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毖》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予其惩!我真的要警戒啊!

而毖后患。谨慎地防后患。

莫予荓蜂,没人扯我到那儿去,

自求辛螫。是我自找那辛苦。

肇允彼桃虫,开始哪,那个小鹪鹩,

拚飞维鸟。翻身飞起成个鸟。

未堪家多难,我不堪国家多患难,

予又集于蓼。又把那辛苦来兜揽。

(采用金启华译诗)

[注释]①惩:有所伤而知戒。②毖:谨慎。③荓(ping)蜂:掣曳。谓牵引而使之。④螫:事。辛螫,即辛苦之事。⑤肇:始。允:信,的确。桃虫:一名桃奎,即鹪鹩,为最小的鸟。⑥拚(fan):同“翻”。⑦集:逢,遇上。蓼:一种有苦辣味的草。

[赏析]《小毖》是《周颂》中的短篇,有人认为是周成王所作,相传这是周成王的自警之词,要谨慎从事,察微知著,防患于小,否则,小患将酿成大祸,俗话说:蝼蚁之穴,可以溃堤。作为一个统治者,能注意防患于未然,当是有识见的。《郑笺》说:“始者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成王信之,而疑周公,至后三监叛而作乱,周公以王命举兵诛之,历年乃已。故今周公归政,成王受之,而求贤臣而自辅也。”这是笺疏《诗序》的说法,近代学者多从此说。

“予其惩,而毖后患”两句,意谓我从前因有沉痛的教训才懂得自警自戒。此乃经验之谈,这是周成王从管蔡之乱中吸取的教训。紧接着,成王以草虫为喻,说明防患于小的道理。“荓蜂”即“牵我以恶入道”。“螫”,即事。“辛螫”,即辛苦之事。(见《孔疏》)意思是说:往昔并无人牵着我以入恶道,是我自讨辛苦。此两句暗指管蔡之乱的祸患。“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两句,言我过去不知小患不防、其后必成大祸的道理,今日始信鹪鹩小鸟可以变成大鹏。此两句“盖谓恶之始萌甚小,似桃虫耳。不能慎之于小,则积恶至大,如桃虫之终为大鸟耳”(林伯桐《毛诗识小》)。最后两句,诗意又推进一层,作者自言:我年轻,缺乏治国之术,不堪国家多难,如今又身处辛苦之地,希望贤臣助我一臂之力,辅佐我治理好国家。末两句,正是作者致意之点,也是一篇之指归。

此篇虽为《颂》诗,但短小精悍,而且富有哲理,有哲理诗的味道。它揭示了这样一个哲理,谨之于小,则大患无由至矣,不能慎之于小,其后必成大患,这是一个带有朴素辩证法的哲学问题。它在阐述哲学道理时,不用抽象的说理,而是以草虫作比喻,深入浅出,颇有理趣,其说理方法,有点像庄子的文章,多引譬喻,发人深省。“笔意清矫,思致缠绵”(《诗经原始》),读之“亲切有味”(同上),“令人想见其忧深虑远,道醇术正气象。”(同上)方玉润眉批引用姚际恒《诗经通论》的话说:“愤懑、蟠郁,发为古奥之辞。偏取草虫等作喻,以见姿致,尤奇。”由于古今语言的变迁,今天读之,颇觉佶屈聱牙,诂训难通,这是古奥的一面,但比喻和说明的道理却是通俗的。其艺术风格,在《颂》中别具一体。方玉润说:“自《闵予小子》至此,凡四章,皆成王自作。……然除《闵予小子》一篇为祝辞外,余皆箴铭体。”其着眼点是它的“攻疾防患”的警戒作用。刘勰《文心雕龙·铭箴》云:“箴者,针也,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夫箴诵于官,铭题于器,名目虽异,而警戒实同。”从这个角度看,方氏对此篇体式、风格的辨析,是较符合事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