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艺术技巧·抒情写景《情景一等相称》原文|注释|赏析

抒情写景《情景一等相称》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前半写景,如此阔大,……转出“戎马关山北”五字,胸襟、气象,一等相称。宜使后人搁笔也。(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二十二引黄生语)

【诗例】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解析】

“胸襟、气象,一等相称”,即“情景一等相称”,揭示出杜甫《登岳阳楼》诗的艺术奥秘。其内涵是:自然世界无限阔大,精神世界亦无限阔大,两个世界之间具有同一特征,因而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意境。

这首诗是杜甫暮年飘泊湖北湖南时所作。诗中“戎马关山北”之句,既是指当时吐蕃进攻长安,亦是指北方藩镇战乱未已,体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诗中空间,由洞庭一湖,首先向吴、向楚亦即向东、向南展开,接着又随乾坤亦即日月自东、向西延伸,形成无限阔大的自然世界。诗人胸怀,则由怀昔抚今,由个人的忧患而推扩到亲朋的忧患,接着更推扩到普天下人的忧患,形成无限阔大的精神世界。体会此情此景,只有杜甫忧国忧民、包举天下的精神世界,才配得上洞庭湖分野吴楚、吐纳日月的自然世界。情与景两个世界,共同具有无限展开之气势,共同具备无限阔大之特征,因此有机地交融而为一种无限悲壮阔大的意境。

情景一等相称,情与景之间在气势、规模、色调、性质、状态上具有同一特征,是情景交融这一中国诗根本艺术大法的奥秘所在,也就是意境这一中国诗主要审美目标的奥秘所在。因此,情景一等相称,实为中国传统诗学极有价值的一个见解。这一见解与西方现代心理学、美学的异质同构论不谋而合。西方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经验到的空间秩序在结构上总是和作为基础的大脑过程分布的机能秩序是同一的。”换言之,即物理现象与心理现象之间往往具有相同的张力结构形式,这叫异质同构。美学家把异质同构论应用于审美,认为意象“看上去似乎浸透情感,因为它的形式准确地表达了情感的本质”,与“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是同构的形式”。比较中国传统诗学的情景一等相称说与西方现代心理学、美学的异质同构论,双方确实存有一致性,这是中西文化的一个相同点。不过,情景一等相称说及异质同构论,并不能够有效解释中国诗的所有情景交融现象。杜甫暮年诗《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二句皆情景交融,但是其层次不同。上句言重重叠叠的山形好似我块垒难平的肺腑,这可以用情景一等相称说或异质同构论解释。下句言山鸟山花皆是我的朋友,则只能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才可以透彻解释。《周易·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人类生命起源于自然,故自然万物是人类的朋友。杜诗“山鸟山花吾友于”,意义在此。顺便说到,杜诗比宋儒张载《西铭》“物、吾与 (友) 也”的同义表述,早出约300年,正是孤明先发。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之自然世界,后写古仁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精神世界,情景一等相称,遂融合而为一种无限壮美阔大的散文意境。其描写对象,其艺术技巧,皆与杜甫《登岳阳楼》诗相同。究极地说,杜诗、范文的情景一等相称,乃是杜甫、范仲淹人格的艺术投射,而不仅是单纯的艺术技巧。无此等人格,即无此等艺术,这是装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