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刘元卿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已。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贤弈编》
〔注释〕 涸(hé)溪:干涸小溪。 楯(shǔn):栏杆。 兢兢:恐惧状。 分(fèn):料想。 第:只。 哂(shěn):嘲笑。 夷:平坦。 沉空守寂:沉溺于空洞的学问和玄想中。 隅(yú):角落,局部。矜严:矜持自严。
人类对于他所不了解的未知世界,总不免会感到惊奇、神秘和恐惧。在人类的童年时代,荒漠、高山和大海还没有被认识的时候,人们想象其中会有许多可怖的神怪鬼物,使人不敢涉足。随着文明的进步,这些领域逐渐被人们征服。登山、航海、乘车横穿广漠,在大多情况下已经不能引起人们的恐惧。但南极、宇宙太空,乃至其他星球,因为人迹未至,或者所至不多,想到它们或者去探险仍不免有些惴惴。对于个人来说,不可能事事亲历,通过个人实践所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极为有限,大多数情况下,个人是通过书本或通过他人的教诲认识世界、社会和获得知识的。既然有“知”了,那么恐惧就应该消除,就应该勇敢地走路和过桥。
《盲苦》的故事看似笑话,实际上是很严肃的。它揭示了抱残守缺、不敢认识真理的人们的可笑与可悲。盲人双目失明,他们比正常人认识世界就更困难一些。这位盲人从桥上失坠,幸而没有摔下去,他两手攀住栏杆,战战兢兢,生怕坠入“深渊”。实际上,桥下只是平浅的、已经干涸的溪道。盲人之情可悯,也可以理解,因为他不知道一松手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过路人善意地告诉他:“你不要害怕,只要放开手,下面就是实地。”可是他不相信路人的话,依旧紧握栏杆,放声长号。此时就未免滑稽,令人感到可笑了。最后盲人体内力量消耗殆尽,终于跌了下去。他双脚落地后,才自我嘲笑地说:“哈,早知道放手即是实地,何必让自己吃苦呢!”这个结局是喜剧性的,可是盲人的性格却是悲剧性的。他对未知事物充满了恐惧,还可以说是人类的普遍弱点,但对别人的告诫无故不肯相信则说明他不仅盲于目,而且还盲于心;因为盲于心,所以恐惧更烈。“盲苦”不仅指盲目之苦,更重要的是指“盲心”之苦。盲目是生理缺陷,令人同情,而“盲心”则不禁令人深感遗憾了。当然,盲人如果吃过受骗上当之苦,他此处的听不进别人告诫就又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