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高考古诗鉴赏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博山:在江西广丰县西南。层楼:高楼。建安诗人王粲曾作《登楼赋》抒发他的愁苦。后来的诗人往往把登楼与愁苦联系在一起。

[鉴赏导示]

这一首词,是辛弃疾被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1181—1192)。他常闲游于博山道中,风景如画,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把一首短短的词,写得曲折多变,娓娓动人,高度概括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作者年轻时,尽管生活在金人的占领区,但是他意气风发,积极从事武装的抗金斗争,一点愁苦的影子也没有。可是,他到了南方以后受到打击和排挤,抗金的愿望不能实现,连想要说的话也不敢说出来。

[鉴赏]

这是一篇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优秀词章。

上片以回顾入笔,写年轻时思想单纯,历世不深,对社会缺乏深切的感受,喜欢登高览景。虽没有愁苦可言,却装出一副老于世故的样子,硬去写愁。它揭示了普遍存在于封建文人创作中的一种通病——无病呻吟。

下片笔锋一转,由忆昔转而述说现实。作者年轻时就投身于火热的抗金斗争,有雄才大略,却处处受排挤打击,只能将满腔忧愁压在心底,“欲说还休”。

该词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不仅具有了一定的音乐美,而且也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效果,赋予了词以更深、更强烈的感情内涵。同一“愁”字,含义不同:上片提春花雪月的闲愁,下片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鉴赏要点]

[1]名句:“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2]现实主义表现手法。[3]重章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