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神曲》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意大利伟大人但丁(1265—1321)赢得世界声誉的长篇叙事诗,一向有“中世纪史诗”之称。全诗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采用梦幻形式,叙述一个幻游地狱、净界、天堂“三界”的故事:诗人35岁那年,即1300年耶稣复活节前,在耶路撒冷附近的黑暗森林里迷了路。黎明时走出森林,来到一座沐浴阳光的小山下,正要向秀丽的山峰攀登时,面前突然出现豹、狮、狼三只猛兽挡住了去路。危急之际,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受诗人年轻时恋人贝亚德之托前来相救,并引导他游历了惩罚生前罪人的九级地狱和忏悔罪过、净化灵魂的七级净界。然后,由贝亚德亲自带领诗人游历九重天堂,终达上帝面前。

长诗对幻游冥府的内容,赋予了新的性质。诗中“地狱”和“净界”是当时意大利社会的缩影,而“黑暗的森林”又是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佛罗伦萨的现实的象征。三只猛兽豹、狮、狼分别象征着强权、淫欲和贪婪等阻碍人们达到光明世界的邪恶势力。诗人的迷路,意味着人类的迷惘。引导诗人游历“地狱”和“净界”的维吉尔是诗人十分崇拜的人物,他代表“人智”(理性)。由维吉尔引导,寓意诗人必须坚定向上的信心,依靠“人智”的化身维吉尔的帮助,经过道德上的修养,才能登上“天堂”。诗中的“天堂”,是理想的幸福境界。引导诗人游历“天堂”的贝亚德,是诗人终身钟情而早逝的恋人,她代表“神智”(信仰)。她在诗中既是光明的使者,也是真、善、美的化身,又是诗人登上“至善至美的天堂”而获得真理和幸福的象征。所有这些,鲜明地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祖国前途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长诗是一部具有强烈政治倾向的作品,其进步意义主要在于运用充满各种矛盾、斗争和贪欲的现实生活为素材,借描写梦幻来表达诗人的政治、道德和宗教观点。在地狱和净界两篇中,诗人无情揭露和猛烈抨击了中世纪教会的贪婪腐化、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专横。在天堂篇中,诗人又竭力向意大利人民展示了改革政治和振兴道德的道路。从而,全面地反映了中世纪意大利广泛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作者作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伟大功绩。与此同时,诗人生活的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社会生活的矛盾,在他的作品里也有着明显的反映,这就说明作者的确同时又是“中世纪最后的一位诗人”。但是,他思想和作品显露的“新时代的思想曙光”,则仍是第一位的意义。

运用幻想与真实相结合的手法,是长诗的首要特色。“三界”的象征,都具体可感。神游的过程虽是幻想的产物,但途中所见所闻,却都是历史上或现实中的人物、事件,而且构思明确,层次清晰,色彩分明。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批判性,也深化了作品的现实性。长诗反映的社会生活十分广阔,不同于以往只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或突出几个英雄人物的史诗,可以认为是现代小说的胚胎。在语言运用上,诗人更一反常规,打破中世纪文学用拉丁文创作的老框框,在诗中第一次大胆地运用了意大利的民族语言。这对于激发民族意识的觉醒,使文学摆脱教会统治,以及对民族语言的形成,都起了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