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鸨羽》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羽,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艺稻谷。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这是一首反映农民不堪徭役之苦,怨极而呼天的诗歌,历来被认为是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民心声的现实主义诗篇之一。

全诗三章。第一章写的是:

野雁的羽毛肃肃地响,

落在那丛生的栎树上。

公家的劳役没有终止的时候,

顾不上种植五谷。

父母靠什么生活?

悠悠的青天啊,

什么时候才能安居在固定的处所?

诗中的鸨音保,是一种形如大雁的大鸟,一名野雁,脚上没有后趾,因而不能久立在树上。肃肃是象声词,是鸨羽翼振动发出的声音。集指群鸟落在树上。苞指草木丛生。栩音许,栎树。诗的一二句是说野雁发出肃肃的响声,成群地落在栎树上。但野雁是没有后趾的,它们停留在树上是不稳定的,这恰好比喻百姓几乎时时被公家役使而不得安宁。第三句的“王事”指公家之事,即官家加在百姓身上的种种苦役,包括征戌。靡是否定副词“没有”,盬音古,意思是间暇、停息的时候。四句的艺是种植,黍稷泛指五谷、庄稼。三四句是说徭役繁重从没有停息的时候,因而无暇顾及农事、种植五谷,致使父母在饥饿之中熬煎,所以第五句发出悲叹:父母靠什么生活?怙音户,义为依靠。父母生活无着,忍饥挨饿,怎不叫人伤心怨恨呢?可又无可奈何,只好向悠悠苍天发出痛彻心肺的哀号:何时才能有个安定的处所呢?

第二章中的“棘”是酸枣树,“极”义为尽头。这章诗译成白话是这样的:

野雁的翼肃肃地响,

群宿在丛生的酸枣树上。

公家的苦役没有停歇的时候,

顾不上种植五谷。

父母可吃什么呢?

悠悠青天啊,苦日子什么时候是尽头?

第三章诗中的翮音河,本为鸟的羽毛中间的硬管,此指鸟的翅膀。“常”字指正常的安居乐业的生活。这章译为白话就是:

野雁的翅膀肃肃地响,

栖止在一丛桑树上。

公家的苦役没有停息的时候,

顾不上种植五谷。

父母有什么东西可尝?

悠悠青天啊,

什么时候才能有正常的太平日子呢?

以上三章,构成了这首现实主义的诗篇。它不仅深刻而尖锐地揭露了沉重的徭役给劳动人民造成的颠沛流离,田园荒芜,父母饥饿等等灾难,控诉了那个黑暗的世道,更可贵的是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在重压之下敢于怨恨、敢于斥责、敢于质问的反抗斗争精神,更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与安乐时社会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这就是这首诗的价值!

本诗的语言质朴冷峻,极富表现力,“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表白上是聆静的述说,实际上是无情的斥责;而“父母何怙?”“父母何食”“父母何尝?”是尖锐的质问,铿锵有力。特别应提出的每章诗末对悠悠苍天发出的呼号,一而再三,层层加强,撼人心肺,有极强的艺术效果。另外,这首诗采用的重章迭句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加强了抒情与表达效果,突出了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