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旧衣·周寿昌
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亲旧线痕。
自从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问世以来,歌颂母爱的诗篇,代有人作,为数不少。清人周寿昌的这首小诗,虽然未能超越孟郊,却自具面目,感人至深。
诗的前联,一开始就让人感到事情的缘起不那么简单,一件绨袍(厚丝袍)伴随着诗人已有三十个年头,变得既陈旧又破损,诗人还舍不得丢弃。要不是有什么特别值得珍惜的地方,大可不必这样。可是这件破损的绨袍上恰恰留有一种“余温”,难怪要惹得诗人倍加珍惜。诗中的第二句下一个“却”字,语气凝重,突出强调绨袍“检尚存”的意义所在。本来绨袍的破损属寻常之事,更何况破在领襟,完全可以拿起来缝补一番,修去破损,拆去旧线,可是诗人“不忍”就这样轻率地行事,为什么呢?诗的后联就道出了事情的本质:“上有慈亲旧线痕。”原来,在这破损之处,有慈亲留下的旧线痕,它象征着那永恒的母爱,永远使诗人感动,不论过去了多少时光,诗人都还能从中领略到慈亲的“余温”。这一笔,不仅表现了当年母子之间深厚的骨肉之情和母爱留给诗人温馨的感受,而且还隐隐地流露出诗人心头难以言传的感慨。当年慈祥的母亲为他一针一线地缝制衣服,关怀备致的情景犹历历在目,而今只好从“旧线痕”上去重温、去体验过去的一切,其中的悲戚是不言而喻的。古人有所谓“见物思人”、““睹物伤情”之说,诗人此刻就处在这样的心境中。更何况诗人平时“论列切直,为时所忌”(《清史列传·文苑四·周寿昌传》),因而仕途上屡经挫折,面对宦海浮沉,人欲横流的严酷的社会现实,结合自身不平的遭遇,这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更觉亲情的可贵,更渴望母爱的慰藉。
大凡有真性情,有独特见解的诗人,绝不会步趋前人,这首小诗也是如此。同是歌颂母爱,本诗中没有孟郊《游子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那样从正面集中表现母爱的细节描写,而是紧紧地抓住诗人本身晒旧衣时特有的心理感受——“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亲旧线痕”,让人感到母爱是何等的深厚博大,对诗人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留给读者的是更多的想像馀地。诗的语言明白流畅,不以辞藻丰瞻取胜,于质朴平直中见出诗味隽永,透出绵邈深婉的情致。这些恐怕就是这首小诗感人至深的缘由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