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

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亭台。

梁尘寂寞燕归去,黄蜀葵花一朵开。

 

【注释】

(1)黄蜀葵:又名秋葵。花开为淡黄色。

【赏析心得】

这是一首秋日伤怀小诗,明白浅显、通俗易晓。

作者和知己朋友,在今年的秋天回忆去年秋天的感受:天气如秋,亭台依旧,可去年的歌声却同去年的流水一去不复返了,对时光的流逝表示深深的惋惜。郑谷这位淡泊如水的唐末诗人,也随同唐朝一道消逝了,但他呕心沥血、锻字炼句的诗句,对后世还在悄悄地产生影响。请看,北宋大诗人晏殊为人传诵的《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很明显,晏殊这首“夕阳”名词是受了郑谷的启发。其中,“燕归去”,改成“燕归来”,“一朵开”换成“花落去”,也就是说,天气从郑谷的秋天,换成了暮春。“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干脆直接套用。所不同的是,郑谷是诗,晏殊为词,形式一变,唐末小小都官郎中的创意,被北宋初期的大宰相这样一套,顿时,《浣溪纱》身价百倍,家喻户晓。当然,两首作品各有特色,我国古代又无版权法,对晏殊的作为不必大做文章,但后来诸家论词,多未指出这点,就有点太不应该了。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文学研究所在《唐诗选注》中曾指出过这点。但四十多年过去了,产生的影响似乎也不大。不仅如此,对郑谷这位“韬晦深山”的唐末诗人,北宋几位大文人似乎都有一种共性:一方面,将郑谷贬为“村学先生”;一方面,又都遮遮掩掩地承认受过他的影响。如大文学家欧阳修《六一诗话》就写道:“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其易晓,人家多以教小儿,余为儿时犹诵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这位大文豪多少讲了点老实话。受了熏陶后,北宋人就不再印行“小学老师”的课本了。又如北宋大诗(词)人苏轼,一边评其诗句“特村学中语”,一边又袭用其意写新诗。如郑谷《海棠》诗云:“秾丽正宜新着雨,妖娆全在欲开时。”首先指出海棠含苞欲放、要开未开时最美,雨中尤佳。苏东坡诗云:(海棠)“雨中有泪益凄怆”。将郑谷两句并为一句,还不是同一个意境吗?所以,古代就有人为郑谷“打抱不平”:“谷有‘诗无僧字格还卑’之句,故其诗入“僧”字者甚多,昔人尝以为讥。然庆历已后,诸公借阿师作吟料久矣。”(明人胡震亨辑《唐音癸签》)。意思是说,北宋庆历年间以后,许多有名气的文人,以阿师(郑谷)诗词创意,借作自己的诗词大有其人其事。郑谷有诗《鹧鸪》闻名于世,结尾两句是:“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春日西。”我们无意也无法为郑谷讨回稿费,却应该为这只“鹧鸪”讨点公道。“相呼相应”,本是诗人的本意。我想,郑谷泉下有知,他对北宋以后这么多诗(词)人回应“鹧鸪”的呼声是会高兴的。至于名气的大小,他不会计较。谁叫他的命这么苦,生于唐末衰世,自己就只有“苦竹丛深春日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