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秦观》原文与赏析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两宋以“闺怨”为主题的诗词触处皆是。这首词采用“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范晞文《对床夜话》卷二引周伯弜《四虚》序)的笔法,使复杂的抽象心态得到细腻深邃的形象表现,构成一个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思交融为一的幽渺意境,从而使习见题材显得奇情四溢。首句点明地点,独居小楼,轻寒袭人。“漠漠”,弥漫广布状,极言轻寒无所不在,人们无计回避。用“漠漠”形容轻寒,既使肤觉转化为富有实感的意象,又给全词拨响了凄冷的基调。这一句是逆向用笔,“上小楼”的好象并非抒情主人公,而是“漠漠轻寒”,写法近于“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突出了人物在特定条件下的主观感觉。次句紧扣这条思路,续写登楼以后的感受。春花似锦,春雨如丝,节令已届季春,可周遭一片阴沉湿冷,哪有半点春晓的影子,却与清冷萧瑟的深秋之晨相仿佛。“穷秋”,深秋、秋末; “无赖”,无聊、可厌。下“无赖”二字,不仅天气不如人意,更是室中人百无聊赖心情的直接宣泄,似乎她正恼恨地自言自语: “这鬼天气,真讨厌!”第三句补写室内环境。古代富豪之家的卧室中常常陈设一种小屏风,置于床头,以挡风遮光,上绘山水、仕女或禽鸟。诗词里的“画屏”,往往伴着女主人公的情怀。如温飞卿《菩萨蛮》的名句: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从阳光辉映的屏山,引出晨梦迷离的人物;晏小山《蝶恋花》中“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之句,亦以画屏的秀丽景色反衬长夜怀人的悠悠情思。此处的“淡烟流水”,指屏风上的画。有了这一句,轻寒,晓阴,加上屏风上的水墨风景——杳无人迹的“淡烟流水”图,于是一种孤寂凄清的幽闺氛围便洋溢在字里行间。有了这一句,暗示人正躺在床上发愣,自然引出下片的梦境,章法便无懈可击。

下片三句虚实相生,惝恍迷离,尤为人所称道。室中人慵睡醒来,残梦犹如飞花在眼前飘动,春愁从心底升起,枨触万端,有多少情愫需要倾诉呵!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二句,一反通常的比喻方式,以虚喻实,把难以描述的“梦”和“愁”倒过来比喻形状确定的“花”和“雨”,构成“疑真疑幻,似虚似实”的特殊艺术效应。“自在”二字,自由逍遥,反衬室中人物的不自在或不自由,是意在言外的一笔。“飞花轻似梦”,解为花的飘忽不定固然贴切,解为梦的渺茫难寻未尝不可,而解为人的爽然若失尤其传神。“丝雨”受“无边”修饰,又与“愁”字融通,则把雨的连绵不断、愁的千丝万缕和人的怅惘莫名浓缩在一起了。这样着笔,较之直说落寞愁苦有味得多,甚至比作者备受称道的佳句“飞红万点愁如海”更为空灵。结拍用了倒装句,原来“飞花”、“丝雨”均系挂帘后所见。挂帘的用意是窥探寒气从何而来,也是为了排遣离情愁绪,不料帘外所见,勾起所梦所思,反而愁上添愁。这一句内涵很广,它告诉读者:主人公已经离榻来到楼前,也已搞清料峭春寒出于无边丝雨;可是目之所及,一草一木“总是离人泪”,她彷徨了,惘然了,不知所措了,她不知道帘子应该挂上去还是依旧让它垂下来……这一切,通过“宝帘闲挂小银钩”的动作细节,表现得周至蕴藉。难怪王国维对它大加青睐,认为不亚于《踏莎行》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联呢。

此词作于秦观连续遭贬之年。联系作者的人生遭际和艺术风格,恐怕不能视作单纯的“艳情”词。“香草美人,以喻忠贞”,向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安知此词非别有寄托者?周济曾在《宋四家词选》中指出,少游写恋情的词是“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阅读时可作参考。

“自在”二语,夺南唐席。(卓人月《词统》)

梁启超云: (“晓阴”句)奇语。(梁令娴《艺蘅馆词选》评)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