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江中孤屿|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回,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后,遍访名山,广览胜水。这首诗开篇两句,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便是描写自己遍览永嘉江南岸的水光山色之后。游兴愈甚,不由对久未周游的江北山水又激起向往之情。于是诗人便又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乘舟出发,去饱餐秀色了。由于诗人急切地希望观赏江北的青山秀水,因而他感觉到道路变得异常迂回遥远,时光也显得短暂而飞快地漂流逝去。“怀新道转回,寻异景不延”两句,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的迫切心情和对秀丽山水的渴望。读罢,令人不由得想象出诗人当时该是何等地焦急迫切,又是何等地兴奋愉悦啊! “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突然,疾速截流横渡的小舟前面,一座孤屿猛然映入诗人眼帘。她独卧在奔流的江水之中,安详、妩媚、优美动人。这里诗人用了一个“趋”字,既描写了小舟速度的迅捷,又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迫切和焦急。和“趋”字相对应的“媚”字又把突然出现在诗人面前的孤屿的美整体地传达了出来。“趋”、“媚”相连,使诗人在匆忙焦急中突然发现优美孤屿的那种惊讶、兴奋和无比喜悦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诗人长途泛舟,迫切渴望观赏的山水,这时终于出现了,他内心充满了惊讶和喜悦,不由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以前的焦急之情也无影无踪了,他放眼望去,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天空中,彩云晖映着丽日,轻轻地、自由自在地飘浮在蓝蓝的天空;江水清澈明净,倒映着蓝天彩云缓缓东流。诗人这两句对江天晖映美景的描绘使人不由得联想到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登楼远眺,孤鹜随着晚霞渐渐地飞向天边;澄净的秋水和蓝色的天空交相晖映,一片洁净。这两句景物描写具体形象,的确堪称不朽之名句。而谢灵运的这两句,同样生动地展示出一个纯净鲜明的空间,置身其中顿感心灵空明晶莹,也不愧为诗中佳句。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这首诗四句景物描写正是如此,鲜明的形象,真切的感受,精工的语言,塑造出了无比清新自然、韵味深远的意境。

以上六句,写出了作者的游历路线和历览心情。吴淇《六朝选诗定论》有云: “非先游江南,方游江北;正先游江北,方游江南。江南既倦,乃回想我昔游江北,江北山水,与我周旋久矣,今久不游,若朋友之久旷然。于是又欲返棹游江北。乃未及江北,适于江中乱流正绝之处,得此孤屿,因知首二句多少曲折,乃用‘南’、 ‘北’二字夹出一‘中’字也。然于未登孤屿之先,上着‘怀新’二句者何?凡人行过旧路,多不觉远,以怀新故,冀得见所未见耳。道既觉远,则日便觉促,总是急急寻异,以见前倦于江南,非倦于历览也。”可以参照。

诗人在惊叹孤屿之美,沉醉于江天晖映之后,又开始为这美丽的景色深感惋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如此妩媚动人的孤屿山,可惜长年累月只能孤独地目送着江水东流而没有人前来赏玩,她所蕴藏的真人神仙故事便更是无人知晓和传述了。但诗人想到自己正游赏着孤屿山的美,知晓了山中的真人,因而在这惋惜之中又洋溢着自豪之感。他于是展开想象的翅膀,遥想着昆仑山上真人的风姿,渐渐地,他感觉到了自己已远离了人间的尘缘而飘飘欲仙了。他不由得在诗歌结尾深有感触地写道: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这首诗由对孤屿风光和江天辉映景色的描绘,而突然转向对神仙的倾慕和对长生的追求,典型地体现了谢灵运诗歌的一大特色。尤其是最后两句“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在写景诗尾谈玄说理更为谢诗中常见的现象。由此人们评论其山水诗总有一个玄言的尾巴。其实,玄言出现于山水诗中,是早期山水诗的共同特色。陶诗中也不乏“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类的玄理。这一现象的存在正好揭示了谈玄说理与山水诗兴盛的深层连系,因此,不宜过份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