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词评论

(法国)兰波:乌鸦

作者: 徐瑞岳

当寒冷笼罩草地,

沮丧的村落里

悠长的钟声静寂……

在萧索的自然界,

老天爷,您从长空降下

这翩翩可爱的乌鸦。

冷风象厉声呐喊的奇异军旅,

袭击你们的窝巢,

你们,沿着黄流滚滚的江河,

在竖着十字架的大路上,

在沟壕和穴窟上,

散开吧,聚拢吧!

在躺着新战死者的

法兰西隆冬的原野,

你们成千上万地盘旋,

为着引起每个行人的思考!

来做这种使命的呐喊者吧,

啊,我们穿着丧服的黑鸟!

然而,天空的圣者,

让五月的歌莺

在栎树高处

在那消失在茫茫暮色的桅杆上,

给那些人们做伴,

一败涂地的战争

将他们交付给了

树林深处的衰草。

(葛雷译)

(法国)兰波

被世人称为“慧眼诗人”或“幻觉诗人”的兰波,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者所尊崇的象征派诗人之一。他曾在给他老师的一封信中指出:诗人“应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应不惜经历“长期的、巨大的、有步骤的全部感官的错轨”,才能达到“未知”的境界。兰波的诗作,正是他超现实主义诗论的一种实践。其诗中往往充满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反抗精神,充满年轻人的叛逆性格和对朦胧理想的一种强烈追求的激情,充满似梦非梦、似真若幻的意境,带有浓烈的象征主义意味。

《乌鸦》一诗,大约作于1870年7月的普法战争之后。诗人目睹德、法两国统治者所发动的这场战争,对拿破仑第三力图阻止德意志统一、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范围和通过战争扼杀国内革命运动的企图非常不满,而对俾士麦妄图通过王朝战争自上而下地完成德意志统一,并进一步扩张领土、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愿望也异常反感。因此,在战争过后,他才以形象的笔触批判了这场对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表现了对死者的哀悼和对希望的寄托。

诗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普法战争后的一片萧索气氛:在冷风凄厉的寒冬,在满是沮丧的村落,到处是骇人的静寂,仿佛一切都沉浸在死一般的恐怖之中;这时,成千上万的乌鸦盘旋在死者的头上,发出一声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哀鸣,寒凝大地和血沃原野不禁使人想起了李商隐的诗句:“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随宫》);但是,战争毕竟不能改变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总体趋势,“五月的歌莺”还会在春回大地之时欢唱在“栎树高处”,化为对战死者魂灵的抚慰和对后来者希望的寄托。这一切都只能引起每一个目击者的思考:战争终究是残酷无比的,人类应当在和平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在艺术上,这首诗表达作者的情思,是借助于两个突出的物象——乌鸦与歌莺,从而形成强烈的反差,有力地渲染了战争的悲剧氛围与和平的神圣光环,使读者在“穿着丧服的黑鸟”的哀歌声中,萌发出对于战争的强烈不满之情,并产生出一种对于和平的渴望之感。诗中前后两大部分对比鲜明,呈现出一种急转向上、豁然开朗的意境,也表现了诗人朦胧状态中的一种理想的追求。当然,普法战争的双方既然都有非正义的成分,给以严励地批判就是天经地义的了,而对非正义战争,似乎还不应当采取这种一味反对的态度,不过这对生活在十九世纪的诗人来说,又有哪一位读者会如此苛求于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