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德的道路》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弗兰德的道路》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新小说派作家克洛德·西蒙(1913— )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述的是发生在1940年的弗兰德战役。当年5月,上尉德雷萨什被德军的一个伞兵击毙。上尉是否是毫不犹豫地尽军人之职,视死如归地倒毙疆场呢?他的表兄乔治——曾和他一起在同一个骑兵团里服役的战士——竭力想弄清事实真相。乔治通过曾在战俘营里度过苦难岁月的布吕姆的帮助,向昔日在德雷萨什家里当过赛马骑师的伊格雷加打听原委。小说围绕上尉之死,同步地重现了战时的一幅幅惨景及上尉家乡里的一幅幅风俗画:马厩里的死马,荒原上的死尸,被摧毁的城市,被烧焦的田庄,俘虏营里的黑暗、瘟疫、死亡……无名氏的性爱生活,赛马场上的激烈追逐……乔治解甲归田,上尉贵族家庭的衰落……四个骑兵溃败逃跑落难,上尉之死的结局……西蒙曾说:“我曾在特别残酷的条件下打过仗,当过战俘,经历过饥饿乃至筋疲力竭的苦役折磨。我曾逃出战俘营,身染重病,几度挣扎在暴力或自然的死亡线上。”小说《弗兰德的道路》重现了他这一时期的亲身经历,表现了作者认为世界荒诞,缺乏理性,人为莫名其妙的历史事件所左右而常常陷入厄运之中的文艺观和出世观。

作为新小说派的代表作之一,《弗兰德的道路》中的人物形象是支离破碎的,因而通过主人公的命运揭示作品主题的这一传统特点也是不明显的。读这类作品,要求读者综观全局,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弗兰德的道路》的独创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故事情节“零乱”,但故事发展的主线始终在握。小说的故事情节没有连续性,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交织出现,轮流着笔于对眼前的事物的描写和对往事的回忆,读来大有扑朔迷离、困惑不解之感。但是作品的主线十分清楚,这就是上尉之死。围绕上尉之死,引出了一系列的人和事。其次是谋篇布局时空交错,但整体结构浑然一体。西蒙自己曾说:“我把一切压缩在战后一个夜里的几个小时之内,浓缩在乔治的回忆之中:1940年5月的战争灾难,带领一队龙骑兵的上尉之死,乔治的被俘时期,运送他去战俘营的火车等等。一切都在回忆的同一平面展开:对话,激动的情绪,共处的幻觉。我所追求的,就是……再现一种纯粹的感觉构图。”最后是语言文字诗画相间,但小说叙述语言的魅力始终自成一格。诗的语言艺术在于用词凝炼,内涵丰富,联想由此及彼;画的艺术语言在于色彩性、透视性和瞬间的共鸣性。《弗兰德的道路》将这两者有机而又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在作者的笔端,时而是点点油彩,幅幅生活的场景(战场——家园;战俘营中的窒息空气——一情人相会时的脉脉情意),时而是笔笔重墨,中心突出的“集成块”(德雷萨什之死及其对他家史的追踪),时而又是不厌其烦的叙述,浓笔重抹的“特写镜头”(骑兵队的溃败,战俘营里的生活,逃跑者的内心独白)等。1985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克洛德·西蒙诺贝尔文学奖,表彰他那“与他的时代紧密结合的诗人与画家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