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语言文字比作文章的血肉,标点符号就是这血肉的毛细血管。没有标点符号或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直接影响到语言文字的表达功能。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特别是中小学生往往不注意或不重视标点符号的运用,写文章常常是一逗到底或一点到底。这是没有认识到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或没有遭遇到因标点符号运用不当而引起麻烦的表现。
标点符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近现代许多知名学者都很重视标点符号的运用。如鲁迅先生就非常重视标点符号的运用。他的著名小说《孔乙己》发表之后,在汇集成书时,他又订正50余处,其中10处是对标点符号的修改。叶圣陶曾说:“标点很要紧。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的语言不够清楚。”郭沫若在《正标点》一文中说:“标点之于言文有等同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首先有一个认识:标点符号是文字里面的有机的部分,不是外面加上去的。它跟旧式的句读号不同,不仅仅是怕读者读不断,给它指点指点的。每一个标点符号有一个独特的作用,说它们是另一种形式的虚字,也不为过分。应该把它们和‘和’‘呢’‘吗’同样看待,用与不用,用在哪里,都值得斟酌一番。”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中的重要作用。
标点符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法作用,如表示停顿、语气、词语性质和作用等,这在下面有关标点符号常规用法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二是修辞作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标点符号的活用、妙用,这也将在下文中列专章叙述。这里我们只在一般意义上讲一下标点符号对于书面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以说明标点符号对于书面语言表述的必不可少。
1.书面语言中同一句话,标点符号不同,意思大不一样。请看下面几例:
【例1】传说有一位老板,为招揽生意,在店门外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
酿酒缸缸好 做醋坛坛酸
下联是:
养猪大如山 老鼠只只完
上联断句是“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意指店内酒和醋的质量都好;下联断句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完”,意指本店养猪又肥又大,店内清洁无老鼠。然而,不料一位员工悄悄将对联各加逗号点断,变成:
“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完”
这就将原来的美意一下子变成了恶语。
【例2】据说抗日战争时期,有些汉奸在街头巷尾的墙壁上,写上一条巨型标语:“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有人悄悄从中加上一个逗号,使这条标语变成:“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轻轻一逗,便把意思倒过来了。
【例3】有这样一句话:“中国女排打败了日本女排夺得了冠军。”逗号加在不同位置,就能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意义:
中国女排打败了,日本女排夺得了冠军。
中国女排打败了日本女排,夺得了冠军。
还有一些人故意利用标点符号的这种关键作用来愚弄人、隐瞒真意、表情达意等。如下面几例:
【例4】据说有一位理发师,为了吸引顾客,贴出了一张告示:
What do you think I shave you for nothing And give you a drink
顾客们一看这告示,将意思译成“我为您免费刮脸,并给您饮料喝,你觉得好不好?”便纷纷来到他的理发店,期望能免费刮脸并喝杯饮料。然而理发师事后对顾客却解释说广告应该这样读 :
What ! Do you think I shave you for nothing and give you a drink?
意思是:“什么!你以为我给你刮脸不要钱,还供给你饮料喝?”弄得顾客无话可说。
【例5】传说过去有位秀才在私塾教书,将招收学生的收费条件写成:“无米面亦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开学以后,秀才只收有钱人的学费,穷人的孩子来读书则分文不收。原来,穷人来读书,秀才就这样读:“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对有钱人家,就解释成:“无米,面亦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
2.书面语言中同一句话,标点符号不同,语气大不一样。
在口语中,无论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是祈使句还是感叹句,我们都可以通过语调的调整变化,来表达感情色彩。但是,将口语转变为书面语,语气和停顿都没有了,这就必须依赖标点符号来表达感情色彩。如:
【例6】小说《艳阳天》中,马小辫害死小石头后被审查时三次说的“不知道”后面所用标点符号分别是:
“不知道!”
“不知道。”
“不知道……”
这里所用的标点符号不同,所表现的当事人的思想状态、感情色彩就很不一样:用感叹号表现的是当事人态度强硬,用句号则表示当事人态度不再强硬,用省略号说明当事人态度已软弱下来。
【例7】又如“他来了”这句话,句末选用不同标点符号,语气就完全不一样:
他来了。
他来了?
他来了!
用句号表示的是陈述语气,说的是一件事实;用问号表示的是疑问语气,表达的是说话人不相信“他来了”这个判断的疑问心态;用叹号表现的是感慨或惊讶的语气,表达的是说话人对“他来了”这个事实的感慨或惊异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