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湖开化寺题壁·郑孝柽
一天离绪望吴门,彳亍湖壖昼易昏。
山槲叶黄词客面,水葓花瘦女儿魂。
上方听法依清梵,他日寻诗拂坏垣。
谁为慰留行不得,痴禽着意太温存。
光绪二十二年(1896)作者将离开家乡福州,远赴上海,濒行时有感而作。当日题诗壁上,并未署名。同乡诗人王允晳见而称赏,但不知为何人所作,恐其日久漫漶,遂雇工刻之石上。其后不断有人和诗,达数十首之多,此地遂成为福州名迹。孝柽此诗之作,传闻有一段缘由。据说他曾恋西湖附近村庄中的一位姑娘,不料未及婚娶而女死,停柩于开化寺中。孝柽经此打击,悲痛形销。于赴沪前夕,题诗寺壁,以志哀痛情怀。
首联直写离情,别绪离愁,仿佛布满整个天空,抬头远望吴门,欲别不忍,欲留不得,只剩得万般无奈。他迷迷惘惘地踯躅湖滨,也不知道过去了多少时间,忽然发觉,好好的大白天为什么这样快就到了黄昏?其实是他在悲愁中浑忘时间的溜走。“昼易昏”三字极精炼,活写出作者怅惘失常的精神状态。
颔联推进一步,细写离情的不堪。为了爱人的逝去,诗人本已身心交瘁,如今又要远离,其何能堪?看那槲叶片片枯黄,正如他的脸色,湖中的水葓花瘦了,仿佛是爱人的芳魂。憔悴不堪的词客,消瘦难支的芳魂,相互无奈地默然相对,难舍难离,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写痴情儿女至此地步,读者几乎可听到他们心灵上的哭泣。这一联后来备受传诵,原因正在于此。
离别始终是要到来的。诗人在一阵凄苦过后,思绪渐渐回到眼前。颈联首句是他安慰爱人:如今你魂依僧寺,早晚在梵呗声中听高僧说法,将来必能忏彻情缘,悟来正果。次句说自己尚为世事羁束,远走他方,今日凄心一别,归来知在何年。到那时,恐怕要拂去坏壁上的积尘,才能重见此诗,追忆此日的离愁别苦了。临别语分写两方,一则温情款款,一则感喟深长,实由情发于心,故能不蹈熟套。
结联笔锋横逗,姿态横生。它脱出上面的沉重氛围,抓住一个新的感受,以温情语结束全篇。正当诗人彳亍湖头,无法自解之际,有谁能理解他的心情?有谁来慰解他的痴心呢?忽然耳畔飘来鹧鸪的声声啼唤——“行不得也哥哥”。在诗人听来,是何等的慰籍与温存。他感谢痴禽的相怜,愁怀不由稍减了。前六句一路凄凉而来,至此用稍宽温语作结,才能更好地收束全篇,而且在篇章结构上亦能显出变化。
这首诗写离情别苦,哀感缠绵,低徊欲绝,却不在字面上使用悲苦的字眼,不作抢地呼天的感情迸发。凄婉之情,深深在骨,读者细味其言,当亦黯然不能自抑。作者功力之深厚,于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