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戏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杂剧》原文与赏析

《小说、戏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杂剧》原文与赏析

马致远

(第四折)

(正末打愚鼓、简子上,云)罗浮道士谁同流?草衣木食轻王侯。世间甲子管不得,壶里乾坤只自由。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门秋。饮余回首话归路,笑指白云天际头。(郭马儿冲上,拿科,云)拿住!我如今再不等你溜了。和你见官去来! (正末唱)

〔双调新水令〕则这杀人贼,须是你护身符。教你做神仙悟也不悟。你看承我做酒布袋,请看这药葫芦。不是村夫,还有三卷天书。(郭云)什么天书?敢是化缘的疏头。(正末唱)你休猜做化缘疏。

(郭扯末云)告官去来!(正末唱)〔驻马听〕你将我袍袖揪碎,误了你龙麝香茶和露煮;将我环绦扯住,怎教凤城春色典琴沽。建溪别馆觅钱簏,蓬莱仙岛休家去。(郭云)你杀了人,往哪里去!(正末唱)我若是欠人债负,俺那里白云满地无寻处。

(郭云)我的媳妇儿,你送的哪里去了? (正末云)不是你的媳妇。(郭云)倒是你的媳妇!(正末唱)

〔沉醉东风〕是我绾角儿宿缘伴侣,垂髫时儿女妻夫。是我的媳妇儿,泼男女,尚古自参不透野花村务。(郭云)你是个出家人,如何要老婆?(正末唱)道士须当配道姑。(带云)呆汉!(唱)则俺两口儿先生姓吕。

(郭云)你不要强,和你告官去来! (正末唱)〔七弟兄〕由你到大处,告去。只拣爱的做。你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可干吃了半碗腌脏吐。

〔梅花酒〕想您个匹夫,不识贤愚。蠢蠢之物,落落之徒。休猜俺做左道术。俺自拿着捩鼻木,您拽着我布道服;俺急切里要回去,您当街里缠师父;俺为甚的不言语,您心儿下自踌躇。

〔收江南〕俺则待朗吟飞过洞庭湖。您在茶坊中说甚蜜和酥。(外扮孤一行上,云)什么人嚷乱?与我拿过来者!(正末唱)扇圈般一部落腮胡,更狠似道录,马头前不慌杀了贺仙姑。

(郭云)这个道人,杀了我的媳妇儿。大人与我做主咱! (孤云)兀那道人,请平世界,浪荡乾坤,你怎敢杀人!(正末云)郭马儿告我杀了他媳妇儿,他媳妇贺腊梅现在不曾死。(孤云)贺腊梅在哪里?叫来我看。(正末云)现在此处。疾! (旦儿上,云)师父!唤你徒弟,哪厢使用?(正末云)这不是他媳妇儿。(孤云)郭马儿!你告这道人杀了你媳妇儿。如今你媳妇现在,做的个告人徒,自己徒。左右!推出去杀坏了者! (孤一行下) (郭云)可怎了也! (正末云)郭马儿!你告着我杀了你媳妇儿。如今你媳妇现在,做了个诬告人死罪,自己反坐。如今要杀坏你,要我救你不救?(郭云)要知要救我哩!(外扮钟离引众仙上,云)郭马儿!你认得我么?(郭云)怎生官人也不见了,祗候也不见了,都是一伙先生。敢是我错走在五龙坛里来了。(正末云)郭马儿!你认得这众仙么?(郭云)这位做官的鬍子是谁? (正末唱)

〔水仙子〕这一个是汉钟离,现掌着群仙箓。

(郭云)这位拿着拐儿的,不是皂隶?(正末唱)这一个是铁拐李,发乱梳。(郭云)兀那位着绿袍的,不是令史哩!(正末唱)这一个是蓝采和,板撒云阳木。(郭云)这老儿是谁?(正末唱)一个是张果老,赵州桥骑倒驴。(郭云)这位背葫芦的是谁?(正末唱)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芦。(郭云)这位携花蓝的是谁?(正末唱)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郭云)这位穿红的是谁?(正末唱)一个是曹国舅,宋朝的眷属。(郭云)敢问师父,你可是谁?(正末云)贫道姓吕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唱)则我是吕纯阳,爱打的简子、愚鼓。

(郭云)是了!三十年前,我是岳阳楼下老柳树。俺浑家贺腊梅,就是杜康庙前白梅树。后来托生下方,配为夫妇。直待师父三度点化,才归正道。稽首,我弟子早有悟了也!(钟离云)你二人既得省悟,听吾指示。(词云)你本是人间土木之物,差洞宾将你引度。今日个行满功成,跨苍鸾同登仙路。(郭、旦拜谢科) (正末唱)

〔收尾〕则我向岳阳楼来往经三度,指引你双归紫府。方才识仙家的日月长,再不受人间的斧斤苦。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杂剧》简称《岳阳楼》,全剧四折一楔子,以上所选为第四折。

作者马致远,是我国著名元杂剧及散曲作家,为 “元剧四大家”之一。号东篱,大都 (今北京) 人。早期追求功名,写了些为元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作品,如散曲 《中吕 ·粉蝶儿》 (至治华夷) 及 《散套》 (寰海清夷)等。但在元代异族统治下找不到出路,只做了个无足轻重的小官: 江浙行省务提举。晚年辞官隐居,将满腹牢骚倾注到杂剧创作中,一生共创作杂剧十三种,今存七种,《汉宫秋》为其代表作。除杂剧外,其散曲创作也很有成就,有散曲集 《东篱乐府》 一卷传世,内收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中 《天净沙·秋思》最为脍炙人口。此外他还创作过南戏《牧羊记》,与人合作南戏《风流李勉三负心记》、《萧淑贞祭坟重会姻缘记》。可见他是个多才多艺,勤奋写作的作家。元至治年间 (1321—1323) 去世。

《岳阳楼》最早在元世祖至元末已开始传唱,属元杂剧早期作品,剧本演述的是道教全真派的度世故事。它通过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三次到岳阳楼度脱柳树精成正果的故事,宣扬了超俗出世的宗教思想。

剧中吕洞宾度脱柳精成仙,经过反复三次。第一次吕洞宾在岳阳楼下遇见柳树精。吕要柳树精跟他出家,但柳树是“土木形骸,未得人身”难成仙道,吕于是让柳树精托生岳阳楼下卖茶的郭家为男,名郭马儿,等三十年后,再来点化。三十年后,郭马儿娶妻贺腊梅,在岳阳楼下卖茶为生,膝下无寸男尺女,以喝顾客剩茶来 “偷阴功,积福力”。这时吕洞宾二次来点化他,用人生如梦的思想来打动他,还让他喝自己吐的茶来试验他。怎奈郭马儿痴迷不悟:先是要推他落水;后又躲着他,改行卖酒。谁知吕第三次又找上门来让他出家,他说舍不得妻子,吕给他宝剑让他杀妻子,割恩爱。不料三更后,他妻子真被人杀了,于是郭马儿告官捉拿道士,为妻子抵命。前面选录的第四折从这里开始。吕洞宾拿愚鼓简板唱着道情上场,被郭马儿迎头撞上,拉他去见官,向他索要妻子,吕对其百般劝化,怎奈郭马儿愚顽不悟,最后拉他告官,吕说其妻未死,当场让贺腊梅出现。于是官判郭马儿诬告他人,处以死刑。郭向吕求救,八仙齐上,吕说明身份,这时郭才省悟,和众仙同登仙路。作品经反复三次劝化过程的详细描述,说明度人成仙之难。凡人要成仙必须抛弃俗念,别妻舍子,要认识到尘世一切妻财子禄都是过眼烟云,人生百年不过黄梁一梦的道理。剧本宣扬的这些思想都是全真教教义的翻版,是一种消极遁世的思想。

《岳阳楼》不可否认是个宗教色彩甚浓的作品,其中充斥着全真教教义的说教。但我们也应看到,作者马致殡是个俗世的知识分子,而不是个出家的全真道士。他有着强烈的入世愿及对功名、事业的追求,不过在元代黑暗政治高压下,作者的思想受到严重的抑制罢了。在这种矛盾思想支配下,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也具有两重性。作品中的神仙不是按全真教教义,而是按元代世俗人特别是元代文人的特片塑造出来的。作品的思想主题,不仅是宗教出世,而是交织着恋世与愤世的复杂因素,充满着对现实的批判精神。剧中出现的神仙吕洞宾的形象和那个道教尊崇的 “纯阳祖师”毫无共同之处,他忽而以穷愁潦倒的卖墨先生出现,感叹不遇;忽而以风魔道士登场,悲悼兴亡。他集文士、道士、隐士于一身,是元代落魄文人的理想典型。如第二折〔贺新郎〕一曲:“你看那龙争虎斗旧江山。我笑那曹操奸雄;我哭呵,哀哉霸王好汉。为兴亡笑罢还悲叹,不觉的斜阳又晚。”这种对人世兴亡更迭的关注和愤慨,与道教所要求的淡泊无求,超然物外的教义是背道而驰的。在这个超脱尘世的仙人身上表露的是他对世事的积极态度。他对现实不是回避,更不用宗教观点给以解释,而是站在世俗的立场上,评价历史的是非。作者在这里借这位仙人之口,抒发的是自己为人世兴亡而沉积在胸中的悲愤,因此这里表现的是强烈的儒家入世精神。作品抒发的这种感情,只有经历过亡国之痛的遗民才会有。因此,我们说《岳阳楼》完全宣扬消极出世的思想的说法是片面的。当然,我们不否认作品有消极出世因素,把它和关汉卿、白朴等人的剧作同等看待也是不正确的。关汉卿、白朴等人的剧作是利用典型化的戏剧冲突,直接展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矛盾;马致元的《岳阳楼》却是通过人物宣泄式的主观抒写,运用把现实纳入梦幻的象征手法,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作为一个神仙的吕洞宾,性格中流露出的消极出世因素还是不少的。这支曲文的后半“空听得楼前茶客闹,争似江上野鸥闲,百年人光景皆虚幻”就带有全真教教义的影子。但这种思想却是从现实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这种经验总结包含了作者深沉的惧世情感,是元代黑暗统治下,汉族知识分子在生活中动辄得咎的现实情况的反映。吕洞宾消极避世的思想,正是作者既留恋人生却又无力抗拒现实压迫的心理矛盾的表现。

和仙人吕洞宾的形象相比,在受度脱的凡夫俗子郭马儿身上则还有更多的世俗色彩,从这个小人物的遭遇,可看到元代社会的黑暗与残酷的阶级压迫的痕迹。郭马儿是个生活在底层的小百姓,平时安分守己,不敢有过高的奢望。他唯一的愿望就是“但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绝了郭氏门中香火。”只要两口人平平安安地生活下去就十分满足了。当这个起码的生活愿破灭自己的妻子被杀时,他当然要抗争,要告官追拿凶手,结果却使他面对来自官府的死亡威胁。第四折中,他捉住道士,向官府告状,可是官府却不为他做主,竟作了如下判决:“郭马儿,你告这道人杀了你媳妇儿,如今你媳妇现在,做的个告人徒,自己徒。左右!推出去杀坏了者。”虽然这是仙家幻术,但他的这种遭遇还是反映了元代残酷统治的现实。因为它原封不动地搬用了“诬告人罪者,以其罪罪之”这一条元朝的法律条文。在剧中展示的不是宗教的启迪,而是官府残杀人民的现实”

从以上两个形象的塑造,我们看到作品批判的锋芒始终鲜明的对准黑暗的社会现实,指向残暴的元朝官府。吕洞宾三度郭马儿的过程深刻地寄寓着对现实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全剧以“三醉”自然地划分为三段,详尽地描写了吕洞宾三度郭马儿的经过。但这三段又不是机械的重复同一情节,而是富于变化并逐步向前发展的。第一段即第一折,郭马儿还是棵柳树,因“土木形骸”难成仙道,有志怪成份。第二段即第二折,柳树托生为郭马儿,吕反复启迪但郭却迷而不悟,度化的手段为文劝,以曲词及人物心理描写为主,用写实手法。第三段为楔子及第、四折。郭马儿为逃避吕的纠缠,改卖茶为卖酒,这一次的变化则变文劝为武化,吕让郭杀妻割爱,用仙家幻术把郭马儿逼上出家这一条路。内容以情节曲折取胜,过场与动作较多,场面火炽热闹,充分显示神仙道化剧多用浪漫主义手法的特点,情节逐步展开,引人入胜。

本剧语言幽默生动,多双关语。吕洞宾的语言扣准一个“醉”字,让郭马儿听着,不过是“风道士”说醉话。这些醉话不但幽默风趣,而且语义双关,包含着仙家道理。如第一折的〔鹊踏枝〕一曲:

自隋唐,数兴亡。料着这一片青旗,能有的几日秋光。对四面江山浩荡,怎消得我几行儿醉墨淋浪。

此外第二折郭马儿与吕洞宾的大段对白也十分滑稽风趣。这里吕洞宾假醉装疯的语气有点和济公和尚类似。本剧语言文雅而不浓艳,平淡自然而不粗鄙,多用典故而不艰涩。驾驭语言功力之深,是后人公认的。

吕洞宾名岩,传为晚唐时京兆人,懿宗咸通年间进士及第,两调县令,后被钟离权度化修道于终南山,不知所终。有关他的故事最早在南宋时即开始流传,成为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后又被道教尊为“五祖”之一,称“纯阳祖师”。他的神话载在道书《纯阳帝君神化妙通记》 中,后被广泛地改编成小说和戏曲,成为家喻户晓的神仙。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这一剧目,在宋元南戏中就曾出现,惜乎剧本失传。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有关吕洞宾度化柳树精题材的剧本,就是马致远的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杂剧》 了。到明代又有谷子敬的杂剧 《吕洞宾三度城南柳》和汪廷讷的传奇 《长生记》 出现,都是根据同一题材改编的明代戏曲剧本。直至清末,京剧、河北梆子仍有 《岳阳楼》一剧。这故事历经六百余年在舞台上犹未绝响,可见其影响之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