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第二节·鹙子代请·如来喻答》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第二节·鹙子代请·如来喻答》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经文】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无复疑悔,亲于佛前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诸千二百心自在者,昔住学地,佛常教化言:‘我法能离生老病死,究竟涅槃。’是学无学人,亦各自以离我见及有无见等谓得涅槃;而今于世尊前闻所未闻,皆堕疑惑。善哉世尊,愿为四众说其因缘,令离疑悔。”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先不言:‘诸佛世尊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皆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是诸所说,皆为化菩萨故。然舍利弗,今当复以譬喻更明此义,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舍利弗!若国邑聚落,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仆。其家广大,唯有一门,多诸人众,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堂阁朽故,墙壁隤落,柱根腐败,梁栋倾危,周匝俱时欻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长者见是大火从四面起,即大惊怖,而作是念:“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而诸子等,于火宅内乐著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

“舍利弗!是长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当以衣裓、若以机案,从舍出之。’复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著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我当为说怖畏之事,此舍已烧,宜时疾出,无令为火之所烧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诸子,汝等速出。父虽怜愍,善言诱喻,而诸子等乐著嬉戏,不肯信受,不惊不畏,了无出心。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云何为失?但东西走戏,视父而已。”

“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着。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时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鹿车、牛车,愿时赐与。”

“舍利弗!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其车高广,众宝庄校,周匝栏楯,四面悬铃。又于其上张设幰盖,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宝绳绞络,垂诸华缨,重敷綩綖,安置丹枕。驾以白牛,肤色充洁,形体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又多仆从而侍卫之。所以者何?是大长者财富无量,种种诸藏悉皆充溢。而作是念:‘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今此幼童,皆是吾子,爱无偏党。我有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应当等心各各与之,不宜差别。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给一国,犹尚不匮,何况诸子!’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非本所望。”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是长者等与诸子珍宝大车,宁有虚妄不?”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长者但令诸子得免火难,全其躯命,非为虚妄。何以故?若全身命,便为已得玩好之具,况复方便,于彼火宅而拔济之。世尊,若是长者,乃至不与最小一车,犹不虚妄。何以故?是长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因缘,无虚妄也。何况长者自知财富无量,欲饶益诸子,等与大车。”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闇蔽,永尽无余,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大慈大悲,常无懈惓,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闇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著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

“舍利弗,如来复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舍于方便,为诸众生赞如来知见,力、无所畏者,众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诸众生,未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而为三界火宅所烧;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舍利弗!如彼长者,虽复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勤方便勉济诸子火宅之难,然后各与珍宝大车。如来亦复如是,虽有力、无所畏而不用之,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而作是言:‘汝等莫得乐住三界火宅,勿贪麁弊色声香味触也。若贪着生爱,则为所烧。汝速出三界,当得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汝等但当勤修精进。’如来以是方便诱进众生,复作是言:‘汝等当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自在无系,无所依求。乘是三乘,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隐快乐。’”

“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于火宅。”

“舍利弗!如彼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火宅,到无畏处,自惟财富无量,等以大车而赐诸子。如来亦复如是,为一切众生之父,若见无量亿千众生,以佛教门出三界苦、怖畏险道,得涅槃乐。如来尔时便作是念:‘我有无量无边智慧、力、无畏等诸佛法藏,是诸众生皆是我子,等与大乘,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是诸众生脱三界者,悉与诸佛禅定、解脱等娱乐之具,皆是一相一种,圣所称叹,能生净妙第一之乐。”

“舍利弗!如彼长者,初以三车诱引诸子,然后但与大车,宝物庄严,安隐第一;然彼长者无虚妄之咎。如来亦复如是、无有虚妄,初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何以故?如来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但不尽能受。”

“舍利弗,以是因缘,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佛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譬如长者,有一大宅,其宅久故,而复顿弊,

堂舍高危,柱根摧朽,梁栋倾斜,基陛隤毁,

墙壁圮坼,泥涂褫落,覆苫乱坠,椽梠差脱,

周障屈曲,杂秽充遍。有五百人,止住其中。

鸱枭雕鹫、乌鹊鸠鸽、蚖蛇蝮蝎,蜈蚣蚰蜒,

守宫百足,狖狸鼷鼠,诸恶虫辈,交横驰走。

屎尿臭处,不净流溢,蜣蜋诸虫,而集其上。

狐狼野干,咀嚼践蹋,哜啮死尸,骨肉狼藉。

由是群狗,竞来搏撮,饥羸慞惶,处处求食。

斗争揸掣,嘊喍嗥吠,其舍恐怖,变状如是。

处处皆有,魑魅魍魉,夜叉恶鬼,食啖人肉。

毒虫之属,诸恶禽兽,孚乳产生,各自藏护。

夜叉竞来,争取食之,食之既饱,恶心转炽,

斗诤之声,甚可怖畏。鸠槃荼鬼,蹲踞土埵,

或时离地,一尺二尺,往返游行,纵逸嬉戏,

捉狗两足,扑令失声,以脚加颈,怖狗自乐。

复有诸鬼,其身长大,裸形黑瘦,常住其中,

发大恶声,叫呼求食。复有诸鬼,其咽如针。

复有诸鬼,首如牛头,或食人肉,或复噉狗,

头发蓬乱,残害凶险,饥渴所逼,叫唤驰走。

夜叉饿鬼,诸恶鸟兽,饥急四向,窥看窗牖,

如是诸难,恐畏无量。是朽故宅,属于一人。

其人近出,未久之间,于后舍宅,欻然火起,

四面一时,其炎俱炽。栋梁椽柱,爆声震裂,

摧折堕落,墙壁崩倒。诸鬼神等,扬声大叫。

雕鹫诸鸟,鸠槃荼等,周章惶怖,不能自出。

恶兽毒虫,藏窜孔穴。毗舍阇鬼,亦住其中,

薄福德故,为火所逼,共相残害,饮血噉肉。

野干之属,并已前死,诸大恶兽,竞来食噉,

臭烟熢㶿,四面充塞。蜈蚣蚰蜒,毒蛇之类,

为火所烧,争走出穴,鸠槃荼鬼,随取而食。

又诸饿鬼,头上火燃,饥渴热恼,周章闷走。

其宅如是,甚可怖畏,毒害火灾,众难非一。

是时宅主,在门外立,闻有人言:‘汝诸子等,

先因游戏,来入此宅,稚小无知,欢娱乐着。’

长者闻已,惊入火宅,方宜救济,令无烧害。

告喻诸子,说众患难,恶鬼毒虫,灾火蔓延,

众苦次第,相续不绝。毒蛇蚖蝮,及诸夜叉

鸠槃荼鬼,野干狐狗、雕鹫鸱枭,百足之属,

饥渴恼急,甚可怖畏。此苦难处,况复大火。

诸子无知,虽闻父诲,犹故乐着,嬉戏不已。

是时长者,而作是念:‘诸子如此,益我愁恼。

今此舍宅,无一可乐,而诸子等,耽湎嬉戏,

不受我教,将为火害。’即便思惟,设诸方便,

告诸子等:‘我有种种,珍玩之具,妙宝好车,

羊车鹿车、大牛之车,今在门外。汝等出来,

吾为汝等,造作此车,随意所乐,可以游戏。’

诸子闻说,如此诸车,实时奔竞,驰走而出,

到于空地,离诸苦难。长者见子,得出火宅,

住于四衢,坐师子座,而自庆言:‘我今快乐!

此诸子等,生育甚难,愚小无知,而入险宅。

多诸毒虫,魑魅可畏,大火猛炎,四面俱起,

而此诸子,贪乐嬉戏。我已救之,令得脱难。

是故诸人,我今快乐。’尔时诸子,知父安坐,

皆诣父所,而白父言:‘愿赐我等,三种宝车。

如前所许:‘诸子出来,当以三车,随汝所欲。

今正是时,惟垂给与。’长者大富,库藏众多,

金银琉璃、砗磲玛瑙,以众宝物,造诸大车。

庄校严饰,周匝栏楯,四面悬铃,金绳交络。

真珠罗网,张施其上,金华诸璎,处处垂下,

众彩杂饰,周匝围绕,柔软缯纩,以为茵蓐。

上妙细氎,价值千亿,鲜白净洁,以覆其上。

有大白牛,肥壮多力,形体姝好,以驾宝车。

多诸傧从,而侍卫之。以是妙车,等赐诸子。

诸子是时,欢喜踊跃,乘是宝车,游于四方,

嬉戏快乐,自在无碍。告舍利弗:‘我亦如是,

众圣中尊,世间之父。一切众生,皆是吾子,

深著世乐,无有慧心。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

如是等火,炽然不息。如来已离,三界火宅,

寂然闲居,安处林野。今此三界,皆是我有,

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

唯我一人,能为救护。虽复教诏,而不信受,

于诸欲染,贪著深故。以是方便,为说三乘,

令诸众生,知三界苦,开示演说,出世间道。

是诸子等,若心决定,具足三明,及六神通,

有得缘觉、不退菩萨。汝舍利弗!我为众生,

以此譬喻,说一佛乘,汝等若能,信受是语,

一切皆当,成得佛道。是乘微妙,清净第一,

于诸世间,为无有上,佛所悦可。一切众生,

所应称赞、供养礼拜。无量亿千,诸力解脱、

禅定智慧,及佛余法,得如是乘。令诸子等,

日夜劫数,常得游戏,与诸菩萨,及声闻众,

乘此宝乘,直至道场。以是因缘,十方谛求,

更无余乘,除佛方便。’告舍利弗:‘汝诸人等,

皆是吾子,我则是父。汝等累劫,众苦所烧,

我皆济拔,令出三界。’我虽先说:‘汝等灭度。’

但尽生死,而实不灭;今所应作,唯佛智慧。

若有菩萨,于是众中,能一心听,诸佛实法,

诸佛世尊,虽以方便;所化众生,皆是菩萨。

若人小智,深著爱欲,为此等故,说于苦谛。

众生心喜,得未曾有,佛说苦谛,真实无异。

若有众生,不知苦本,深著苦因,不能暂舍,

为是等故,方便说道。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若灭贪欲,无所依止,灭尽诸苦,名第三谛。

为灭谛故,修行于道,离诸苦缚,名得解脱。

是人于何,而得解脱?但离虚妄,名为解脱,

其实未得,一切解脱。佛说是人,未实灭度,

斯人未得,无上道故,我意不欲,令至灭度。

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安隐众生,故现于世。

汝舍利弗!我此法印,为欲利益,世间故说,

在所游方,勿妄宣传。若有闻者,随喜顶受,

当知是人,阿鞞跋致。若有信受,此经法者,

是人已曾,见过去佛,恭敬供养,亦闻是法。

若人有能,信汝所说,则为见我,亦见于汝,

及比丘僧,并诸菩萨。斯法华经,为深智说,

浅识闻之,迷惑不解。一切声闻,及辟支佛,

于此经中,力所不及。汝舍利弗!尚于此经,

以信得入;况余声闻。其余声闻,信佛语故,

随顺此经,非己智分。又舍利弗!憍慢懈怠,

计我见者,莫说此经。凡夫浅识,深着五欲,

闻不能解,亦勿为说。若人不信,毁谤此经,

则断一切,世间佛种。或复颦蹙,而怀疑惑,

汝当听说,此人罪报。若佛在世,若灭度后,

其有诽谤,如斯经典,见有读诵、书持经者,

轻贱憎嫉,而怀结恨。此人罪报,汝今复听,

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

如是展转,至无数劫,从地狱出,当堕畜生,

若狗野干,其影��瘦,黧黮疥癞,人所触娆,

又复为人,之所恶贱,常困饥渴,骨肉枯竭,

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断佛种故,受斯罪报。

若作骆驼,或生驴中,身常负重,加诸杖捶,

但念水草,余无所知,谤斯经故,获罪如是。

有作野干,来入聚落,身体疥癞,又无一目。

为诸童子,之所打掷,受诸苦痛,或时致死。

于此死已,更受蟒身。其形长大,五百由旬,

聋騃无足,宛转腹行,为诸小虫,之所唼食,

昼夜受苦,无有休息。谤斯经故,获罪如是。

若得为人,诸根闇钝,矬陋挛躄,盲聋背伛,

有所言说,人不信受,口气常臭,鬼魅所著,

贫穷下贱,为人所使,多病痟瘦,无所依怙,

虽亲附人,人不在意,若有所得,寻复忘失。

若修医道,顺方治病,更增他疾,或复致死。

若自有病,无人救疗,设服良药,而复增剧。

若他反逆,抄劫窃盗,如是等罪,横罗其殃。

如斯罪人,永不见佛,众圣之王,说法教化,

如斯罪人,常生难处,狂聋心乱,永不闻法。

于无数劫,如恒河沙,生辄聋痖,诸根不具,

常处地狱,如游园观,在余恶道,如己舍宅,

驼驴猪狗,是其行处。谤斯经故,获罪如是。

若得为人,聋盲瘖痖,贫穷诸衰,以自庄严,

水肿干痟、疥癞痈疽,如是等病,以为衣服,

身常臭处,垢秽不净,深着我见,增益瞋恚,

淫欲炽盛,不择禽兽,谤斯经故,获罪如是。

告舍利弗:‘谤斯经者,若说其罪,穷劫不尽。

以是因缘,我故语汝:‘无智人中,莫说此经。’

若有利根,智慧明了,多闻强识,求佛道者,

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曾见,亿百千佛,

植诸善本,深心坚固,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若人精进,常修慈心,不惜身命,乃可为说。

若人恭敬,无有异心,离诸凡愚,独处山泽,

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又舍利弗!若见有人,

舍恶知识,亲近善友,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若见佛子,持戒清洁,如净明珠,求大乘经,

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无瞋,质直柔软,

常愍一切,恭敬诸佛,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复有佛子,于大众中,以清净心,种种因缘、

譬喻言辞,说法无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若有比丘,为一切智,四方求法,合掌顶受,

但乐受持,大乘经典,乃至不受,余经一偈,

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如人至心,求佛舍利,

如是求经,得已顶受,其人不复,志求余经,

亦未曾念,外道典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告舍利弗:‘我说是相,求佛道者,穷劫不尽。’

如是等人,则能信解,汝当为说,妙法华经。”

【注释】

①心自在者:言阿罗汉解脱一切定障而禅定得自在也。即俱解脱阿罗汉也。如本经五百弟子品曰:“阿罗汉心自在者。” ② 我见:又名我执,一切众生的肉体和精神,都是因缘所生法,本无我的实体存在,但吾人都在此非我法上,妄执为我。 ③ 有无见:即有见和无见。有见,众生妄计一切诸法,本来从因缘和合而生,但凡夫执著实有,于我及世间起常恒想之邪见,又云常见。无见,众生于一切诸法,妄计皆无自性,执之为无,是名无见。 ④ 力无所畏:指十力与四无所畏,诸佛十力之智内充,明了决定,故对外缘而无恐畏之相。四无所畏:(1)一切智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2)漏尽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断尽一切烦恼而无畏心;(3)说障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惑业等诸障法而无畏心;(4)说尽苦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戒定慧等诸尽苦之正道而无畏心。 ⑤ 根:即五根,属三十七道品中之一类。指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⑥ 力:即五力,属三十七道品中之一类。五根坚固发生力量,叫做“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信力是信根增长,能破诸邪信;精进力是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念力是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定力是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慧力是慧根增长,能破三界之诸惑。 ⑦ 觉:即七觉支,或称七觉分、七等觉支、七菩提等,属三十七道品中之一类。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1)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之真伪;(2)精进觉支,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行真法;(3)喜觉支,心得善法即生欢喜;(4)轻安觉支,止观及法界次第名为除觉分,断除身心麁重,使身心轻利安适;(5)念觉支,常明记定慧而不忘,使之均等;(6)定觉支,使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7)行舍觉支,舍诸妄谬,舍一切法,平心坦怀,更不追忆,是行蕴所摄之舍之心所,故名行舍。 ⑧ 道:即八正道,属三十七道品中之一类。又名八圣道,即八条圣者的道法。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1)正见,正确的见解,亦即坚持佛教四谛的真理;(2)正思维,又称正志,即根据四谛的真理进行思维、分别;(3)正语,即说话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说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违背佛陀教导的话;(4)正业,正确的行为。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作杀生、偷盗、邪淫等恶行;(5)正命,过符合佛陀教导的正当生活;(6)正方便,又称正精进,即毫不懈怠地修行佛法,以达到涅槃的理想境地;(7)正念,念念不忘四谛真理;(8)正定,专心致志地修习佛教禅定,于内心静观四谛真理,以进入清净无漏的境界。 ⑨ 禅定:即四禅,又作四禅定、四静虑。指用以治惑、生诸功德的四种根本禅定。亦即指色界中的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故又称色界定,特点为已离欲界之感受,而与色界之观想、感受相应。禅为禅那的略称,意译为静虑,即由寂静,善能审虑,而如实了知之意,故四禅又称四静虑。 ⑩ 解脱:即八解脱,又名八背舍,违背三界之烦恼而舍离之,解脱其系缚之八种禅定。 ⑪ 三昧:即三三昧,分别是: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空三昧是观察世间的一切法都是缘生的,也都是虚妄不实的;无相三昧是观察世间的一切形相都是虚妄假有;无愿三昧又名无作三昧,即观一切法幻有,而无所愿求。 ⑫ 自然慧:即自然智,不借功用,自然而生之佛之一切种智。《大日经疏》五曰:“自然智者,是如来自觉自证之智。昔所未闻未知之法,现前无所挂碍,故以为名。” ⑬ 无师智:谓无师独悟之佛智。嘉祥解释为:“无师智者,前之三智(即前文一切智、佛智、自然智)并不从师得,故云无师智。” ⑭ 鸠槃荼:鬼名,译作瓮形鬼、冬瓜鬼,即厌魅鬼,为吸人精气之鬼。南方增长天王之领鬼。 ⑮ 毗舍阇:鬼名译作噉精气,谓其噉人精气及五谷之精气。持国天所领鬼之名称。 ⑯ 夜叉:华译捷疾鬼、勇健、轻捷、秘密等。有三种:一地夜叉,二虚空夜叉,三天夜叉。地夜叉不能飞腾,虚空与天夜叉,皆能飞行也。北方毗沙门天王管领夜叉八大将以护众生界。 ⑰ 师子座:佛为人中之师子,故佛之所坐,总名师子座,又坐此座说无为师子吼法,是故亦名师子座。后将华丽、尊贵的宝座也称呼为师子座。 ⑱ 三界: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为三:(1)欲界,有淫欲与食欲二欲之有情住所。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谓之欲界;(2)色界,色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此界在欲界之上,离淫食二欲之有情住所,身体宫殿,一切物质,总殊妙精好,故名色界;(3)无色界,此界无一色,无一物质的物,无身体,亦无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谓之无色,从空处终至非非想处,凡有四天,但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形质。 ⑲ 三明:又作三达、三证法。指达于无学位,除尽愚闇,而于三事通达无碍的智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来世的事;漏尽明是以圣智断尽一切的烦恼。以上三者,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即叫做“三达”。 ⑳ 法印:妙法之印玺,即能印证佛法真伪的鉴定准则,不合于法印者,即非佛法。按不同的出处,有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一法印之分,对印的含义也有更深层解释:妙法真实,不动不变,故称为印;又妙法如王印通达无碍,谓之印;又为证明佛之正法者,故曰印;又为诸佛诸祖互相印可,心心相传之法,故曰法印。

【译文】

这时,舍利弗又对释迦牟尼佛说:“世尊,我听了您说的这部妙法,已不再有什么疑惑了。今天我在佛面前亲自接受无上圣智的记号,将来当成佛为华光如来。对此我均已领略了其中的道理,并信受不疑。可是在座的一千二百多名声闻弟子均已得到心大自在的程度,这些人往昔在初果、二果、三果的阶位上,修习佛的方便法门,佛常教化他们说,佛法能使众生脱离生、老、病、死的痛苦,得到究竟涅槃的快乐。这些在三果位上的有学弟子和在四果罗汉位上的无学弟子,便也各自因为自己已消除了对自我的执著,对常有的执著、对虚无的执著,从而认为自己已得到了涅槃。而今在世尊面前听到这闻所未闻的无上妙法,他们便都陷入重重疑惑之中。啊,世尊!请您慈悲,为在座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弟子讲讲这其中的原委,以使他们都能远离疑惑与懊悔。”

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说:“我先前不是已经说过,诸佛莫不是为了无上圣智而以种种因缘、譬喻、巧言妙辞等方便法门说法吗?所有这些说法形式,都是为了教化各位菩萨的缘故。不过,舍利弗,我今天还将再以譬喻的形式解释这种道理,诸位有智慧的弟子就可以从这种譬喻中领略其中的奥旨。”

“舍利弗,我现在就给你们讲一个譬喻。在某一个国家的某一个城镇内的某一个村落,有一位长者,此人年迈寿高,财富无量,拥有大片田地和众多的宅院以及许多的童仆。他的家园十分庞大,只开了一道院门,常有一二百人,有时甚至五百多人居住在他家中。可是,他家的房子均已年久失修,堂阁破败,墙壁颓落,柱根腐朽,梁栋倾斜。一天,房舍四周忽然同时起火,整个宅院陷入火海之中。这位长者的儿子约有一二十人或三十多人当时正好都在家中。长者发现其家四面起火,顿时大惊失色,心想,我自己虽然能从大火焚烧的院门中安全逃出,但是诸位儿子不明事故,他们依然在火宅之中嬉戏玩耍,毫不惊惧。大火快烧到他们身边,灼热的火苗正在烘烤着他们,但他们依然不知大难临头,根本没有要出去的意思。

“舍利弗,那位长者当时又这么想,他自己身手有力,可以用衣、桌案掩护,从房中逃出。可他转念一想,这座宅院只有一道门户,而且还很狭窄,诸子年幼无知,贪恋玩耍,不愿离开,有可能落于火中遭受焚烧,我应当给他们讲清形势的可怕,告诉他们这座房舍已被火烧,你们应该赶紧离开,不要让火将你们烧了。这样想过之后,这位长者便如实告知诸子,让他们迅速逃离。然而,为父虽然好言相劝,但诸位儿子却根本不相信父亲说的,他们依然高高兴兴地嬉戏玩耍,不惊不畏,没有一点想出去的意思,也不知什么是火,什么是舍以及为何会起火,他们仍一个劲儿地东走西跑,打闹嬉戏,若无其事地盯着自己的父亲。

“鉴于这种情况,长者心想:这座宅院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如果不及时逃出,就必然会为火所焚。我现在应该以方便权宜之计,使儿子们得以免去这场灾害。父亲知道诸位儿子以前各自的喜好,认为他们对各种珍玩奇异之物肯定会非常喜欢,便告诉他们说:‘我有一些你们可以玩乐的东西,非常希有难得,你们若不来取,以后肯定会后悔的。现在,大门外有各种羊车、鹿车、牛车,可供玩耍游戏,你们应赶快从这火宅之中出来,到时,你们要什么都会给的。’这时,诸子听父亲说有珍玩之物,正合其心愿,于是个个心情激动,精神高涨,他们互相拥挤,争先恐后地跑出火宅。

“此时,长者见诸位儿子从火宅中安全逃出,在四条大道上露地而坐,他们已没有什么生命危险,所以个个心安无虑,欢喜跳跃。这时,诸子都对其父亲说:‘父亲先前曾答应给我们好玩的东西,如羊车、鹿车、牛车等,请您赶快给我们吧!’舍利弗,这时长者便为其诸子各赐一辆大车,此车高大气派,上面饰有各种珍宝,周围装有华丽的栏杆,四面悬挂着宝玲。车上覆盖着帏幔和宝盖,幔盖上装饰着奇珍异宝,宝绳纵横交错,绳上垂挂着各种花朵和缨子。车内铺着重重叠叠的垫褥,放置着红色的枕头。车辕内驾着白牛,此牛肤色纯正洁白,形体优美,筋力强健,行走平稳,速度如风。另外,在车的两旁还有许多仆从,殷勤侍卫,为什么会有这样富丽堂皇的牛车呢?因为这位长者拥有无尽的财富,各种宝藏都放得满满的。于是他想:我的财物无量无数,我不应给诸子劣等小车。如今这些幼童都是我的儿子,对于他们,我个个喜爱,毫无偏袒,我既然有无数无量的七宝大车,就应该公平分给他们。为什么呢?以我的七宝大车来说,将它送给一国之中所有的人,也用不完,何况这么几个儿子。这时,那位长者的儿子们各自乘上华丽的大车,莫不叹为观止。他们能得到如此珍奇之物,的确是超出了当初的愿望。

“舍利弗,在你看来,这位长者平等赐予诸子珍宝大车,是不是属于欺妄之举呢?”

舍利弗回答说:“不,世尊,这位长者只是为了使诸子免于火焚之难,保全其性命,这不叫欺妄,为什么呢?保全其他命便已算是得到了玩好之具,何况还设方便权宜之策将他们从那座火宅之中救度出来呢?世尊,如果这位长者甚至不给最小的一个车,也不算是虚妄。为什么呢?这位长者先前曾有这样的意图:我以方便权宜之策使诸子出离火宅,所以说这不是什么虚妄。何况这位长者自知有无量财富,想要诸子得到好处,从而平等给予他们妙好大车。”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说:“好!好!就像你所说的。”

如来佛也是如此,他是所有世间一切众生的父亲,他已永恒而干净地扫除了一切怖畏、衰恼、忧患和愚痴暗蔽,全面成就了佛的知见、十种智力、四种无畏,具有巨大的神通力和智慧力,具足权巧方便法门和智慧超度法门,大慈大悲,永无懈倦,恒求善事,为教化利益一切众生,而生于此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火宅。佛在此火宅之中,为度脱众生的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暗蔽以及贪、瞋、痴三毒之火,便以各种法门教化他们,使他们得到无上的圣智。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所烧煮,皆是因为贪著追求于五欲,不但现世受种种苦难,而且后世也会遭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即使后世转生于天上或人间,也会遭受贫苦、爱别离、怨憎会等种种苦难。众生淹没在苦海之中,但却不知不觉,不惊不怖,毫无厌倦,欢喜游戏,不求解脱。他们在此三界火宅之中东奔西跑,虽遭大苦而不以为患。舍利弗,佛看到这种状况后便想: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给与他们无量无边的佛智慧,使其在佛智慧的美妙境界中欢乐游戏。

“舍利弗,如来佛接着又这样想:如果我舍弃各种方便法门,仅仅以佛的神通力和智慧力直接为众生赞叹如来佛的知见、十种智力、四种无畏,那么,众生是不会因此而得到度脱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众生尚未免除生、老、病、死及忧悲苦恼等各种痛苦,像长者幼子一样无知不化,沉沦于三界火宅之中惨遭烘烧,他们怎能理解佛的微妙智慧呢?舍利弗,就像那位长者一样,他虽然身手有力,但却不用,只是以其方便权巧之法,尽力救度诸子免于火宅焚烧之难,然后再给每个人珍宝大车,如来佛也是如此,他虽然有十种智力和四种无畏,但也不用,他以其智慧支配的各种方便之法,在三界火宅之中救度众生,为他们分别讲说三乘法,即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对他们说:你们切莫乐居三界火宅之中,切莫贪著于粗俗破敝的色相、音声、香气、味道、触觉等五欲之境。如果贪恋外境,爱欲不断,那就会被欲火焚烧。你们这些人应当赶快离开三界火宅,到时,你们都会得到三乘,即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我今天为你们担保,若依法修行,必能成就三乘圣果,绝非虚妄,你们只管精勤修行吧。”

释迦牟尼佛接着说:“如来佛以这种权宜方便法门诱导众生脱离三界火宅之后,又对他们说:你们应当知道,这三乘之法都是三世十方一切圣佛经常赞叹的法门,这些法通达一切,自在无碍,了脱万缘,无所依求。乘于这三乘之车,以清净的妙法自修自娱,便可得到无量的安稳和快乐。这些清净妙法有:五根(修行所依靠的五种内在条件,信、精进、念、定、慧)、五力(由于五根的增长所产生的与五根相应的五种维持修行、达到解脱的力量)、七觉支(达到觉悟的七种次第或组成部分)、八正道(八种通向涅槃解脱的正确方法)、四禅(用以治惑、生诸功德的四种基本禅定)、四无色定(为对治色界的束缚、灭除一切外境感受和思想的修行和由此达到的四种精神境界)、八解脱(通过八种禅定而捐弃对色和无色的贪欲)、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

“舍利弗,如果有这样一类众生,他们本身具有一定的智慧,跟从如来佛听法生信,勤勉修持,想迅速出离三界苦海,自我求得涅槃解脱。这就叫声闻乘,就像那位长者的儿子为求羊车而出火宅一样。如果有的众生跟随如来佛听法生信,勤勉修行,毫不懈怠,追求自我成就的智慧,喜欢独自寂静修行,深知十二因缘的道理。这就叫辟支佛乘,也叫缘觉、独觉乘,就像那位长者的儿子为求鹿车而出离火宅一样。如果有的众生从如来佛那里听闻佛法,一念生信,受持不疑,勤奋修行,精进不息,追求了知一切法的一切智、一般众生所不能有的佛智、佛圆满觉悟的自然智、无师智以及如来佛的知见、十种智力、功德,发大慈大悲之心,怜悯安乐一切众生,利益诸天神和广大人类,度脱三界六道的一切众生。这就叫大乘,菩萨追求此乘所以称大菩萨,就像那位长者的儿子为求牛车而出于火宅一样。”

佛接着又说:“舍利弗,那位长者见诸子安全出离火宅到达没有危险的地方,心想自己的财富无量无数,便平等地赐与诸子大白牛车。如来佛与这位大长者一样,他是一切众生的父亲,他为亿万众生设立佛法之门,使他们由此出离三界苦海,逃脱可怕的险道,得到涅槃解脱的快乐。如来佛见众生已经出离三界苦海,便又想:我拥有无量无边的智能,具足十种智力和四种无畏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佛法宝藏。所有这一切众生皆是我的儿子,我应平等地给与他们大乘宝车,不能只让一部分人自我灭度,而应以如来佛的灭度来灭度他们所有的人。这些众生只要能脱离三界,我将把诸佛的禅定、解脱等妙法神力当作娱乐之具给他们所有的人。诸佛所有的妙法神力都唯一的实相和唯一的佛智,常受诸佛的赞叹,能带给众生清净、微妙、至善至美的乐趣。

“舍利弗,如来佛与那位长者一样。那位长者最初以三种车引诱诸子出离火宅,可是后来却只给他们大车,一种用各种宝物尽情装饰、安稳舒适、最为微妙的大车。这位长者如此作法毫无虚妄的过错。如来佛也是这样做的,也是没有虚妄可言的。佛初说三乘之法引导众生,然后只用大乘度脱众生。为什么呢?如来佛有无尽的智慧、十力、四无畏等佛法宝藏,能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可是,众生一开始是不能完全接受的。舍利弗,由于这种缘故,你该明白诸佛才用其方便之力,在这唯一的佛乘法上,分别说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之法。”

释迦牟尼佛欲重宣以上义趣,便说偈道:

譬如一位长者,有一座很大的宅院,这宅子年久失修,柱根已经腐朽,梁栋已经倾斜,房基开始塌陷,墙壁四处裂缝,泥皮片片剥落,覆盖的草苫随处乱坠,椽檐错位,四周遮挡物弯弯曲曲,到处是杂秽之物,宅院中住着五百人,与此同时,各类飞禽走兽也杂居院内,飞来走去,如入无人之境,如鹞鹰、雕鹫、鸟鹊、斑鸠、鸽子等各类飞禽,蚖、蛇、蝮、蝎、蜈蚣、蚰蜒、壁虎、鼬、狸、鼷鼠等各种恶虫。院内屎尿遍地,蜣螂等虫爬集其上,狐狸、豺狼、野干等在院中咀嚼食物,到处践踏,啃噬死尸,一片骨肉狼藉。因此,一群群饥饿瘦弱的馋狗都来争食骨肉,它们张皇失措,到处找食,相互撕咬,狂吠乱叫。这座宅院已变成这副模样,十分的恐怖阴森。

另外,这座院子中还有各种妖魔鬼怪吃食人肉。各种毒虫、各种恶禽猛兽,或者怀胎而生,各自躲藏掩护。诸鬼都来争抢食物,吃饱之后,邪恶之心大增,故而相互争斗,打骂之声极其可怕。那些鸠槃荼鬼们都蹲在土堆上面,有时则离地一二尺,往返游转,纵情嬉戏,它们捉住狗的两足,使劲摔打,诸狗失声乱叫。这些鬼还以脚踩在狗的脖子上,使狗吓得惊恐万状,从而寻求乐趣。又有许多形体庞大的恶鬼也住在这座宅院之中,它们光着又黑又瘦的身子,到处嚎叫着寻觅食物。一些咽喉如针般窄细的饿鬼也穿梭其中,还有一些首似牛头的恶鬼,有的吞噬人肉,有的啃咬狗肉。这些恶鬼蓬头垢面,凶恶残忍,它们饥渴难挨,嚎叫不已,奔走不息。这座宅院中所有的妖魔鬼怪、凶禽猛兽个个饥肠辘辘,急于求食,四下乱跑,向外张望。如此祸患深重的宅院实在是恐怖之极。

释迦牟尼佛接着又对舍利弗等人讲道:“这座破旧的宅院属于一人所有,可是此人近日外出不在家中。时隔不长,一天,后院忽然起火,一时间,四面俱焚,火光冲天。房中的栋梁椽柱被火烧得爆声大作,纷纷震裂,折毁落地。墙壁也随之塌崩。这时,宅院内的各种鬼神都扬声大叫起来,那些雕鹫等鸟禽与鸠槃荼等鬼怪由于自我爬不出来,都躲在四周,惊恐不已。各种恶兽的毒虫,到处乱窜,各自寻找孔穴藏身。一种名叫毗舍阇的鬼此时也住在火宅院之中,这些鬼由于很少有福业和功德,所以为火所逼,便相互残害,饮血食肉。野干之类的虫兽首先被火烧死,那些较大的恶兽便都来争着吃食,弄得臭烟滚滚,遮天蔽日。蜈蚣、蚰蜒、毒蛇之类的爬虫为烟火所熏烤,争抢着爬出洞穴,而一旦出穴,随之又被鸠槃荼鬼抓起吃食。那些饿鬼们头上燃着火苗,个个被烧烤得饥渴难耐,燥热恼乱,四处躲藏。总之,这座宅院已变得如此险恶可怖,其中的毒害和火灾多得难以述说。”

就在这时,宅院的主人正好站在门外。他听说自己的儿子事先误入宅中戏耍,由于幼小无知,这时仍在火宅中玩乐不止,不知出逃。这位长者一听,立即冲入火宅之中。诸子也正须要有人救济,以免除火烧之灾。这位长者便将宅中各种恶鬼毒虫以及蔓延的火宅全都告知他的儿子,并说这些苦难一个接着一个,是没完没了的。那些毒蛇、蚖蝮、夜叉、恶鬼、野干、狐狸、凶狗、雕鹫、鹞鹰等均已饥渴难忍,火烧火燎,何况还有熊熊的大火!可是,这些儿子们虽然听到父亲的教诲,但却毫不理会,仍然待在火宅,继续嬉戏玩乐。

这时,长者心想:诸位儿子如此无知,平添我许多忧愁和烦恼。如今的这座舍宅已无任何可爱的地方,可儿子们却仍然像喝毒酒一样,沉溺于嬉戏,不能自拔。他们不听我的教导,必将会被大火烧身的。于是,这位长者又想了想,设计出一套权宜方案。他告诉儿子们说:我有种种珍玩之具和各种微妙的宝车,如羊车、鹿车、大牛车等,如今都在门外放着,你们赶快出来,我将为你们造作这些宝车,你们可以随意游戏玩乐。儿子们听说有如此宝车可以玩耍,便立即争先恐后地跑出火宅,来到宅外空地上,从而脱离了火宅之难。长者见儿子们已出火宅,呆在四条道上,于是,他便坐到师子座上,自我庆幸地说:现在我可放心了。这些儿子的生长、养育都很不容易的,他们幼小无知,误入险宅,那里毒虫遍地,鬼怪肆虐,四面大火,可儿子们却贪著其中,只顾玩乐,幸亏我救了他们,使其得以脱离险境。所以,我现在非常快乐。

此时,长者的儿子们听说父亲正安坐于师子座,便都来到这里,对父亲说:请您赏赐我们三种宝车吧!正像事先所许诺的,只要诸子从火宅中出来,就随你们所欲,给你们三种宝车。现在正是时候,该给我们了。这位长者十分富有,库藏极其充裕。于是,他让人用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等各种宝物,制造这些大车,并极尽装饰,四周设置有栏杆,四面悬挂着宝铃,金绳交错,真珠编缀的罗网盖在车上,用黄金作成的花朵和缨子处处垂挂。各色绸缎环围周边。车内铺着用柔软丝织物或丝棉作成的垫褥,垫褥上盖着价值千亿、鲜白洁净的上等精细棉布。驾驶这部宝车的是肥壮力大、形体优美的大白牛。许多陪同和侍从跟随着牛车,以随时护卫和侍奉。那位长者将如此美妙的牛车平等地赐给他所有的儿子们。这时,诸位儿子个个欢欣鼓舞,蹦蹦跳跳,他们坐上这种美妙无比的宝车,四处游转,欢乐嬉戏,逍遥自在。

“舍利弗,我也是如此。作为一切圣贤中的尊者,我是所有世间众生的父亲,而一切众生则是我的儿子。众生没有智慧之心,深深地执著于世俗的快乐,可是,众生居住着的三界是毫不安稳自在的,它就像一座火宅一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苦难,是极其可怕的。生、老、病、死等诸多忧患就像火一样燃烧不息。如来佛业已离三界火宅,寂然闲居于世外桃源,悠然自在,安稳快乐。可这三界都是我如来佛所有,三界中的一切众生也都是我如来佛的儿子。如今三界之中灾难重重,只有我一人才能救护他们。可是尽管我教化告诫他们出离三界,他们总是不听。看来,他们对各种欲染的贪著也确实太深了。基于这种情况,我便大开方便法门,为众生说三乘之法,先让众生知道三界之苦,然后再为他们开示出离三界的道路。这些佛弟子们若能信念坚定,即可具足三明,即悉知过去世因缘的宿命明,知未来世生死情况的天眼明,断除一切烦恼的漏尽明。除过这三明之外,只要众生精进修生,还可获得六种神通,即:飞天入地、变化自在的神足通、能见六道一切众生苦乐境界的无眼通、能听见六道一切声音的天耳通,能知六道众生内心所念之事的他心通,能知自身及六道一切众生一切世的宿命及所作之事的宿命通,断除一切烦恼惑业,永远摆脱生死轮回的漏尽通。只要众生以我开示的道法修行,他们即可得到缘觉的果位,以至成为行为、果位、信念三者都不退转的菩萨。”

“舍利弗,我以这些譬喻法门为众生开示唯一的佛乘法门,引导他们从小乘权宜法门转向大乘真实法门。你们若能相信我的这些说法,并依此修行,那么,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佛道的。这种佛乘之法,是最微妙,最清净的法门,无论在哪个世间,它都是至高无上的。如来佛最喜欢这个法门,一切众生都应称赞这个法门,都应该供养、礼拜这部《妙法莲华经》。在这个宝乘里面,有无量无数的佛功德,如十种智力、八种解脱以及各种禅定、各种智慧和佛其他的所有妙法。如果佛子证得这种宝乘,就可以年年岁岁,日日夜夜,不断游戏,欢乐无比。这些佛子与所有的菩萨以及声闻大众乘上这个宝乘就可一直到达佛道的妙乐之境。所以说,在十方世界任何地方寻找不到这么高深微妙的佛法,其他的佛法都是佛的方便法门。”

“舍利弗,我今再告知你,你们这些人都是我的儿子,我就是你们的父亲。你们这些人亿万年来一直为各种苦难所煎熬。如今,我将拔除所有人的所有痛苦,使你们都脱离三界苦海。虽然我当初说过你们已得灭度,但仅是断尽生死,并非真实的、最彻底的灭度。如今,你们应该作的就是修习佛的智慧,修习真实的佛乘之法。这些大众之中会有菩萨能专心一意聆听诸佛最真实的法门。诸佛虽以方便法门说法,但所有的方便法门都是为真实法门而设,即开权教以显实教,所以,方便法门所教化的众生,最终还是要作一个菩萨,去修习最真实的佛乘之法。”

“若人缺乏智慧,深著爱欲,佛便为这部分人说苦谛,让他们知道三界即苦。众生听后,心生欢喜,觉得此法是未曾有的妙法,是千真万确,永恒不变的真理。若有众生不知苦的根源,他们深深执著于引起诸苦的那些东西,一时一刻都不能舍弃。佛便为这部分众生方便说法,告知他们一切苦难的原因,究其根本都是贪欲,这就是集谛。灭掉各种贪欲,苦则无依托,从而也便灭尽了诸苦,这就叫第三谛,即灭谛。欲得灭谛,就必须修行于道,此即是第四谛——道谛。解除一切苦的束缚,即得到解脱。这些人在哪些方面得到解脱呢?这些人只是离开了虚妄,故名为解脱,其实他们并没有在所有方面都得到解脱。佛说这些人没有真正灭度,因为他们没有得到至高无上的佛道,所以佛不愿让他们在这种境界下得到不彻底的灭度。”

“我是诸法之王,在诸法中遂意自在,通达无碍。为了使世间众生得到快乐和安宁,获得彻底的解脱,所以我才出现于世。

舍利弗,我的这个实相法印,是为了利益世间有缘众生才说的,不能随便在任何地方妄自宣传。如果有人听了此经之后,随顺经旨,欢喜受持、虔诚信仰,当知此人是菩萨发心,已达到毫不后退的阿鞞跋致境界。如果有人信仰、受持此经所说的大乘法,那么此人肯定在过去生中曾见过过去诸佛,恭敬供养这些佛,并从诸佛那里听闻过这种妙法。如果有人能相信你所说的法华经义,那么这人就是见到了我释迦牟尼佛,也见到了你舍利弗尊者以及比丘僧和诸菩萨。这部《妙法莲华经》是为那些智慧深邃的人说的,见识短浅的人听了,会迷惑不解。所有拘泥于初乘声闻和二乘辟支佛的人,对于此经中的妙理是很难领会的,所以他们也无力弘扬这部大乘经典。你舍利弗是声闻弟子中富有智慧的人,你对于这部佛典尚且通过虔诚信仰,从而得以领会贯通,何况其他声闻弟子,那就更难理解了。其他声闻弟子由于信仰佛的话语,所以也随之信仰此经,但这并不是出于他们本有的智慧之力。另外,舍利弗,对那些傲慢、懈怠、执著于我见的人,不要说此经典。那些见识短浅的凡夫俗子深深地贪著于世俗的五欲,他们听了此经后是不能理解的,所以也不要为这些人讲说此经。”

“如果有人不相信甚至毁谤此经,那么,他就断了世间的一切成佛种子,从而永远不得成佛解脱。如果有人听了此经后,皱起双眉,怀疑不信,你当听这些人将会有多么大的罪报。无论是佛在世时,还是佛灭度后,会出现一些诽谤这部经典的人。他们看见读诵、书写、受持此经的人,便表示轻贱、憎恨或嫉妒,甚至怀恨在心。这些人的罪报,你今再听一听。此人命终之后,将堕于阿鼻地狱之中,在这个第八无间地狱之中受苦满一劫之后,再转生于其他地狱之中,如此辗转至无数劫,常受地狱之苦。从地狱出来后将堕于畜生道中,作狗或作野干,其形骨瘦如柴,又黑又丑,满身疥癞,人人见而避之。又由于它为人们所厌恶、所轻贱,所以,常常忍饥挨饿,骨肉枯竭,活着遭受各种苦楚,死了砖瓦石块加身。这都是由于他诽谤《妙法莲华经》,从而断绝了佛种的缘故,所以才受到这样的罪报。如果此人转生成骆驼,或生成驴,那么它就会身上时常负着重物,被人用棍棒捶打。它们终日只想喝水吃草,除此之外,一无所知。如此罪报都是因为他当初曾诽谤这部经的缘故。这些谤经者有时转生为野干,到村落中寻觅食物,它身上长满疥癞,又缺少一只眼睛,所以遭到村里小孩子的追打,各种痛楚齐集一身,有时便受苦致死。由此死后又托生成蟒蛇,身形又长又大,足有五百由旬那么远。它虽有耳但不能听,没有足,所以只能宛宛转转地用肚皮走路。常被各种小虫咂食,昼夜受苦,无有间歇。这些罪报也是由于他当初诽谤《法华经》的缘故。”

“如果这位谤经者有朝一日终于转生为人,那也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愚钝,愚痴无知。他必然是身材矮小,相貌丑陋,或弯腰驼背,或双足弯曲瘸跛、眼盲、耳聋、背曲,四肢五官无一是处。这种人若有所言说,人皆不信,口气常臭,鬼魅附身,贫穷下贱,为人所使,多病消瘦,无依无靠。他如果对人百般奉承谄媚,对方不在意。如果学得什么知识,很快又会忘记。如果修习医道,按照方子治病,却更增加了病人病痛,甚至还会将人弄死。如果自己有病,没有人为其治疗,自己吃下一剂良药,反而会使病情加重。若遇时局动乱,其家或遭查抄,或遭抢劫,或遭盗窃。这些罪报都遇到他的头上。这样的人总是转生于危难险恶之处,他疯狂无知,耳聋心乱,永远听不到佛法。在如恒河沙数那么多无量无数的劫当中,这位谤经者一经转生,常常或聋或哑,五官缺无,长期处在地狱之中,就像游园观景一样,一去再去,难以返回。在饿鬼、畜生两种恶道之中,就好像在自己家中一样,更是常来常往,驴、驼、猪、狗等就是他的行动之处。这一切罪报都是因为他当初诽谤《法华经》的缘故。即使他脱离恶道转生为人,那也是聋、盲、喑、哑、穷困潦倒,这些衰败之象伴随着他的生命,而且他还百病缠身,或水肿,或干瘦,或生有疥癞,或生有脓疮,这些疾病犹如衣服一样经常穿在他身上。他的身体常散发着臭味,垢秽不净。由于深着我见,脾气日趋暴躁,淫欲极盛,甚至与禽兽相交。这些罪报都是由于诽谤《法华经》的缘故。”

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舍利弗说:“诽谤《妙法莲华经》的人,若说他的罪过,那简直是穷劫难尽。因为这个缘故,我今告诉你,不要在没有智慧的人当中讲说《妙法莲华经》。如果遇到诸根伶俐,有智慧明事理、多闻强记、一心追求佛道的人,就可为他们讲解《妙法莲华经》。如果有人曾在过去世中见到成千上亿的佛,并在诸佛所修福积德,植下了众善之根,从而信心坚定。像这样的人,是可以为他们讲说《法华经》的。如果有人精进不怠,常修慈悲之行,甚至不惜生命一心修行,普救众生,这样的人是可以为他们讲说此经的。如果有人恭敬虔诚,毫无二心,远离凡尘愚痴,独处山泽,勤勉修行,这样的人就可为他们讲此经典。另外,舍利弗,若见有人舍弃谬误之师,亲近善友,这样的人乃可为其说此经典。如果看见佛弟子持戒清净,犹如寻明珠一样求大乘经,这样的人可以为其说此经典。如果有人毫无瞋恚恼乱之心,质朴直率,柔顺和蔼,经常怜悯一切众生,恭敬供养诸佛,这样的人,可以为他们说此经典。如果又有一部分佛弟子,他们在大众之中,以其清净无染之心,通过各种因缘法,譬喻法以及美妙言辞等广宣佛法,像这样的人,就可以为他们讲此经典。如果有的比丘为了各种微妙智慧而四方求法,恭敬合掌,顶礼信受,他们只受持大乘经典,甚至不信受其他经典的一句话,这样的人,是可以为其说此《法华经》的。如果有人像求佛舍利那样至诚求此《法华经》,求得之后顶礼受持,他们甚至不再追求其他经典,也未曾念过外道的典籍,像这样的人,才可以为他们说此大乘经典。舍利弗,我今告诉你,我所说的这些志求佛道的人,是穷劫难尽的。这些人能够信解无上佛道的妙法,所以,你应当为他们讲说这部《妙法莲华经》。”

【鉴赏】

舍利弗听了《方便品》后,领悟“为实施权”的道理,理解佛为了让众生修学真实的一乘佛法而实施权且的方便之法,并最终为舍利弗授记,可是此时与会的大众其他人依旧疑惑、默然,舍利弗观察到以后就发慈悲心,祈请佛陀进一步说微妙法。佛陀答应了舍利弗的祈请,为大众用譬喻的方式更加详实地宣讲权实二智。

本节的内容是“三周说法”第二周“譬说周”的开始,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舍利弗自己已经领解,但是其他四众弟子尚有疑惑,所以代替他们来祈请佛陀。第二部分,如来听了舍利弗的祈请,表明自己将要说法的方式是先说譬喻,接着佛开始正式宣说“火宅喻”,称为“正说譬喻”。“正说譬喻”的部分有长文和偈颂,长文可以分为“喻说”和“法合”。“喻说”是佛讲故事,说譬喻本身的发展,然后佛用佛法来恰如其分地诠释这个作为譬喻的故事所包含的微妙难思之法。“喻说”又可以划分为总喻和别喻。从偈颂“汝舍利弗,我此法印,为欲利益,世间故说”到本品结束是“劝信流通”的内容,劝弟子们流通佛所宣讲的经法,并分别说了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什么情况下不可以说;以及对那些恶人不应该流通,而对那些善人则应该流通这样的嘱咐。

首先解析总喻的第一个喻“长者喻”,关于长者无疑代表的是佛陀,这在后面的法合中也说了,智者大师对此作了更为细微的解释,他指出有十种功德的人称为长者,分别是:姓贵、位高、大富、智深、威猛、年耆、行净、礼备、上叹、下归。智者大师分别配以佛的功德:第一,佛从真如实际中来,所以种姓高贵;第二,佛陀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十号具足,成就圆满佛果,所以位高;第三,佛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法财具足,所以大富;第四,佛陀是正遍知,证得一切种智,所以智深;第五,佛具足十力,善于降伏一切外道、魔障,所以威猛;第六,佛法身久远,成佛以来无央数劫,所以年耆;第七,身口意三业究竟清净,所以行净;第八,四千威仪、八万细行,佛陀悉皆具足,所以礼备;第九,十方诸佛,佛佛道同,都互相赞叹,所以上叹;第十,一切声闻、缘觉、菩萨都以为世尊,天人之师,所以下归。

总喻的第二个喻“舍宅喻”,这个舍宅一般理解为三界,按智者大师的解释,前面提到的“国邑聚落”和舍宅都有含义,国指实报庄严土,邑指方便有余土,聚落则是凡圣同居土,佛本来在常寂光土,但那里是法身自受用土,为了度化众生,佛垂迹到他受用的三土,舍宅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第三喻“一门喻”,要出舍宅唯有一门,就是说要脱离三界只有大乘法门、唯一佛乘可走。

第四喻“五百人喻”,这五百人是长者的僮仆等,不同于亲子,这代表五道的众生,一二百是天道、人道,三四五百则代表三恶道,不易听受佛法的众生。

第五喻“火起喻”,主要代表众生内心的爱烦恼和见烦恼,这个烦恼火很容易就烧起来,把众生本来脆弱、败坏的由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的这个躯壳焚毁殆尽,这也表示一种无常的现象。

第六喻“三十子喻”,这不同于前面的五百人,是长者子,其含义是佛已经久远劫成佛且教化众生,其善根已经由佛的教导而生长起来的人称为佛子,但是佛的弟子有三类,若十是指菩萨根性的人,若二十是指辟支佛,若三十则指声闻。

“正譬喻”的总喻之后是别喻,分为四喻,从“长者见是大火”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譬喻结束。

第一喻“长者见火喻”,佛以大悲心看到众生处在烦恼炽盛的境地,所以想办法救度他们。而这些人中有一些是以前在佛的教化下长养善根的,只是因为离佛久了,善根被覆盖自己也不知道,反而沉迷于三界火宅、六道苦海。

第二喻“舍几用车喻”,长者本来要用几案或篮子救诸子出来,可是后来担心诸子不愿出离,所以想到用鹿羊牛三车来诱导他们出火宅,这表示佛在成佛后观察众生的根机,他们大乘善根不够。但是对于三乘法有好乐之心,所以放弃了用一乘妙法来度化各种善根众生的打算,改用三乘法循循善诱他们依次出离。

第三喻“等赐大车喻”,诸子出离火宅之后,没见到三车在外面,就向其父索要前面所承诺的三车,长者很欢喜,给他们都赐予大白牛车。在佛法上讲,这是《法华经》的地步了,有善根的人为了追求三乘的果位,精进修行,出离了三界。到了灵鹫山宣讲本经“方便品”前部,即“略开三显一”,告诉大众以前的三乘法是权巧方便的智慧,并非真实的一佛乘,所以舍利弗等就有了疑惑,“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开始希求唯一佛乘,这时候佛陀会三归一、会权归实,给他们宣示微妙难思的一佛乘法。对于大白牛车的理解历来也有很丰富的智慧,比如以“周匝栏栒”比陀罗尼,用“四面悬铃”比四无碍辩,用四念处比“白牛”,用“肤色充结”比四正勤,用“形体殊好”比四如意足,用“有大筋力”比五根五力,用“行步平正”比七觉支,用“其疾如风”比八正道等。当然如前所言,是会三归一还是会二归一,大白牛车和牛车是不是同一种车,历来以天台、华严为代表的四车家和以三论、唯识为代表的三车家看法是不一样的。

第四喻“无虚妄喻”,诸子本来想要的是三车,现在长者都给了大白牛车,但是这不能说长者之前的承诺是虚妄的,以此来譬喻佛以前给大众说三乘法,现在都否定,给他们都宣示一佛乘法,这也是不虚妄的,因为给予的远远超过了当初他们所希望的。总之到这里“火宅喻”全部说完,接着是法合部分,正面地解释譬喻故事所表示的含义。法合的含义经文交代比较清楚,也较容易理解,法合部分一直到长文结束。

偈颂部分有一部分是长文中没有的独立内容,就是“劝信流通”,从“汝舍利弗,我此法印,为欲利益,世间故说”到本品结束。其实“正譬喻开三显一”,也就是本品第二节也是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的,舍利弗代请是序分,正说譬喻和法合内容是正宗分,此处则是流通分。这部分主要关注两个大段,第一“释可说不可说”,这里以劝勉为主,佛告诉舍利弗应该对哪些人宣说此法;第二“释可通不可通”,态度主要是告诫,若是对不该说的人流通了此经法,反而会伤害了他们,先是“莫为恶人说”,而且说了所谓毁谤此法的恶人会遭到的罪报;然后是“应为善人说”,告诉舍利弗应该为什么样的善人流通此法。

至此,正譬喻开三显一结束,因为这主要是给中根和下根的人说会权归实的道理,所以说的比较细致、广泛。这也是佛陀第二次开三显一,我们从第四品就可以看到,佛的第二次开三显一是有成效的,中根人通过这次领解了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