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作为瑞恰兹的高足,燕卜荪是一位划时代的文艺理论家。而作为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理性思辨,有时也比较费解,就像这首用“两韵十九行”的形式写就的爱情诗章。
“两韵十九行诗”是16世纪法国流行的一种对格律要求极严的诗歌形式。全诗共有六节十九行,其中第一节的一、三两行重复出现。前五节每节三行,一、三两行押同一种韵,第二行押另一种韵,最后一节四行,最末两行重复第一节一、三两行。这种诗多用四音步或五音步写成。
燕卜荪的这首诗以诗歌本身的形式为题,也确实堪称两韵十九行的典范之作,虽然译作本身限于语言差异,并不能完全体现这种韵律美。诗歌的主题是回忆爱情,用“是这痛苦,是这痛苦,永不熄”和 “我手从容使人想起你的”作为中心诗行。诗歌中爱情被主人公视作令人心伤的魔法、毒药,“你具魔力的美烧透了我的肌肉”,“哪有新解药可将这剧毒清理?”。爱情也是世间最具毁灭性的力量,给人带来痛苦却无法将它拒之门外,“我睇视痛饮那仍迷人的美丽。/我心仍跳跃着你下的毒酒”,“我深知稳保了你的好心,我何等富有”,于是主人公在这种复杂的感情中饱受煎熬。每当主人公痛不欲生时,“你的”手是止痛的良药,使他逐渐冷静下来。这首诗的感情始终在激烈和冷静这两种基调上起伏涨落,每当“是这痛苦,是这痛苦,永不熄”这种激烈的感情将主人公逼到无法隐遁的角落时,“我手从容使人想起你的”便会出现来给感情降温,把主人公引领到理智的路上去。因此,在回忆的过程中,热烈的感情和冷静的智性始终掺杂在一起,而这种严格的格律形式恰恰能表现这种有节制的感情,使诗人表达的感情非常理智、含蓄,这也充分体现了燕卜荪智性诗作的特点。
这首诗也包含许多复杂的因素,不仅是形式上的,也是内容上的,激起我们去解读的渴望。虽然诗人用许多形象的描述阐释了这种痛苦,比如像剧毒,像毒酒,像魔力,但究竟是哪一种痛苦呢?从最后一节中依稀能找到答案:“好意而永不分离。可我们无从入手。”渴望去爱却又不能相爱才是主人公最大的痛苦,他只能在回忆中通过想象一次次地自戕,以此减轻思念的痛苦。这种节制的感情此时被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愈是无法得到的便愈能成为永恒的伤痛和美丽,这一感情也成为普遍的经验。在此,燕卜荪诗歌含蓄、理智的美已经超过了形式本身。
(乔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