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原文与赏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这首《从军行》的基调交织着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既有念亲思乡的悲愁,又洋溢着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形成悲壮的格调,使人为之动情,感奋不已。

“青海长云暗雪山”一句所展示的景象极为辽阔。青海是征人的戍守之地,浩渺无涯的青海湖,唐时哥舒翰曾筑城于此,置神威军以固边防,抗御入侵强敌。于戍楼之上极目远眺,天边长云,水、天、山融为一体,云海、雪山一片迷漫。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环境,最易惹人乡思。“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转入乡愁。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汉代在此设关,是中原和西域分界的关隘。《汉书·西域传》: “(西域)东则接汉,扼以玉门、阳关。”古时一出玉门关,即远离家乡,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即是此意。征人于望断雪山、云海之时,自然思念家乡,故这句写遥望玉门,实是寄托乡愁情思。从戍地青海的孤城是不可能望到玉门关的,“遥望”,谓玉门在望,即是说已远离家乡,表现思乡之切。

接下来的两句另辟新境,使全诗的基调由低回而转向高昂。“黄沙百战穿金甲”,意气豪迈。金甲指铁甲,由于在沙漠地带久经征战,铁甲也为之磨穿,暗示戍边时间之长和战斗的频繁。这句写实,也反映出战士保国的壮志。结句“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前句的深化,直陈已志。楼兰,汉时西域国名。据《汉书》载:汉武帝时,曾遣使通大宛国,楼兰王阻路,攻截汉朝使臣。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霍光派傅介子去楼兰,用计斩杀楼兰王。唐时与吐蕃在此交战颇多,王昌龄诗中借用傅介子斩楼兰王典故,表明征战将士誓平边患的决心。一首绝句仅短短四句,内涵极其丰富。一般说,诗总以描写具体形象为要,忌直白的议论。此句却纯是议论,但用得恰到好处,使诗跃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思乡与豪情壮志如此融洽无间,这只有王昌龄那样的大手笔始能驾御自如。

作豪语看亦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沈德潜《唐诗别裁》)

玉关在望,生入无由,青海雪山,黄沙百战,悲从军之多苦,冀克敌以何年。“不破楼兰终不还”,愤激之词也。(黄叔灿《唐诗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