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七部集》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以松尾芭蕉(1644—1694)为主要作者的俳句集,收集了芭蕉创作最盛的十年间芭蕉和门人弟子具有代表性的句作,故又称《俳谐七部集》或《蕉门七部集》。七集按编定顺序是《冬日》(1684)、《春日》(1686)、《旷野》(1689)、《瓠》(1690)、《猿蓑》(1691)、《炭囊》(1694)、《续猿蓑》(1698)。后人佐久间柳居从七本俳句集中精选成一本合集,亦名《芭蕉七部集》,在日本具有较大的影响。
《芭蕉七部集》反映了芭蕉俳句创作的全貌。其中一些句作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的不幸。如“请纳凉/北墙凿个小窗。”这里运用汉诗“暑月贫家何所有,客来惟赠北窗风”的意趣,包含着对贫苦人民一无所有的深切同情。再如一首“遗弃儿/霜为衣/风为被。”弃儿衣食无着,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形象跃然纸上。芭蕉一反贞德派、谈林派戏谑的俳风,增进了严肃的社会内容。芭蕉更多的俳句是咏物、写景、叹事,抒发某种情怀和心志。如“云雀原野鸣/自由自在一心轻”,“春回大地气象改/无名山丘笼曙霞”,“啮到紫菜砂/感叹老衰牙。”“云雀”句由旷野云雀的鸣叫,联想到自由自在的生活;“春回”句写春回地暖的景观,生意盎然,表现作者勃发向上的情绪;后一句由啮到菜砂而叹老,深感老之将至。芭蕉长期过着行旅生活,足迹遍布岛国。宿露之行的艰苦,旅途所得的喜悦,成为芭蕉俳句的重要内容。如“投宿已疲乏/忽又见藤花”,“菖蒲结做草鞋带/绑在行脚上”。前一首中的“藤花”,在暮蔼中更见凋敝,“疲乏”的旅人又睹困乏之物,辛劳之感倍增;后一首中的“菖蒲”是端午节挂在门口以驱邪气之物,今在旅途,绑在脚上,图个吉利。前者是个疲劳不堪的旅客,后者是个整装待发的游人。再如一首《旅怀》:“今秋为何添霜鬓/飞鸟入流云。”这是作者多年漂泊生活的感叹。还有如缅怀古人、凭吊古迹、 自家身世、亲友赠答等俳句,内容丰富。
芭蕉的俳句文字平朴,但含蓄隽永,韵味无穷。在对对象的描写中,融注进自己的真情实感,又不是明白直露,一览无余。如“古池塘呀/青蛙跳入响水声”,以一瞬间的一个小动作的声响,冲击周围的寂静,以声写静,表达了一种幽思发微的意趣。芭蕉俳风以寂静、幽雅、纤细为主,但又多变化。如:“寂静/蝉声入岩石。”“微风吹得轻柳散/主客皆闻远钟声。”“余吾湖夜/鸟梦沉沉。”但也有“坟墓震动/我的哭声似秋风”的激情,“伊良古崎冬日到/喜见只鹰击长空”的愉悦,“海涛正汹涌/银汉横佐渡”的豪迈和“陋室无长物/小蚊款嘉宾”的诙谐。芭蕉被称为“俳圣”,他的句作是日本俳坛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