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原文与赏析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本是乐府旧题,内容多抒写军旅战争。从初唐到盛唐时期,曾有多次御边战争。当时由于国家强盛,诗人们民族意识高涨,勇敢地走向塞漠边疆,走向战场,并把他们体验到的战争场面、塞外风光以及征人的离愁别恨发之于诗歌,有的雄奇,有的清怨。在表达爱国精神的基础上,也从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这类诗歌通称为边塞诗。唐代另有一些诗人,如王昌龄辈,他们虽未亲事戎行,远赴异域,但在边塞诗的影响下,也写作了不少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篇,这些作品同样呈现出深广的社会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精神。

王昌龄《从军行》共七首,主旨是写出征将士久戍边地的思归之情。这是第一首。首两句“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写戍卒在置烽火的戍楼上,正凝神专注地瞭望敌情。因处身“百尺”高台之上,感受到黄昏时从青海湖吹来的阵阵凉风。这就为下面战士触景生情的思乡作了铺垫。

王昌龄的七绝以善于表现刹那间的感触著称于世。守边戍卒在烽火台执勤,由于“更吹羌笛关山月”引起诗人无限的思绪。《关山月》为乐府《横吹曲辞·汉鼓吹曲》旧题,据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卷二十三《乐府题解》称: “关山月,伤离别也。”如徐陵的“关山三五夜,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李白的“戍客望边色,思妇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都是抒写离情别绪之作。所以以羌笛吹奏的一曲《关山月》随风吹来,比海风带来的秋凉,更能激起戍卒心头的涟漪,使他的心再也不能平静。战士的乡思、情思被一一勾起,又转为无法消除的深深的惆怅,这一刹那的触景生情的过程,被诗人细致而精警地表达出来,这正是这首绝句的妙处。结句“无那金闺万里愁”承上诗意,如泉水一样自然汩汩流出。“无那”同“无奈”,无可奈何。明明是戍卒因久守边地而怀念亲人,却说深闺少妇万里之外在思夫,就把戍卒的乡思表现得十分自然而深挚,也使此诗别开生面,含意无穷。

曰“更吹”,曰“无那”,形出黄昏独上之情,极缠绵悱恻。(黄叔灿《唐诗笺注》)

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之思己,正深于思家者。(李锳《诗法易简录》)

诗之妙全以先天神运,不在后天迹象。如王龙标“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此诗前二句便全是笛声之神,不至“更吹羌笛”句矣。王摩诘“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咏雪之妙,全在上句“隔牖”五字,不言雪而全是雪声之神,不至“开门”句矣。太白“风吹柳花满店香”,起句便全是劝酒之神,不至“吴姬劝酒”句矣。卢纶“林暗草惊风”起句便全是黑夜射虎之神,不至“将军夜引弓”句矣。大抵能诗者无不知此妙,低手遇题,乃写实迹,故极求清脱,而终欠浑成。(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