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第二十五·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第二十五·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概说】

“普门”,意指周遍圆通,又译无量门。天台宗将实相圆法周遍一切称为“普”,实相的中道义无所蔽塞称为“门”,即谓《法华经》所说中道实相之理,遍通一切,无所壅塞,故诸佛菩萨乘此理,能开无量门,示现种种身,以拔除一切众生之苦,令成就菩提。《法华科注》八曰:“普门即圆通之门也。”嘉祥《法华义疏》十二曰:“普门者,普以周普为义,门觉开通无滞之名,能通道令物悟入,故称为门。”普门之说,亦为华严及密教等宗所用。华严宗认为,圆教所说重重无尽主伴具足之理,于一之中即摄一切法,亦即一门摄一切门,故立普门之称。

“观世音菩萨”,梵文音译为“阿缚卢枳帝湿伐逻”。中文译名有好几种,竺法护译为“光世音”,鸠摩罗什译为“观世音”,玄奘译为“观自在”,中国通用的则为鸠摩罗什的译名。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大众声音”的菩萨,因观世音菩萨曾经发愿,任何人在遇到无论任何灾难时,只要一心虔诚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时,即会得到救度——“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因此,名为“观世音菩萨”。有的说法认为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但唐朝以前就已出现“观音”简称,且唐朝诸多佛经典籍中,并未避讳“世”字。梵文原义尚可译作“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窥音”、“现音声”、“圣观音”等。他同时还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在中国,观音菩萨又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一起,被称为四大菩萨。观世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我国百姓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根据佛经记载,此菩萨是久已成就的古佛,号“正法明如来”,为度众生倒驾慈航,现菩萨身。古印度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像既有现男相也有现女相的。到中国南宋以后,女性的观音菩萨相已深植中国百姓心中。

“勖勉受法弟子”是通过介绍妙音和观音两位大菩萨游化十方、普度有情的种种神通智慧,来策励受法弟子们受持此经。前品是专门介绍妙音菩萨的修行所得的善根和十方弘经的神通。本品则专门介绍观世音这位在中国尽人皆知的大菩萨是如何游化十方的。

本品的结构很清晰,有长行和重颂两部分,主要内容是两番问答。其中的长行有初番问答和次番问答,都是无尽意菩萨作为发起众向佛陀请教,第一次佛陀回答了观世音为何称为观世音,并说明称颂观世音名号可以解脱七难、三毒、满愿,最后劝大众常常称念观世音名号,这就是本品第一节的内容。第二番问答是世尊解释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三种身形游化世间的神通之力,并劝大众恭敬供养这位大菩萨。后面的重颂内容相同、结构不变。

本品的原本最初只有长行,所以在汉文译本如晋竺法护的《正法华经》、鸠摩罗什的《妙法莲华经》等中,此品全都是长行,直到隋代阇那崛多和笈多补译的《添品法华经》,此品才有了重颂,这和比较晚出的梵文本和藏文译本《普门品》相一致,但梵、藏本比隋译还要多出七个颂。《添品法华经》在偈文前,还有庄严幢菩萨问无尽意菩萨,佛子以何因缘名观世音,无尽意菩萨便遍观观世音菩萨过去愿海,告庄严幢而说偈言等文,与偈文“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语义不合,通行本已删去,颂文之后,以持地菩萨称赞本品功德作结。观世音信仰很早就流行于西域,而且历久不衰,因此,近人在中国新疆吐鲁番发现了回鹘文和古代突厥文的《普门品》译本,其回鹘文本由拉德洛夫校刊并翻成德文刊行。此外,有意大利文重译本。还有日本渡边照宏、长泽实导的两种日文译本等。

本品历来是佛教信徒最喜读诵的经典之一,寺院祈福消灾几乎必诵此品经文。佛教常把本品单独刊行流通,称为《普门品经》或《观音经》。本品也是注疏极多的一部佛典。比较重要的注释书有隋代天台智顗说、灌顶记的《观音玄义》、《观音义疏》各二卷,其后宋代知礼各为作《记》四卷。其他古代相关论述及后世所作注解数不胜数。本品经文对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有极大的作用,而且对中国文化也产生过重大影响,包括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文学、艺术、民俗等,甚至对中国政权也曾有过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