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访杨云卿淮上别业》原文|赏析

地近得频到,相携向野亭。

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

望久人收钓,吟馀鹤振翎。

不愁归路晚,明月上前汀。

这是一首记僧俗交谊的诗。

杨云卿,身世无考。他淮上的别墅与惠崇的住地很近,惠崇常来别墅叙谈。这首诗叙述了他们某个春天相邀出游的情形。第一句写他们平日的交往,第二句写他们同游到达了目的地——野外依山伴水的一个亭子。三、四句写他们在亭上所见。河,当指淮河; 烧痕,冬天烧山林野草时留下的痕迹。站在亭上瞭望,只见河水从两山间流过,好像把两山连绵之势切断了; 而春天的步履已来到山林,一片片烧痕地里正长出青青新草。这一联对仗工整,笔力不凡。前一句写 “山” “河”相克,各逞其 “势”: 水“分”山奔流汹涌而出,山虽“断”而相连之“势”仍在,都有一种阳刚之气; 后一句写: “春” “痕”相生,相依相得: “春”方“入”而 “痕” 已 “青”,又显示了一种阴柔之美。尽管前人早已指出惠崇这两句是从唐代诗人司空曙、刘长卿中 “偷”来的(见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刘攽《中山诗话》等书),但将这一刚一柔的两句联在一起描写眼前之景,并从整体上给读者以刚柔相济的美的享受,却是惠崇的功劳。他以此联“自负”,并非没有自知之明。在这美的环境中,同游二人留连忘返也就是很自然的了。五、六句描写了他们在水边留连一直到暮色四起之时的情景: 饶有兴味地看人钓鱼,一直看到渔人收钓而去; 兴趣盎然地相对吟诗,惊飞了早已归宿岸畔的白鹤。但是,二人游兴似乎依然未尽,七、八句就写出了他们此刻的心情: 不要为回去太晚难辨路径发愁吧,那刚刚升起的月亮不是已给前面的水边平地带来一片光明吗? 诗虽然到这里结束了,但二人何时才尽兴归去,归途上又有何种佳趣,依然在牵动着读者的想象……

自禅宗在中华大地传播以来,不少知识分子或入了禅门,或与禅师有密切的交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禅人的文化修养,也记载了世俗知识分子与禅人亲密无间的友情。诗中描写的那种高雅优游的心态,正是僧俗之士在情感上息息相通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