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托夫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Вячеслав Ми-хайлович Молотов 1890—),原姓斯克利亚宾(Скрябин),俄国老革命家,原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重要领导人,外交家。

1890年3月9日,莫洛托夫生于俄罗斯维亚特省库卡尔卡镇(今基洛夫州苏维埃茨克镇)的一个店员家庭。1902年,他进喀山市第一实业中学念书。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莫洛托夫年仅15岁就投身革命运动,参加群众大会和示威游行,反对沙皇专制制度。他在喀山各学校中组织秘密革命小组,传播革命思想,成为当地学生运动的主要领导成员之一。

1906年,莫洛托夫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他在革命小组内主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并开展募捐运动,从物质上援助被沙皇当局监禁、流放的革命者。他还在工人中进行宣传鼓动,散发进步书刊,号召他们作好准备,迎接新的革命高潮到来。

1909年4月,莫洛托夫在中学毕业前夕被捕,同年6月被流放到沃洛格达省(今沃洛格达州)。在流放期间,他认真研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莫洛托夫还避开警察的监视,在工人群众中开展秘密工作,重建被沙皇政府破坏了的党组织。两年流放期满,莫洛托夫于1911年6月进彼得堡工学院学习。他除在本校进行革命活动外,还在彼得堡各高等学校发展党组织,建立党的全市高等学校联合委员会,开展学生运动。

1911—1912年,莫洛托夫在《火星报》工作,同时积极参加《真理报》的筹建工作。1912年5月5日《真理报》创刊。他担任该报编委兼编辑部秘书,同时还兼任布尔什维克党彼得堡委员会委员。这时,他以阿·里亚宾、维·米哈依洛夫、阿·兹万诺夫等笔名,为报纸撰写了许多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的文章。莫洛托夫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屡遭沙皇政府迫害。1913—1914年,他多次被捕,一经获释就立即投入革命活动中去。沙皇政府禁止他在彼得堡及其他大城市和工业区居住。他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莫洛托夫被派往莫斯科,负责重建被破坏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由于混入党内的奸细告密,他在1915年6月再次被捕,判处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省流放三年。一年后,他从流放地逃回彼得格勒。根据列宁的提议,他被选为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俄罗斯局委员。

1917年俄国二月资产阶级革命时,莫洛托夫领导俄罗斯局的工作。沙皇制度被推翻后,他参加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担任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和彼得格勒委员会的领导工作。莫洛托夫拥护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少数几国或单独一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理论。他说:由于帝国主义时代一切资本主义国家不平衡的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同时在所有国家胜利,却可能首先在个别国家内胜利。1917年10月10日,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举行特别会议。列宁出席了这次会议,作了重要讲话。会上通过了武装起义的决议。决议指出,武装起义的条件已完全成熟,号召各级党组织以此为中心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彼得格勒党组织当即作出决定,将自己的全部工作转到准备武装起义。10月12日,彼得格勒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莫洛托夫被选为该委员会委员,参加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

十月革命胜利后,莫洛托夫是彼得格勒工农兵代表苏维埃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8年夏,苏维埃俄国进入国内战争时期,协约国帝国主义勾结国内反动势力,进行武装干涉,制造粮食恐慌,企图用饥饿扼杀年轻的苏维埃政权。1918—1919年,莫洛托夫先后任北方地区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俄共(布)中央和苏俄政府驻伏尔加河地区全权代表,领导当地人民同饥饿作斗争。他走遍了伏尔加河、卡马河沿岸,通过艰苦的工作,缓和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1919年底,莫洛托夫调任苏维埃下戈罗德省执行委员会主席。1920年4月他在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同年9月任顿涅茨省省委书记,负责该地区工业的恢复工作。1918—1919年,顿巴斯煤矿区是战争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它几度易手,遭到严重破坏,损失达3亿卢布以上。在莫洛托夫领导下当地政府采取组织劳动军的办法加速恢复煤矿。劳动军有严格的纪律,每天必须完成定额,根据定额完成情况供给工人生活用品。苏维埃政府在粮食、盐、服装、机车车辆等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援。这一切使顿涅茨煤矿的开采和运输量在短时间内有了明显增加。1920年4月份,煤产量为2500万普特,10月增加到5,000万普特。

1921年3月,俄共(布)举行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即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利用市场、商业和货币流通发展生产,加强工农联盟,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莫洛托夫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从1924年起,他领导党中央农村工作委员会,主管农业工作。1925年12月,莫洛托夫在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同加强工农联盟是分不开的。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把贫农和中农组织起来,团结在布尔什维克党周围。工人阶级一定要同农民一起去建设社会主义,不断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1927年12月2日,联共(布)举行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研究农业集体化问题。莫洛托夫在会上作了关于农村工作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合作化的基础上,把落后的、分散的小农经济转变到大机器生产和集体耕作轨道上去,这是党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国防的需要。他强调这一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他说:“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缓慢的、长期的……需要许多年。”“在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的是谨慎、小心、不慌不忙、逐步发展。”代表大会讨论了他的报告,通过了全力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农业改变为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大生产的决议。1929年6月,联共(布)中央和苏联政府通过了“关于巩固集体农庄制度的措施”的决议。从这年秋季起,集体农庄运动出现重大变化。不仅贫农,而且大批中农加入集体农庄。到1932年年中,集体农庄的耕地面积已近农民全部耕地面积的70%。

1927—1928年,莫洛托夫还兼任联共(布)莫斯科委员会书记。从1930年起,他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兼劳动国防委员会主席。

1934年1—2月,联共(布)举行第十七次代表大会。这时,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莫洛托夫在会上作了1933—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任务的报告。他说,第二个五年计划有以下三个基本任务,即彻底消灭阶级并同时铲除产生阶级的根源;进一步提高工人和集体农民群众的物质福利,把劳动人民的消费水平提高一倍半到两倍;完成工业、农业、运输业等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大会一致赞同这三项任务,批准了第二个五年计划。

1934年12月1日联共(布)中央书记、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基洛夫被暗杀。莫洛托夫同斯大林、伏罗希洛夫等人当天从莫斯科赶到列宁格勒审理此案。他是三十年代肃反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从1938年起,国际形势日益尖锐,战争笼罩着欧亚地区,世界大战的危险越来越严重。1939年3月,莫洛托夫在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作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1938—1942)的报告,他指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同前两个五年计划不同,那时的问题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现在的任务是在此基础上赶上并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国际形势出发,他强调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应以超过工业平均高涨速度发展机器制造、电力、化学工业和特种钢的生产,提出合理配置生产力,在苏联东部地区、乌拉尔及伏尔加河流域加速发展煤、铁、石油基地。

1939年5月3日,莫洛托夫继马·李维诺夫接任外交人民委员。当时欧洲局势已十分严重,为争取时间,延缓战争的到来,苏联同意和德国缔结互不侵犯条约。8月23日中午,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到达莫斯科。当晚,莫洛托夫与斯大林同他进行会谈,并签署条约,其中规定,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向另一方施用武力,进行侵略或者攻击。1941年5月,斯大林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被任命为第一副主席。同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侵入苏联。当天中午12时,莫洛托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发表广播讲话,他号召全体人民和武装力量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光荣地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勇敢地投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去。6月底,苏联政府决定成立由斯大林为主席的国防委员会,莫洛托夫任副主席,具体负责外交战线的斗争。

1941年底到1942年初,苏联军民在莫斯科城下重创德军,击溃德军50个师,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重大胜利,宣告了法西斯德国“闪电战”的破产。为了争夺战略主动权,巩固和发展反法西斯同盟,苏联要求英美开辟第二战场。1942年5—6月,莫洛托夫访问了伦敦和华盛顿。5月26日,莫洛托夫曾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在伦敦签署了《关于在反希特勒德国及其欧洲仆从国战争中结盟及战后合作互助条约》,为期20年。条约规定,两国“互相承允给予彼此军事及其它一切援助与支持。”“战后共同行动与合作……互相给予经济援助,”但没最后确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问题,因为美国当时尚未就此问题明确表明态度。美英双方商定,莫洛托夫先去美国,返国时再取道伦敦商讨这个问题。

5月29日,莫洛托夫在白宫会见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国务卿赫尔及霍普金斯等人,就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会谈。莫洛托夫说:第二战场问题既是个军事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但它主要还是政治问题。他说:如果英美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并从苏联战场上吸引去40个师,那么苏联在1942年或者能打败希特勒,或者毫无疑问地保证最终打败他。如果英美拖延这一决定,那他们将担负战争的主要压力。通过谈判,双方就“1942年在欧洲建立第二战场的迫切任务达成圆满协议。”6月9日,莫洛托夫回到伦敦继续谈判并取得一致意见。会谈公报根据莫洛托夫的建议,也写上了关于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达成圆满协议。”苏美、苏英会谈公报在莫洛托夫6月12日抵达莫斯科后发表,进一步巩固了反法西斯同盟。

会谈后英美认为,苏联在1942年不可能打垮德国;同样,德国也不可能战胜苏联。两国决定1942年秋在北非登陆,代替关于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1942年8月,法西斯德国调集重兵越过顿河,向斯大林格勒发起全面进攻。经过200天的激战,德军损失3,500辆坦克、12,000门大炮和迫击炮、3,000架飞机、伤亡1,500,000人,被迫转入战略防御。1943年6月,德军发动的夺取库尔斯克的“夏季攻势”也遭惨败,苏军收复顿巴斯、基辅,解放了2/3的沦陷区。在战争进程发生根本转变的形势下,莫洛托夫和美国外长赫尔、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于10月19日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会后发表联合宣言,表示同盟各国将把战争进行到敌人无条件投降为止。会议决定举行三国首脑会议。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莫洛托夫陪同斯大林参加德黑兰会议,同英美两国首脑丘吉尔及罗斯福会晤。会议最后确定美英军队应于1944年5月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同时还就战后对德国的安排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1945年初,德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已成定局。随着反法西斯胜利的即将到来,英美与苏联在欧洲地区的矛盾日趋尖锐。与此同时,日本帝国主义仍在顽抗,英美希望苏联尽早对日宣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莫洛托夫及其副手,苏联驻美大使葛罗米柯陪同斯大林出席了这次会议。雅尔塔会议讨论了苏联对日作战的可能与前提条件,通过了关于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严惩战犯及战后德国民主化等决议。决议规定,德国投降后将由盟国军队分区占领,在柏林设立由盟国最高司令部代表组成的管制委员会。会议还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这一新的国际组织。

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在柏林向苏美英三国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为了加快结束对日战争和巩固对德战争的胜利,苏美英三国首脑于7月17至8月2日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莫洛托夫出席了这次会议。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政府没有正式答复,仍表示要作战到底。8月8日下午,莫洛托夫代表苏联政府通知日本大使:“希特勒德国被击溃和投降后,日本是唯一仍坚持继续战争的大国。”因此,“日本政府要求苏联调停远东战争的建议,便失去了基础。”从8月9日起,“苏联将认为自己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苏联对日作战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灭亡。

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表彰莫洛托夫在战争期间出色完成各项任务,苏联政府在11月授予他第三枚列宁勋章。在此之前,他在1940、1943年曾分别荣获两枚列宁勋章。1950年3月,莫洛托夫60岁生日时,苏联政府授予他第四枚列宁勋章。

1952年10月,莫洛托夫在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和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后,莫洛托夫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交部长。同年9月,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6年2月,苏共举行第二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1956—1960年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指示,批判了斯大林及对他的个人迷信。大会闭幕后不久,赫鲁晓夫在6月解除了莫洛托夫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和外交部长的职务,调任苏联国家监察部部长。

1957年6月,苏共中央举行全会,通过谴责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反党集团的决议。他们被指责为反对苏共二十大路线,破坏党采取的消除个人迷信后果的措施。莫洛托夫同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一道被撤销了中央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的职务。1957年8月,莫洛托夫任苏联驻蒙古大使,1960年调任苏联驻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团代表,1962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