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第一节·双开往昔·信毁之相》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第一节·双开往昔·信毁之相》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经文】

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华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离衰,国名大成。其威音王佛,于彼世中,为天、人、阿修罗说法,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应六波罗蜜法,究竟佛慧。”

“得大势!是威音王佛,寿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数、如一阎浮提微尘;像法住世劫数,如四天下微尘。其佛饶益众生已,然后灭度。正法、像法灭尽之后,于此国土复有佛出,亦号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

“最初威音王如来既已灭度,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而是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乃至远见四众,亦复故往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四众之中,有生瞋恚,心不净者,恶口骂詈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如此经历多年,常被骂詈,不生瞋恚,常作是言:‘汝当作佛。’说是语时,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以其常作是语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号之为常不轻。”

【译文】

这时,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势至菩萨说:“你现在应当知道,如果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能够受持这部《法华经》,那么,若有谁对他们恶言相加、辱骂诽谤,如前面所说,谁便会获得很大的罪报,而受持《法华经》者因此所得到的功德,却如刚才所说,能获得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清净。大势至,从现在向往昔过无量无边不可胜数阿僧祇劫的漫长岁月,在这个极其遥远的时代里,有一位佛,名叫威音王如来,同时具备十种称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时所处的劫,名叫离衰;所居住的国,名叫大成。这位威音王佛,在他所处的时代中,为天神、人类和阿修罗等三善道中的众生说法。其中为求声闻果的人说苦、集、灭、道的四谛之法,以救度他们的生、老、病、死诸苦,达到终极的涅槃境界,为求辟支佛果的人讲十二因缘之法;为求证至高无上的佛智的菩萨们讲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蜜之法,使他们最终成就佛的智慧。”

“大势至菩萨,这位威音王佛的寿命长达四十万亿兆恒河的所有沙数那么多的劫数。这位佛的正法存在于世的劫数相当于将一个阎浮提洲粉碎后所得到的微尘总数。这位佛的像法存在于世的劫数,相当于将四大部洲粉碎后所得的微尘总数。这位如来佛使所有的众生受到教益、得到救度之后,便进入涅槃,自我灭度。此佛的正法、像法完全消亡之后,在他的那块国土上又有一佛出世,此佛的名字也叫威音王如来,同时具备十种称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像这样依次辗转,一共有二万亿个佛先后主持教化,他们的名号完全一样。”

“最初的那位威音王如来灭度之后,直到他的正法也消灭无闻的像法时代中,轻狂傲慢的比丘拥有强大的势力。那时,有一位修菩萨法门的比丘,名叫常不轻。大势至菩萨,你知道他为什么叫常不轻呢?因为这位比丘对凡是他所遇到的人,不论其是比丘还是比丘尼,不论是男居士还是女居士,都要施行叩拜,称扬赞叹,并对他们说:‘我深深地敬仰你们,不敢对你们有半点轻慢,为什么呢?因为你们都修行菩萨之道,将会成为如来佛。’而这位常不轻比丘,并不专一地读诵经典,只是遍行礼拜甚至远远看见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等四众弟子,他也要特意走上前去,对他们施行叩拜,称扬赞叹,并且说道:‘我不敢轻慢你们,你们皆当作佛。’四众弟子中有的人心地不净,产生嗔怒,恶言恶语地骂道:‘这个没有智慧的比丘,从什么地方跑到这里,自言自语什么我不轻慢你们,甚至为我们授记作佛。我们不须要这种虚妄的授记。’这样,经历了好多年,常不轻菩萨经常被骂,但他从不生气发怒,始终这么说:‘你将成佛。’说这种话时,众人有时用手杖、木条、瓦块、石头等打他。他只好躲避,跑到很远的地方,但嘴里依然高声大呼:‘我不敢轻慢你们,你们皆当作佛!’因为这位比丘经常说这样的说,所以,轻狂傲慢的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便给他取了一个名号叫常不轻。”

【鉴赏】

佛陀要用常不轻菩萨的例子来证明上面所说的种种功德真实不虚,所以一定要将来龙去脉讲清楚,常不轻菩萨的事迹不仅证明上说功德真实,其谦卑虚心、恭敬众生的典型范例,也在整个佛教中闪耀光芒,时常被提及赞叹。

本节即纳入“双举前品所说罪福”简单的前品总结,也包括“双开今品,往昔信毁”,以后者为主,有“明事本”和“明本事”两段,所谓“事本”就是事情的起因和主要人物的来历,既然要讲常不轻菩萨的事迹,所以就要先说清楚他的来历,菩萨的成就依靠的是佛,所以先说久远劫前二万亿佛的事情;“本事”就是常不轻菩萨在宿世所做的种种难忍之事,相对于后来得到的果报是因是本,所以称为本事。

这段经文的当机众是大势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三圣之一,侍于阿弥陀之右胁,主佛之智门,因为菩萨之大智至一切处,故名大势至。《观无量寿经》曰:“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这里以此菩萨为当机众,表示《法华经》的智慧之力遍至一切处,《法华经》的威猛大势之力不可思议,能够使人速得无量功德。“明事本”先说最初一佛,即威音王如来的成佛时劫、名号、劫名国名、说法、佛寿、法运等几个方面的情况,再说接下来的二万亿佛,也都号为威音王如来,但只是简单提及。事本就是要宣说常不轻菩萨的来历,也可以说是为后文做一铺垫。“明本事”,先标时劫人名,这里说出下面故事的发生时间就是最初威音王如来像法时期,人物有二,其一就是常不轻菩萨,其二便是有大势力的增上慢比丘。“双明信毁之相”,显然可以分为两段,首先“明信者之得”,信者的代表是常不轻菩萨,这位菩萨在佛教中很具有典型性,他见到一切众生都要恭敬礼拜,三业供养,而且菩萨还会为他们授记。常不轻菩萨之所以能做到这样的谦卑,一者是因为明了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故而不敢轻慢;二者证得大平等境界,理性上见一切法皆如是;三者毕竟这里是说明对于《法华经》信解的相貌,所以还应该有对于《法华经》中所宣妙理的信解,这就是信者之得。其次就是“明毁者之失”,有一些比丘见了常不轻菩萨这样的行为,不相信菩萨所言,认为他这是虚妄授记,狂妄自大,甚至起嗔恨心,打骂常不轻,而常不轻菩萨多年不变,一如既往地常行礼拜,口唱授记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