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十则初中文言文阅读|注解



课文导读

孔子 (前551—前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周游列国, 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仁义, 主张以德服人, 反对残暴统治, 反对武力征伐, 同情人民疾苦, 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极大, 被誉为圣人。他在晚年整理 《诗》 《书》 等古代文献, 把鲁国史官所记 《春秋》 加以删修, 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在我国历史上, 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 贤人七十二。

《论语》 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二十篇,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 语录体 (也可称格言体), 仅指明是孔子的话, 不写出说话的环境 (包括说话的对象), 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 道德修养、 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课文中的第一至九则都属于这种体式; 对话体, 记录孔子对弟子 (或其他人)提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 课文中的第十则属于这种体式, 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 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 文中多少有一点情节, 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南宋时, 朱熹把它和 《大学》《中庸》《孟子》 合为 “四书”。

课文所选各则, 都与学习有关, 记录了孔子关于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许多精辟的见解, 语言凝练, 言近意远, 含义丰富, 耐人寻味。 其中大多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 如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 等, 千古流传。

课文注译

子曰(2):“学而(3)(4)习之(5),不亦说乎(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7)乎?人不知(8)(9)不愠(10),不亦君子乎?”

曾子(11)曰:“吾(12)(13)三省(14)吾身:为(15)人谋(16)而不忠(17)(18)?与朋友交(19)而不信(20)乎?传(21)不习(22)乎?”

子曰:“温(23)(24)而知新(25),可以(26)(27)师矣。”

子曰:“学而(28)不思则罔(29),思而不学则殆(30)。”

子曰:“由(31),诲女(32)(33)(34)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35)也。”

子曰:“见贤(36)思齐(37)焉,见不贤而(38)(39)自省也。”

子曰:“三(40)人行,必有我师焉(41)。择其(42)善者而从(43)(44),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45)不可以不弘毅(46),任(47)重而道(48)远。仁(49)以为己任,不亦(50)重乎?死而后已(51),不亦远乎?”

子曰:“岁(52)寒,然(53)后知松柏之后凋(54)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55)而可以终身行(56)之者乎?”

子曰:“其怨乎(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 〔子〕 这里指孔子。 (2) 〔曰〕 说道。 (3) 〔而〕 承接连词, 可译为 “再”、 “然后”。 (4) 〔时〕 按时。 (5)〔之〕 代词, 代所学的知识。 (6) 〔不亦说乎〕 不亦……乎, 文言文中常见的反问句式, 译为 “不也……吗”。 说, 通“悦”, 愉快。 (7) 〔乐〕 快乐。 (8) 〔知〕 了解。 (9) 〔而〕 连词, 表转折, 却、 但是。 (10) 〔愠〕 生气, 发怒。(11) 〔曾子〕 姓曾, 名参, 字子舆, 孔子的学生。 (12) 〔吾〕 人称代词, “我”。 (13) 〔日〕 每天。 (14) 〔三省〕 多次反省。(15) 〔为〕 介词, 替、 跟。 (16) 〔谋〕 谋划, 商量。 (17) 〔忠〕 忠诚, 诚实。 (18) 〔不……乎〕 选择句, 是不是、 是否。 (19)〔交〕 交往。 (20) 〔信〕 守信用。 (21) 〔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 (22) 〔习〕 通晓, 熟悉。 (23) 〔温〕 温习, 复习。 (24) 〔故〕 指学过的知识。 (25) 〔新〕 形容词作名词, 新的知识, 新的理解和体会。 (26) 〔以〕 介词, 凭借。 (27) 〔为〕 动词, 成为。 (28)〔而〕 连词, 表转折, 却。 (29) 〔罔〕 无所得。 (30) 〔殆〕 疑惑。 (31) 〔由〕 姓仲, 名由, 字子路, 孔子的学生。 (32) 〔女〕通 “汝”, 你。 (33) 〔知〕 知道, 懂得。 (34) 〔之〕 它, 指孔子教给学生的学问。 (35) 〔知〕 通 “智”, 明智。 (36) 〔贤〕 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37) 〔齐〕 相同。 (38) 〔而〕 连词, 表承接, 就。 (39) 〔内〕 指内心。 (40) 〔三〕 在古代指多数。 (41) 〔焉〕 兼词,兼作代词, 语气词。 (42) 〔其〕 代词, 他们。 (43) 〔从〕 跟从, 学习。 (44) 〔之〕 代词, 第一个 “之” 代善者, 第二个 “之” 代不善者。 (45) 〔士〕 读书人, 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46) 〔毅〕 坚毅。 (47) 〔任〕 责任, 职责。 (48) 〔道〕 路途。 (49) 〔仁〕 仁爱, 对人亲爱, 对人亲善。 (50) 〔亦〕 副词。 (51) 〔已〕 停止。 (52) 〔岁〕 年, 这里指一年的冬季。 (53) 〔然〕 这。 (54) 〔凋〕 凋谢, 凋残。 (55) 〔一言〕 一个字。 (56) 〔行〕 实行, 实施。(57) 〔其恕乎〕 其, 大概。 恕, 指儒家的推己及人、 仁爱待人之道。

问题与探究

1. 有些老师知道世上的许多事情, 讲起来娓娓动听, 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结合孔子的思想谈谈。

2.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 , 对此, 曾经有过争论, 联系生活体验, 谈谈该怎样看待。

3. 学完本文后, 哪一点对自己最有启发, 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文章链接

不祥有五



刘 向



哀公问孔子曰: “寡人闻之: 东益宅(2)不祥, 信(3)有之乎?” 孔子曰: “不祥有五, 而东益宅不与焉, 夫损人而益己, 身之不祥也; 弃老取幼, 家之不祥也; 释贤而用不肖, 国之不祥也; 老者不教, 幼者不学, 俗之不祥也; 圣人伏匿, 天下之不祥也。故不祥有五, 而东益宅不与焉。”

注释:

(1) 〔哀公 〕 指鲁哀公 , 春秋鲁国君主 。 (2) 〔东益宅 〕 宅 , 指居室 , 东益宅指向东扩建房子 。(3) 〔信〕 确实。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说: “我听说向东扩建房屋不吉利, 确实有这种事吗?” 孔子回答说:“不吉利有五种, 但向东扩建房子不在其中。 损人利己, 是自身不吉利; 只爱惜孩子却遗弃老人, 是家庭的不吉利; 不用贤臣而任用小人, 是国家的不吉利; 老人不去教育后辈,孩童不喜欢学习, 是社会风俗的不吉利; 圣人隐居不出, 是天下的不吉利。 因此, 人世间的不吉利有五种, 而向东扩建住宅却不在其中。”

[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处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B. 思而/不学则殆

C. 择其善者/而从之 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二、 比较下列各句 “而” 的不同用法, 按A (顺接)、 B (转接) 分别归类, 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1. 学而时习之 ( ) 2. 人不知而不愠 ( )

3. 思而不学则殆 ( ) 4. 择其善者而从之 ( )

三、 在括号中解释加点词, 在横线上翻译整个文句。

1. 温故知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见贤思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任重道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 )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学而不思则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思而不学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选出以下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

A. 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 不也是君子吗?

B. 别人不了解, 我却不怨怒, 不也是君子吗?

C. 别人不了解就不恼怒, 不也是君子吗?

D. 别人不了解, 我就不怨恨, 不是君子吗?

2.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 )

A. 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 其中不善良的让他改正。

B. 选择他们的优点就学习, 选择他们的缺点 (自己如果也有) 就让他们改正。

C. 看到他们的优点就学习, 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 发现他们的缺点就要对照自己, 加以改正。

五、 根据提示,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风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学习” 与 “思考” 的辩证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强调 “三人行, 必有我师” 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论语》 中的许多内容, 后来逐渐演化固定为成语, 如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等, 请看 《论语》 中的下列语句各是什么成语的原型。

1. 子曰: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

2. 子谓 《韶》: “尽美矣, 又尽善也。” 谓 《武》: “尽美矣, 未尽善也。” ( )

3. 子曰: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 )

4. 子曰: “道听而途说, 德不弃也。” ( )

5. 子曰: “巧言令色, 鲜矣仁。” ( )

6. 子曰: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 )

七、 翻译下列句子。

1. 夫损人而益己, 身之不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老者不教, 幼者不学, 俗之不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孔子所说的 “五不祥” 是从哪些方面来谈的? 在今天有怎样的启发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