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雉》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雄雉于飞,① 雄雉起飞向远方,

泄泄其羽。② 拍拍翅膀真舒畅。

我之怀矣,  心中怀念我夫君,

自诒伊阻!③ 自找离愁空忧伤!



雄雉于飞,  雄雉起飞向远方,

下上其音。  忽高忽低咯咯唱。

展矣君子,④ 一心悬念我夫君,

实劳我心!  苦思苦想心难放。



瞻彼日月,⑤ 远望太阳和月亮,

悠悠我思!  我的相思长又长!

道之云远,⑥ 相隔道路太遥远,

曷云能来?  何时回到我身旁?



百尔君子,⑦ 天下“君子”一个样,

不知德行。  不知道德和修养。

不忮不求,⑧ 你不损人又不贪,

何用不臧?⑨ 走到哪里不顺当?



(程俊英译)





【注】①雉:野鸡。②泄泄(yi):同洩洩,鼓羽舒畅状。③诒:同遗,遗留。自诒:自找、自取之意。伊:同繄,此、这。阻:忧。④展:诚,确实。君子,这里指丈夫。⑤瞻彼日月:《通释》云:“以日月之迭往迭来,兴君子之久役不来。”⑥云:语助词。下句同。⑦百:凡,所有。君子,这里指在朝的统治者,包括其丈夫在内。⑧忮(zhi):忌恨。⑨臧:善、好。《诗三家义集疏》:“何用不臧,犹言无往而不利”。



这是一位妇女思念远出的丈夫的诗。

前两章的一、二句,以鸟类起兴,雄雉比喻丈夫。以鸟类起兴以思念宗族故国、祖先亲人的情况在《诗经》中并非个别现象,除《雄雉》外,如《燕燕》、《凯风》、《鸨羽》、《伐木》、《小弁》等很多诗歌都是这样。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它直接来源于远古的图腾崇拜观念,以后才变得复杂和多样化起来,思念范围得到了扩大,而宗教意识则日趋淡薄。对此,闻一多先生在《诗经通义·周南》一文中阐述十分详尽。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写雄雉鼓翼振飞的姿态,那样子是颇为得意的,它比喻丈夫离家外出了。作为妻子的,平素与丈夫很是恩爱,一旦分离,其忧愁牵挂之情可想而知。她思念丈夫,望着飞翔的雄雉,孤独苦思之情益增,因此发出了“心中怀念我夫君,自找离愁空忧伤”的倾诉。这四句,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具体感受表现得极为充分。丈夫为什么外出?诗中没有作明确交代。王先谦认为:“案《序》:大夫久役,男旷女怨,正此诗之旨。宣公云云,乃推本之词,诗中尝未及之”。可供参考。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下上其音”在《燕燕》一诗中也出现过,意思是鸣叫声忽高忽低有变化。有的注家解释为鸣叫声由近而远、由大而小,亦可。此处暗示着丈夫离家渐远。雄雉的鸣叫声引起了诗人的强烈思绪。“人有一种冲动,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中实现他自己。”(黑格尔《美学》)在诗歌中,人与人的关系,往往是通过外物作为媒介而后进行交流的,意,依附于形。所以,这里看来似乎单纯写物,实质是为了引出感叹之词。正因为这种感叹以外物为依据,因而显得深沉有力。在思念的深刻程度上,则“展矣君子,实劳我心”比“我之怀矣,自诒伊阻”更进了一步。

紧接着的第三章,写随着时光流逝,丈夫始终不回家,妇女望眼欲穿,不禁怨嗟伤悲。心理学告诉我们: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生理心理差异。有事业的男性,往往显得心胸宽阔,洒脱不拘,注意力容易转移,较多群体活动;而妇女比较执着专一,感情细腻。本诗作者生活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西周社会,其家庭的社会地位当较高,大致属于贵族阶层。这样一位具有文化教养、多情善感的妇女追求着丰富多彩的感情生活,渴望丈夫能陪伴着自己,于是乎她对长年不归的丈夫不禁产生怨恨了。全章四句一气呵成,感情真挚深沉,行文流畅自然,流传至今已成为抒写离愁别绪的名句。

最后一章,写妇女对丈夫及其同僚们长期在外征战表示不满和否定。“百尔君子”,即“所有你们这些君子们”的意思,当指在朝执政、决定并参与征战的人们,也包括了诗人的丈夫在内。“不知德行”句,德行,《周礼》注云:“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德行”连语,在《大雅·抑》中也曾出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诗人认为执政者们关于征战的决策和行动是不符合善良的德行的。她接着明确表示自己的看法:你们如果不从事这种损人和贪索的战争,那么,肯能无往而不利!言下之意是说你们就不会陷入长期征战的泥淖之中,早就安然回家与亲人团聚了。这一章,是全诗思想性最强的部分,难度较大,历来见解分歧也较大。有人认为作者应是下层劳动妇女,这四句发出了对统治阶级的诅咒。这没有什么根据,而且过分拔高了全诗的主题。

《诗经》中反映战争离乱的作品不少。《君子于役》写农村主妇傍晚见牛羊归家,想到征人还不得回,即景生情,语淡意浓。而《雄雉》写贵族妇女见雄雉振翅,触发对丈夫的思绪,如诉似怨,情真词烈。我们可对照阅读,鉴别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