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彼黍离离,
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
中心摇摇。(三家摇作愮。)
知我者,
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韩苍作仓。)
此何人哉?
(离、靡,歌部。苗、摇,宵部。忧、求,幽部。天、人,真部。)
彼黍离离,
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
中心如醉。
知我者,
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离、靡,歌部。穗、醉,脂部。忧、求,幽部。天、人,真部。)
彼黍离离,
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
中心如曀。
知我者,
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离、靡,歌部。实、噎,脂部。忧、求,幽部。天、人,真部。)
〔译文〕
看那黍禾长得历历成行,那片嫩苗是丛丛的高粱。走到这里不由得徘徊惆怅,心神不安摇摇晃晃。了解我的说我心烦恼,不了解我的说我把什么找。老天啊,老天!是谁弄成这样?
看那黍禾长得历历成行,那片抽穗的是高粱。走到这里不由得徘徊惆怅,心中烦乱像个醉汉。了解我的说我心烦恼,不了解我的说我寻找什么。老天啊,老天!是谁弄成这样?
看那黍禾长得历历成行,那片结粒的是高粱。走到这里不由得徘徊惆怅;心里像有东西堵得慌。了解我的说我心烦恼,不了解我的说我寻找什么。老天啊,老天!是谁弄成这样?
〔评介〕
《黍离》三章,章十句。《诗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宋朱熹也同意此说。近人学者对此篇又有四说。郭沫若以为系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见《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余冠英认为“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见《诗经选译》);陈子展认为是“诗人叙述宗周故都,看见小米高粱都很茂盛,引起了无限的感慨,无限忧思的诗”(见《国风选译》);高亨认为“西周亡后,东周王朝的大夫,因事又到镐京(西周的京城),看见原来宗庙宫殿所在的地方都变成田野,长了庄稼,他悲悼西周灭亡,因作此诗。”(见《诗经今注》)。
总览全诗,周大夫闵周之作,当为可信。他忧国忧民更加怨恨战乱。经学者考证该诗写于东迁以后。周朝自东迁后,领土削减,国力衰弱,民生疾苦,是创作《黍离》的时代背景。当时由于西周最后一个统治者周幽王的残暴,政治腐败,人民痛苦。最后导致幽王被杀,王室衰微,周王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当东周大夫出行至旧都镐京,见宗庙宫室毁坏,现已变成一片田野。触景生情,感慨而发,故作此诗。《黍离》是反映东周社会现实的重要诗篇之一,很有史料价值和欣赏价值。无论从政治思想内容,还是从写作技巧上,该诗堪称文学史上的名篇,在《诗经·王风》中列为首篇,更是当之无愧的。
全诗三章都叠咏“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为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利用音乐的旋律,重叠的字句,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所谓“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读罢勾起读者的万般同情,极富感染力。清方玉润《诗经原始》眉评:“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徊无限。此专以描摹虚神擅长,凭吊诗中绝唱也。唐人刘沧、许浑怀古诸诗,往迹袭其音调。”可见这首诗影响之深远。
诗中抒发情感一层深一层,心忧越逼越紧。其三章意义是有变化的。如一章“中心摇摇”是心神不定,二章“中心如醉”是不能自主,三章“中心如噎”则简直是说不出话了,由于这些不同的字眼使三章的情感逐渐上升直达到顶点,这就使该诗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诗的语言也很精练。例如“摇摇”、“醉”、“噎”三个词,形容不同的心情,恰当深刻,感情色彩很浓,真是无法改易。又如“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样的句子是十分恰当地表现了诗人面对现实,内心的苦闷和悲愤。再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三次咏唱,三次发问,敢向苍天发问,敢指责这是谁的罪过?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反抗意识和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