下来都担心有沙虫夹在里面,赶紧躲开。此是写实。诗人带着“愁”、“畏”情绪来看待这些事物,隐喻自身在政治上的险恶境遇,此是写意。此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被贬谪于蛮荒之地的忧愤心情。

颈联笔锋一转,描写岭南的奇特的社会风貌。田里稻米已开始收割了。三更时分,鸡声预报着潮汛即将来临,津吏就将这消息通报给待渡的人。诗人面对异乡风物,表现出一种惊奇之情。这样写更有力地衬托出诗人飘泊无依时的内心活动。

尾联通过越鸟在红槿花中鸣叫的另一个岭南画面,直接寄写对故国的情思,显得情意深长,韵味无穷。红槿是南方的落叶灌木,四季开花。越鸟指南方之鸟,《古诗十九首》有“越鸟恋南枝”之句。李德裕是北方人,他虽遭打击,但心怀故土,想继续为朝廷效劳。所以在羁旅之中,听见红槿花中越鸟的叫声,也引发了乡情,愁上加愁,凄然肠断。

此诗凝炼含蓄,情景交融。诗人把眼前的景物——崇山、流水、险径、丛林、毒雾、沙虫、火米、潮鸡、红花、啼鸟组成一个艺术整体,然而又并非专意于咏物,而是在所有景语中体现了情,言出了志。

《雪浪斋日记》云:李卫公诗云: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颇似少陵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引)

(德裕)时为白敏中辈排挤,贬潮州司马,又贬崖州司户,故三、四语双关,犹柳州诗之“射工”、“飓母”也。(沈德潜《唐诗别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