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国维《八月十五夜月》因时局内心愤懑诗作

八月十五夜月·王国维

一点灵药便长生,眼见山河几变更。
留得当年好颜色,嫦娥底事太无情?

本诗作于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中秋,这一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挟带光绪皇帝仓皇西狩,避匿西安,此际正派人与联军议和。因战乱的影响,东文学社停办,诗人由上海还海宁暂居,内心烦乱愤懑,故有此作。

常言道“月到中秋分外明”,而明月是嫦娥仙子的居所,故吟咏中秋夜月的诗,往往从嫦娥下笔。但本诗虽也由嫦娥下笔,却并未把嫦娥奔月当作逸事咏诵,也未写她离群索居的寂寥,而脱出俗套,别开生面,责备她只顾个人长生不老,不管人世变化,未免对祖邦过于无情。前二句叙写事实,写嫦娥离开世间后,人世间纷纷扰扰,发生无数变故。“一点灵药便长生”,括写神话传说。嫦娥,又名姮娥,传为射日英雄后羿之妻。《淮南子·览冥训》云:“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为自己长生,竟能舍弃夫君,自是忍情之辈,对于他人当然更不会关心。“眼见山河几变更”,便是对嫦娥奔月之后千年生涯的写照。“山河几变更”,即历史发生多次大变动,自然是多年的经历;“眼见”既写出嫦娥超过凡人的长寿,也暗含她对这一切无所萦心,对她的冷漠有所揭示,为后面发抒感慨奠定了基础。后二句是对嫦娥只顾自己、不顾苍生的冷漠态度的批判。“留得当年好颜色,嫦娥底事太无情?”意谓嫦娥虽求得长生,但只对个人有益,于人世无补,实在是太缺乏情意了。“底事”,何事。“底事太无情”,因为什么事对人间那样绝情呢?其主旨是说,如果祖邦沦陷、人民遭难的话,即或个人容色常青,又有什么意义?

诗作从字面看是对嫦娥的批评,实际是对个人心迹的剖白。责怪嫦娥自私,犹表白自己不愿独善其身;责怪嫦娥无情,犹披露自己对国计民生的关切。从本质上说,王国维并不是功利感极强的政治性人物,只是个敏感而多情的学者,但富有社会责任心,怀有人人幸福的“生生主义”社会理想,对于国势的衰颓,人民的疾苦,自觉有解救的任务,不该只图自利。他写此诗时,虽人生观尚未定型,但已有荷负人生一切痛苦的趋向,正因如此,本诗便会因时局动乱,对独求一己长生的嫦娥有所不满。责备嫦娥,实是无理之笔,但正因其表面上的无理,诗人内心的烦乱和他的社会观才能体现。因此,本诗可称是“无理而奇”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