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类·善状景物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写景类·善状景物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少游《画堂春》“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之句,善于状景物。至于“香篆暗销鸾凤,画屏萦绕潇湘”二句,便含无限思量意思,此其有感而作也。(周济《宋四家词选》)

【词例】

画 堂 春

秦 观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宝篆烟销鸾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解析】 “写景妙绝”是就修辞而言的,是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通过锤炼词语、布局谋篇,把景物描写得活灵活现,令人击节称叹。这是在造语上炉火纯青时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象张先、李清照等词人在这方面都有名篇佳什。这种艺术技巧历来为词人所追求,但达到极至者却不多。秦观的这首 《画堂春》 便是这方面的典范作品。这是一首描写美人春睡的词,词的主题仍是传统的伤春怀人,但这一古老的题材经过秦观的艺术处理却别具情致,这也突出地表现在景物描写上。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词的起笔诗人便从宏观入手描写暮春时的景致。春风吹拂着袅娜多姿的嫩柳,天也一天比一天长了,雨过天晴,一缕斜阳正映照着芳草。起句虽平,但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在炼字,“雨余芳草斜阳”将三个名词并列,毫不板滞,这与元人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环境正为美人春睡做了铺垫。“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是美人睡醒时对春光的感受。又一场春雨打过,杏花凋零,而凋零的杏花混入泥中又正巧被燕子连泥一起衔着去筑巢,因此燕巢也带有香气了。这一场春雨下得这么久,真把这位美人睡坏了。实际上“杏花零落燕泥香”和前句“雨余芳草斜阳”正是从温庭筠 《菩萨蛮》: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中化出。所不同的是温词只是状雨后之景,而淮海词则把几个动作浓缩在一句之中,增强了词语的厚度,体物之妙,惹人遐想。无怪乎王国维说:“虽自此脱胎,而实有出蓝之妙。”(《词辩·眉批》)秦观的这一名句也颇启迪后人,象李清照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武陵春》)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等等。“睡损红妆”可视为双关语,一方面指美人,另一方面也指服饰。因为这位美人和衣而卧,致使“愁损罗衣金线”,从中可以看出其“愁”,这“愁”一是指落花引起的愁绪,一是看到燕筑巢而人不归,景中蕴情,真是妙绝。

下片写夜里失眠,仍是用景语来表现这种心理。“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写室内的陈设,而这种陈设是经过选择了的与主人公情愫相关的事物。“宝篆”即篆香,香作篆纹;“鸾凤”即香的形状似鸾凤。“云锁潇湘”指画屏上的图案,这里当是潇湘烟云图。如秦观 《浣溪沙》“淡烟流水画屏幽”即画屏上所绘为淡烟流水图。“宝篆烟销龙凤”是说夜已深,主人公长时间不能入眠,百无聊赖,只专注快要燃尽的香;“画屏云锁潇湘”则流露出所思念之人在潇湘那边,“云锁”又使画面富于动感。“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最终点题,收束全篇。暮春时节,余寒犹存,尤其是在夜里表现得更为明显,“微透”正是此意。“薄罗裳”表明主人公身份,这是顾影自怜。“无限思量” 象一把钥匙,把主人公日夜颠倒,生活规律失调的原因都予以解答了; 也如一条红线,把全词的景语全部贯串起来。很显然,这 “无限思量”是不能自已的。

这首词以 “写景妙绝”著称,诗人用白描手法描写主人公所处的环境。上片先写室外之景,尤其是 “柳”和 “芳草”都是怀人的象征,是情化了的自然。这样开篇看似平平,实际已嵌入了情感。接着又描写 “杏花零落”、“燕泥香”这里含有破碎和企盼的意蕴,“流水落花春去也”,这不尽的情思遂导致主人公 “昼寝”,层层推进。下片把笔触深入室内,通过 “宝篆烟销”,“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等令人寂寞的意象,来补足主人公的情感,构成完美的意境。《草堂诗余隽》 卷四 “眉批”谓此词,“句句写景入画,言少而意甚多。”此为的评。淮海词素以描写迷离伤怀而著称,而这首词又经过诗人的渲染,使情与景达到了完整的统一,句句写景,字字关情,真是极炼不如不炼,堪为后人用这种技巧创作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