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德,爱德华》作家人物简介

【生卒】:1934—

【介绍】:

善于批判社会现实的著名严肃戏剧家,出生于伦敦北部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二次大战的残酷性对年幼的邦德的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冲击。他深刻地感触到炸弹横飞的恐怖和战争暴行的严酷,对整个世界和人类充满无比的幻灭感。战争结束后,他又对伦敦都市生活的琐屑无聊,疲于奔命的城市平民为了生计像机器一样机械工作的情景感到深深的失望,于是走上了戏剧创作的道路,以笔为武器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他的《教皇的婚礼》(The Pope's Wedding,1962)和《得救》(Saved,1965)先后在皇家宫廷剧院上演,尤其是后者,引起了观众的广泛瞩目,其强烈的暴力倾向使得该剧一度遭到禁演。在1968年创作的《通向遥远北方的狭窄道路》(Narrow Road to the Deep North)一剧中,邦德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发生在中世纪日本的执政者残暴统治的故事,向观众展露了日本统治者和英国海军将军殊途同归的压迫暴政,或显或隐,权力的更迭只是暴行形式的改变而已。以莎士比亚经典名剧《李尔王》为故事基础创作的《李尔》(Lear,1971)展现了邦德的卓越创新能力,把权力更迭、暴行横施的主题演绎得更加娴熟了。邦德的戏剧创作关注社会现实,主题激进,但是他的作品并不流于空洞的道德说教和热血沸腾的口头号召。社会暴力是他贯穿创作生涯始终的戏剧主题,他通过对暴力的冷酷解剖展示社会的不人道和权力结构的不平等,表达了对于滥用权力的暴政者的愤恨以及在暴利压迫下无力改变悲惨命运的小人物的深刻同情。充斥于邦德戏剧中的暴力场面真实大胆,骇人听闻,但是邦德坚持认为这样直面刻画人生的勇气才是一个优秀戏剧家的良知所在,传统的雅致文人戏剧常常规避这样的真实描写,而作为和保守的戏剧传统划清界限的新一代艺术家应该有义务将它们像放大镜一样展示在观众面前。从戏剧形式上来说,邦德向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吸取了养料,以史诗剧的形式抒写永恒的暴力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