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初中文言文阅读|注解

《列子》



课文导读

《列子》 相传为郑国人列御寇所作。 《汉书·艺文志 》 在道家学派中录有 《列子 》8篇 , 后已亡佚。 今本 《列子》 系晋人张湛注释整理。 这部书主要宣传道家思想, 即不应有所作为, 一切顺其自然, 属唯心主义学派。 但书中有一部分寓言故事如杞人忧天、 两小儿辩日远近等, 所表现的思想意义已离开作者的主观意图, 有明显的积极因素。

在列子看来, 掌握 “道” 的最大障碍是局限于一孔之见, 是在一堆现成的观点和概念中兜圈子, 所以他的 《汤问》 篇一连叙述了15个奇特怪异的故事, 目的是打破人们的思想局限, 开阔视野。

我国先秦寓言构思精巧, 含义深邃, 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为后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经验, 特别是它的讽刺艺术对后世讽刺小说的影响更为广泛。

本文选自 《列子·汤问》。 它是我国文学史中古代寓言的名篇, 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许多人在生活中、 在文章里引用愚公的故事, 愚公成了人们排除万难、 战胜一切困难、持之以恒地奔向目标的代言人。

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 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毅力。

课文注译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2),本在冀州之南,河阳(3)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4)九十,面(5)山而居。惩(6)山北之塞(7),出入之迂(8)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9),指(10)通豫(11)南,达于汉阴(12),可乎?”杂然(13)相许。其妻献疑(14)曰:“以君之力,曾(15)不能损魁父之(16)丘,如太行、王屋何(17)?且焉置土石(18)?”杂(19)曰:“投诸(20)渤海之尾(21),隐土(22)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3),叩石垦壤(24),箕畚(25)运于渤海之(26)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7),始龀(28),跳往(29)助之。寒暑易节(30),始一反(31)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32)之曰:“甚矣,汝之不惠(3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34),其(35)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36)之固,固不可彻(37),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38)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39)也,而山不加(40)增,何苦(41)而不平?”河曲智叟亡(42)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43)也,告之于帝。帝感(44)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45)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方〕 指面积, 译作 “方圆”。 (2) 〔万仞〕 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这里形容极高。 (3) 〔河阳〕 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江的南面叫做阴, 山的南面和江的北面叫做阳。 (4) 〔且〕 将近。 (5) 〔面〕 面向, 对着。(6) 〔 惩 〕 戒 。 这里是 “ 苦于 ” 的意思 。 (7) 〔 塞 (sè) 〕 阻塞 。 (8) 〔 迂 (yū) 〕 曲折 。 (9) 〔 险 〕 险峻 。(10) 〔指〕 通 “直”, 一直。 (11) 〔豫〕 古地名, 豫州。(12) 〔汉阴〕 汉水南岸。 (13) 〔杂然〕 纷纷。 (14) 〔献疑〕 提出疑问, 质疑。 (15) 〔曾 (zēng)〕 副词,译作 “甚至” “连……都”。 (16) 〔之〕 代词, 这。 (17) 〔如……何〕 把……怎样。 (18) 〔且焉置土石〕 且,况且。 焉, 疑问代词, 怎么。 置, 安放。 (19) 〔杂〕 都, 共。 (20) 〔诸〕 兼词, 相当于 “之于”。 (21) 〔尾〕末端。 (22) 〔隐土〕 古代传说中的地名。 (23) 〔三夫〕 三个人。 (24) 〔叩石垦壤〕 叩, 敲、 打。 垦, 开垦。 这里是 “挖”。 (25) 〔箕畚〕 名词做状语, 用箕畚装。 (26) 〔之〕 的。 (27) 〔遗男〕 遗腹子。 (28) 〔始龀〕 刚刚换牙, 指七八岁。 (29) 〔往〕 去, 到。 (30) 〔寒暑易节〕 指一年的时间。 (31) 〔反〕 通 “返”。 (32) 〔止〕 阻止。 (33) 〔惠〕 通“慧”。 (34) 〔毛〕 草。 (35) 〔其〕 加强语气。 (36) 〔心〕 思想。 (37) 〔彻〕 通。 (38) 〔存〕存在。 (39) 〔穷匮〕 穷尽。 (40) 〔加〕 更加, 再。 (41) 〔苦〕 意动用法, “以……为苦”。 (42) 〔亡〕 通“无”, 没有。 (43) 〔已〕 停止。 (44) 〔感〕 被……感动。 (45) 〔厝〕 通 “措”, 放置、 安排。

文章链接

梓庆削



庄子



梓庆削木为(2),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3),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4)!虽然,有一焉。臣将(5)为,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6)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7)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8),其巧专而外滑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9)矣,然后成见(10),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11)。则以天(12)合天(13),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14)!”

注释:

(1) 〔削 〕 削刻 。 (2) 〔 (jù)〕 古乐器 , 像钟 。 (3) 〔焉 〕 代词 , 代梓庆 。 (4) 〔何术之有 〕有何之术, 宾语前置。 (5) 〔将〕 将要。 (6) 〔齐〕 斋戒。 (7) 〔怀〕 心。 这里是名词做动词, 心存。(8) 〔公朝〕 公室和朝廷。 (9) 〔至〕 一致, 一样。 (10) 〔见 (xiàn)〕 通 “现 ”, 呈现 。 (11) 〔已 〕停止。 (12) 〔天〕 (人) 本性。 (13) 〔天〕 原样, 天然。 (14) 〔与〕 语气词, 相当于 “吧”。

译文:

梓庆能削刻木头做 , 做成以后, 看见的人无不惊叹好像是鬼神的工夫。 鲁侯见到便问他, 说: “你用什么办法做成的呢?” 梓庆回答道: “我是个做工的人, 会有什么特别高明的技术? 虽说如此, 我还是有一种本事。 我准备做 时, 从不敢随便耗费精神, 必定斋戒静养心思。 斋戒三天, 不再怀有庆贺、 赏赐、 获取爵位和俸禄的思想;斋戒五天, 不再心存非议、 夸誉、 技巧或笨拙的杂念; 斋戒七天, (已不为外物所动)仿佛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 在这个时候, 我的眼里已不存在公室和朝廷, 智巧专一而外界的扰乱全都消失; 然后我便进入山林, 观察各种天然木料, 选择好外形与体态最与 相合的, 这时业已形成的 的形象便呈现于我的眼前, 然后动手加工制作; 不是这样我就停止不做。 这就是用我木工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 制成的器物之所以疑为神鬼工夫, 恐怕也就出于这一点吧!”

[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

2. 河曲智叟亡以应 ( )

二、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甚矣, 汝之不惠 ( )

2.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

3.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 ( )

4. 何苦而不平 ( )

三、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 汝心之固

固以怪之矣

B.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至于负者歌于途

C. 杂然相许

高可二黍许

D. 聚室而谋曰

斯是陋室

四、 以下语句中的加点词与 “面山而居” 的 “而” 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黑质而白章 B.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 吾恂恂而起 D.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五、 翻译下列句子。

1. 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甚矣, 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