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集《第七十章·被褐怀玉》释义

被褐怀玉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1],

事有君[2]。

夫唯无知,

是以不我知[3]。

知我者希[4],

则我贵者[5]。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6]。

【注释】

[1]宗:宗旨。

[2]君:主。事有君,办事有主见。

[3]不我知:宾语前置,实为“不知我”。

[4]希:同稀,少的意思。

[5]则:法则,此处活用为动词,效法。

[6]被褐:被,穿着。褐,粗布。

【译文】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

而天下的人都不能理解,不能去施行。

言论有宗旨,

办事有主见。

正因为不理解这个道理,

所以不理解我。

理解我的人很少,

能取法我的人就更难能可贵了。

因而,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而怀里揣着美玉。

【解析】

老子在这一章里用看似发牢骚的话语再一次阐述了大道的特点。老子声称自己的话虽然很简单很容易理解但还是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为此抒发了自己的抑郁和苦闷。老子还说自己的话是有宗旨的、办事是有主见的,可是人们对此却表现迟钝,甚至不加理会,实在令人心寒啊!这时老子几乎陷入了绝望,他怀着悲愤难耐的心情抒发着自己的无限伤感,“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这是他心中积聚已久的情绪的迸发,老子也是人,是有血有肉的情感动物,他的情绪也会在压抑的状态下瞬间爆发。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的道或许在当时是“甚易知”和“甚易行”的,但因当时的人们被欲望蒙蔽了身心,除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之外他们别无他求,我们联系老子所处的时代的特点就不难发现老子的道在当时被冷落的情景,老子发此嗟叹也是可以理解的。当时所流行的是鼓励欲望的思想和理论,老子的无为思想显然是没有市场的,老子一向排斥欲望和妄为,这和当时的世风格格不入。人们的头脑被欲望充塞着,根本没为老子的思想留一丝一毫的空间,在他们看来,老子的无为是没有实在意义的空洞理论,其架构于虚无缥缈的真空之中,和现实相差甚远,过于抽象和玄远,根本无法理解,而在老子看来,自己的思想是易于理解和行动的,在不能被人理解的情况下,老子的内心自然是苦闷的,这其中也包含着他对当时的统治者的失望情绪,老子主张实行无为而治,他的一整套治国理论也被统治者束之高阁,不予理睬,老子对此能不困顿抑郁吗?

老子在本章的结尾谈到了圣人(得道者)的真实情态,他用了极其简洁的“被褐怀玉”来概括圣人的外貌,圣人的外部特征是穿着粗布衣服,和平常的人没什么异样,但在如此简陋粗俗的外表下掩盖的是冰清玉洁的内心,老子称之为“怀玉”,玉是稀世珍宝,它也喻指美好的品质,在这里老子用玉来比喻圣人的纯洁的内心和不与世道合污的高洁品德。

我们从老子的思想中得到启示:真正的美丽是心灵的美丽,而绝非仅指外表的华美。我们所处的时代和老子所处的时代相去甚远,但人们满足自己的欲望的要求是相同的,老子主张克服自身的欲望,达到内心的完美,这一思想在我们的时代同样实用,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人们的内心有着强烈的自我满足的欲望,对财富的极大占有已成为许多人的最大人生目标,他们在追求财富的路上迷失了自己,将自己的灵魂驱赶到了一个无人的角落,独自哭泣去了,在他们华贵的包装下掩盖的是多么虚伪的内心!还有的人由于时运不济无法满足自己对财富的疯狂占有欲望,于是走上了邪路,断送了自己的前程甚至一生的幸福,何苦呢?人生来世不容易,真正属于我们的只有我们的内心和灵魂,要知道再高档的时装和再华丽的容貌到头来也只是一场虚空,为什么这么说呢?衣服或财富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就连属于我们自身的美丽容貌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衰老,真正属于我们的只有自己的灵魂和内心,我们灵魂的高贵和内心的丰厚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最大的礼物和最高的奖赏,生命给予我们的是短暂的几十年光景,生命的转瞬即逝会带给我们很多遗憾,我们会失去很多宝贵的东西,包括生命在内,可我们纯洁的灵魂和高贵的内心是任何人也剥夺不走的。

为人之道

韦诜择婿以德为先

唐玄宗时,裴宽曾经在润州做参军,当时韦诜任润州刺史,裴宽是他的下属。

韦诜的女儿已经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了,韦诜一心要为女儿找一个德才兼备的女婿,可是上门提亲的不少,韦诜一个也没相中,不是嫌人家学问不好,就是嫌人家品德不好。这天,韦诜正在为女儿的事情发愁。他在花园中踱来踱去,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女儿的二层绣楼上,看到女儿正在用心刺绣,不忍打扰,就来到廊上眺望,偶然间发现花园里有个人,只见那人拿着小铲挖了个小坑,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包东西,埋了进去,然后又小心地把土盖好。韦诜觉得好奇,就命下人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下人回来禀报说:“那人是裴宽。有人送给他一大块鹿肉干,没留下姓名放在门前就走了,他没法退还给人家,又不想收人家的东西,所以只好把它埋了起来。”韦诜听了点头表示赞许。又命人去打听一下裴宽的为人,下人们回来禀报说:“裴宽为人清廉,从来不收人家的贿赂,生怕玷污了自己的家门。如果有人给他送东西,他一定马上派人送回去。即使不送回去,他也会派人给送东西的人回赠一份价钱相当的礼物。”韦诜听后,对裴宽的为人赞叹不已。

为了再考察一下裴宽,韦诜还设了一计。他命手下人去请裴宽,就说自己要请裴宽喝酒。裴宽接到刺史的请柬当然不敢怠慢,慌忙收拾了一下就来赴宴。韦诜并没有宴请别人,只请了裴宽一个。席间两人谈得很是投机,韦诜见裴宽不是那么拘束了,就假装说:“裴宽啊,自从我上任以来,你在我身边也立下不少的功劳,我打算为你置办一所宅院,以供你居住,你现在住的地方太差了。”裴宽听到这话,慌忙放下手中的酒杯,跪在韦诜面前,说:“大人,辅佐您只不过是尽自己的责任,并没有什么功劳,您又何必赏赐我呢?”韦诜悄悄地说:“你不必害怕,我这是偷偷送给你的,又没有旁人知道,以后你助我多聚敛些钱财,到时一定有你的好处。”裴宽顿时脸色大变,厉声说:“大人,我原以为您是个清官,不想您也是如此……大人,我请求辞官。”说着就要起身离去。韦诜看裴宽果真清廉,于是大笑说:“裴宽,我是骗你的,只想考考你,不错,你是个人才。我决定把女儿嫁给你了!”裴宽又惊又喜。

结婚那天,裴宽也没什么好衣服,就拣了一件绿色的相对新一些的衣服做新婚礼服。裴宽本来又瘦又高,穿了这件衣服,十足似个小丑,族人们都取笑他,戏称他“碧鹳”。韦诜则一脸严肃地说:“我疼爱自己的女儿,一定要让她嫁给贤公侯做妻子。裴宽虽然其貌不扬,但是他为人清廉,将来一定能成大事,你们怎么能以貌取人呢?”

韦诜择婿注重其品德而不重其外貌是十分可取的。韦诜的眼力确实没有错,女婿裴宽后来果然很有出息。没过多久,裴宽就被朝廷重用,前后任刑部员外郎、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礼部尚书等职。裴宽为官正直不阿,在朝中时,不怕得罪权贵,不肯徇私;任地方官时,很有政绩,百姓感念恩德。史书上说他“为政务清廉,所莅人皆爱之,世皆冀其得宰相”,可见他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裴宽有兄弟八人,都通过科举做了官。兄弟之间十分友爱,在城东造8所住宅,相邻而居。裴宽的甥侄辈也都有名,家族人口众多,吃饭时常常要以击鼓为号。所以在开元、天宝年间,如果要讲家族名望,以裴家为最好。裴宽与韦氏白头偕老,福寿贵盛,裴宽享年75岁才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