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杂咏橘树|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园中杂咏橘树

嘉树出巫阴,分根徙上林。

白华如散雪,朱实似悬金。

布影临丹地,飞看度玉岑。

自有凌冬质,能守岁寒心。

从屈原的《橘颂》开始,在中国诗歌史上以橘自喻的诗篇很多。李孝贞此诗即其一。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头便点明橘的来历,指出这佳树是从哪里移栽来的。“巫阴”即巫山之北(今四川万县地区,盛产柑、橘);显然,这只是借巫山的神奇、秀丽,以增添其审美效应而已。 “上林”,即汉代的上林苑;这里泛指封建帝王的园林。李孝贞出身于“世为著姓”的家庭,历仕北齐、北周和隋三朝,官至内史侍郎等职。他托橘自况,以炫耀门第的高贵和官位的显赫,固然无可足取;但《隋书》本传说他“简静,不妄通宾客”,意思是说他简朴、恬静,不肯同流合污,这在当时还是难能可贵的。中间两联:颔联称颂橘花的洁白如雪和橘实的殷红似金;颈联称颂橘树的功用,夸它既能替宫廷布影遮阴,又能向高处飞香逐臭。 “丹地”,指宫廷里的空地; “玉岑”,指宫廷内用汉白玉堆成的小山。表面上看,句句都是咏物; 深一层看,则处处皆借物以抒写自我。末联,更概括为“自有凌冬质,能守岁寒心”两句,以突出橘树不畏严寒和坚韧不拔的品格。诗人在此引用了《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典故,目的是举出世人所熟知的高大乔木——松柏作衬托,用“以大托小”的手法,更完满地塑造橘树的崇高美形象。

唐玄宗开元期间的名相张九龄有《感遇》诗十二首, 其第七首是: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对照着读一读,便可看出李孝贞此诗对后世的积极影响了。

此诗除了第七句失粘外,其余七句都符合近体诗五律的要求。它表明到了隋代初年,在齐梁体的基础上,融汇着北朝诗的清刚之气,近体诗的音韵、格式已初具规模;因此不久后到了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人的手里,近体诗便终于成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