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晁卿辞帝都(2),征帆一片绕蓬壶(3)。
明月不归沉碧海(4),白云愁色满苍梧(5)。
【注释】
(1)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当时作者在宣州一带,年已五十五岁。晁衡:即日本阿倍朝臣仲麻吕之华名,唐时译为仲满,因晁字即古朝字,朝衡、晁衡实为一人。据《旧唐书》:日本国,开元初遣使来朝,因请儒士授经。诏四门助教赵元默就鸿胪寺教之。所得锡赍,尽市文籍,泛海而还。其偏使朝臣仲满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改姓名为朝衡,仕历左补阙,“仪王”友。衡留京师五十年,好书籍,放归乡,逗留不去,上元中,擢衡为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据近年中日考证朝衡事迹,《李白集校注》摘要如下:“晁衡者,日本阿倍朝臣仲麻吕之华名,或称仲满。衡生于日本文武帝二年,唐中宗嗣圣十五年(公元698),选为遣唐学生,时年十九岁。时为唐玄宗开元五年。衡入京师,学于太学,与卿贵游子弟比席受业,资用乏,辄由唐资给之。既卒业,为司经局校书,寻授左拾遗、左补阙。天宝十二载,任秘书监,兼卫尉卿。是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衡请同返,玄宗因命为使。时衡年五十六矣。四舶同发苏州。衡与大使藤原清河同一舶。遇风与他舟相失,漂至安南驩州沿岸,遇盗,同舟死者百七十余人。独衡与藤原清河归长安,时为天宝十四载六月,至上元中,受任为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大历初罢归长安,五年正月卒,年七十三。”
(2)辞:离开、告别。帝都:皇帝居住的都城,也即封建时代国家的京城,此指长安。
(3)征帆:远航的船。蓬壶:传说中的蓬莱仙岛。此处代指日本。
(4)明月:指明月珠,用以赞扬晁衡为人品质高洁。沉碧海:指误传晁衡航海溺死。
(5)苍梧:山名。这里指郁林山,相传东北海中郁洲的郁林山(即连云港的云台山,今已与大陆相连),自苍梧飞来,故也称郁林山为苍梧。
【赏析心得】
唐代国势强盛,驰名世界。据资料介绍:“当时邻国都非常仰慕唐朝文化,日本首派遣唐使朝唐。唐初,唐太宗就非常重视邻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对日使平等相待,并矜怜其远,‘诏有司毋拘岁贡’,还特派唐使送还。到了盛唐时期,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到了辉煌灿烂的阶段,盛唐文化吸引着海外各国。各国的使节、留学生纷纷来唐学习,其中尤以日本为最。唐玄宗极为重视中日交流,他命人给日本使者、留学生传授经书,教习琵琶。唐朝的知识分子、僧侣、商人、船员与日本的使者、留学生有广泛的接触,这就进一步促进了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日本的遣唐使自唐太宗贞观四年(630)至唐昭宗干宁元年(894),其间共任命十九次之多。”天宝十二载(753),日本任命藤原清河为遣唐大使,大伴古麻吕、吉备真备为副使赴唐。这是日本第十一批遣唐使。至唐后,唐玄宗命阿倍仲麻吕(后改晁衡,即朝衡)迎接,并亲自接见。是年冬,在藤原清河及晁衡等归日本时,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日本使》相送,曰:“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涨海宽秋月,归帆夕。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这批遣唐使在回国途中,至琉球遇风,传闻舟中人溺海而死,生者漂流至安南(今越南)驩州沿岸,又遇上强盗,同舟死者多达一百七十余人。李白与晁衡相识当在天宝初,待诏翰林时,彼此交谊很深,听此噩耗,李白写了这首哭悼诗,以寄托哀思。“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晁衡十九岁,选为遣唐学生,直到天宝十二载,已经五十六岁了,才离开长安,随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返回日本。不幸所乘之船绕行蓬壶等岛时遇难。“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像晁衡这样如明珠一样品质高尚的人,就这样沉入碧海,永远回不来了(双关语,既返归不了日本,也回不到中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悠悠白云为之变色,东北海中的苍梧山都布满愁容。短短一首绝句,字字情深,语含悲切,反映了唐代中日两国人民的真挚友情,堪称中日文化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事实是晁衡乘船琉球遇风时,被漂流至安南(今越南),遇盗后,同舟死难一百七十余人,但他却侥幸存活,辗转返回长安时,已是天宝十四年六月。后安史乱起,晁衡也跟随玄宗、肃宗西行避难,直到大历初才返回长安,于大历五年(770)正月逝世,年七十三岁。这些情况,有的是在消息闭塞的古代,李白生前不可能及时知道的。有些是在他身后发生,当然也就是他永远不可能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