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除夜立春·吴文英》原文与赏析

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吴文英词,向来被认为晦涩难解。但这只是一部分慢词,他的引、近、小令,并不很晦涩。这一首《祝英台近》,是《梦窗词》中最平易的作品,但是它仍然保存着作者创作方法的特征。

《梦窗词》的特征是:一、用形象语代替抽象语。二、不用语法字来表示思维逻辑的起伏转折。因此,我们读吴文英的词,首先应当弄清楚它的思维线索,也就是作品的结构脉络。然后才能了解以至欣赏它的艺术手法和美学价值。

这首词上下片各四大句,或说四段。第一句“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是形容姑娘们裁剪红红绿绿的金彩花胜,插戴在头上。红情,绿意,是宋人常用词语。张炎有两首词,调名即为“红情”、“绿意”。“红情” 咏荷花,“绿意”.咏荷叶,可知这里红绿二字是代替花叶的。股是钗的单位名词,一支钗可称为一股。古代妇女头上插的钗不止一股,古诗有“头上金钗十二行”,十二行就是十二股。姑娘们把裁剪好的绒花、绢花插在钗间,就显得春意盎然,“花信上钗股”,就是春风在钗发间吹动。

第二句,“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残日”二字,一般用法都是指日暮,但在这里,作者用以指除夕。本来应当用“残年”,但“年”字平声,用不上,故以“日”代替。“残日东风”就表现了“除夜立春”。年三十立春,是世俗所谓年内春,难逢的节气,因此这一天特别应当珍惜,姑娘们都不肯让旧年过去。

于是接上了第三句“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一支蜡烛,烧不到整夜,所以要“添烛”。大家点着蜡烛守岁,说说笑笑,一直到天明。

第四句就写新年初一,“笑声转,新年莺语。”这一句可以译作白话文: “姑娘们好象莺语一般的笑声,已转入了新年”。

以上是写家庭中从除夕到新年的热闹、欢乐景象。

下片第一句“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这是全篇中的主要契机。“旧尊俎”,三字点明了上片所写的并非当前的现实,而是回忆中的旧事。“尊俎”,即“杯盘”,“旧尊俎”,意思是从前吃年夜饭的情况。还记得当时有姑娘们为我剥柑子吃,那一股轻柔的香味,至今还牵系着我的幽忧的情绪。

第二句“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上句是怀旧的心情,这一句便转入为伤今的心情了。吴文英是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四明有镜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遗迹。用“归梦”二字,说明他现在是作客异乡。当此过年的时候,怀念起从前在家中过年的热闹欢乐,便勾引起思归的情绪。可是,在梦中却迷失了湖中的道路。这是说,连做梦也回不到老家。

第三句,“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是感慨自己年老,“千点吴霜”指满头斑白的头发。天气寒冷,这千点“吴霜”也未能销尽。

第四句“又相对、落梅如雨。”这是说满头白发,今天又和纷纷堕地的梅花相对。这时,风向已转,故宋人词中,常把岁暮年头的风称为落梅风。所以,“落梅”二字,既是写景,又是写时令,以呼应上片第一句的“花信”。

现在,我们讲通了全篇,就容易欣赏作者的艺术手法。上片是怀旧,但绝不说明是旧事,下片以“旧尊俎”三字来作转折点,说明作者在适逢立春的除夜,因老客异乡而怀念家中过年的欢乐温暖。但除夜立春是现在的事,在家中过年,不可能也是除夜立春,因为年三十立春是少有的节气。因此,作者在描写家中过年的旧事,还是出于想象,而不是写实。作者的情绪是表示:象今天除夜逢春,在家中必然是另有一番热闹气象,不会象我现在这样一个寒对落梅的孤客了。

陈洵叙评此词,认为这个“旧”字是“一篇精神之所在”(见《海绡说词》)。这个观点,对我们很有启发。因为这个字把上下两片的思维逻辑表明了,我们简直很难另找一个字来代替它。但如果换三个字,例如“忆当时”意义是明白了,是肤浅的直说,不是吴文英的艺术手法了。

“上”字婉细。梦窗词不以绮丽见长,然其一二绮丽处,正是他人道不出。笔致凄断。(陈廷焯《云韶集》评)

前阕极写人家守岁之乐,全为换头三句追摄远神。与“新腔一唱双金斗”一首,同一机杼。彼之“何”字,此之“旧”字,皆一篇精神所注。(陈洵《海绡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