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词评论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欧阳修词选讲

欧阳修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 — 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第,次年到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在职期间,与钱惟演、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后历任馆阁校勘、知制诰,累迁至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等官职。曾出任滁州、亳州等地的地方官。积极参与范仲淹等推行的新政变革。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文革新的倡导者,是北宋散文、诗、词的大家。同时,他还善于发现人才和提拔后进,如三苏、王安石、曾巩等,都因欧阳修引荐而为世所重。其词抑扬唱叹,豪宕沉挚,富于情韵。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今人黄 畬 有《欧阳修词笺注》。


踏 莎 行


【题解】


《踏莎行》词调,唐五代词不载,始见于北宋寇准、晏殊词。杨慎《词品》卷一: “ 韩 翃 诗: ‘ 踏莎行草过春溪。 ’ 词名《踏莎行》本此。 ” 此词为送别怀人之作,构思别致,描写深细,打破了传统词作前景后情的寻常格局,而是上下片分别描写与离别有关的两个场景,并用相思这根线把二者紧密地串联起来,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巧妙地运用于各片之中,通过化虚为实、巧于设喻、设身处地、更进一层等艺术手法,把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候馆 [1] 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 [2] 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 [3] 倚。平芜 [4] 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词笺注》)


【注释】


[1] 候馆:迎接宾客的旅社。《周礼 · 地官 · 司徒》: “ 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


[2] 草薰风暖:南朝江淹《别赋》: “ 闺中风暖,陌上香薰。 ”


[3] 危阑:高楼上的阑干。


[4] 平芜:杂草茂密的草地。


【集评】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 此淡语之有情者也。 ” (评末二句)


蝶 恋 花


【题解】


此词一称冯延巳作,但李清照及宋人选集《乐府雅词》《草堂诗余》《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均定为欧词,较为可信。此词描写一个贵族少妇深闺独守的苦闷心情。善于通过风景描写、环境气氛的烘托与动作的刻画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层深而浑成。或以为有所寓托,不止于伤春怨别。


庭院深深深几许 [1]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 [2] 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3] 。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词笺注》)


【注释】


[1] “ 庭院深深 ” 句:宋李清照《词序》: “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 ‘ 庭院深深深几许 ’ 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 ‘ 庭院深深 ’ 数阕,其声即《临江仙》也。 ”


[2] 玉勒雕鞍:镶玉的马笼头和雕花的马鞍,指装饰华贵的车马。


[3] 章台路:汉代长安有章台街,为繁华闹市区,《汉书 ·   张敞传》有 “ 走马章台街 ” 之语。后世遂以指妓院,是游客娱乐的地方,以章台为 “ 游冶 ” 之处。


【集评】


〔清〕王又华《古今词论》: “ 偶拈永叔词云: ‘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


采 桑 子


【题解】


《采桑子》,一作《 埰 桑子》。《钦定词谱》卷五: “ 唐教坊曲有《杨下采桑》,调名本此。 ” 唐词不载此调,始见于五代人词。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今安徽省阜阳),有《采桑子》十首,歌咏西湖的春夏景色,皆以 “ 西湖好 ” 为首句,而词意不重复,为联章体。此词为第四首。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 [1] 残红。飞絮 濛濛 [2]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3] 。


(《欧阳修词笺注》)


【注释】


[1] 狼籍:散乱的样子,这里形容落花缤纷。


[2] 濛濛 :本指细雨迷蒙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空中飞扬的柳絮。


[3] “ 双燕 ” 句:南唐冯延巳《罗敷艳歌》: “ 双燕归来书阁中。 ”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西湖在宋时,极游观之盛。此词独写静境,别有意味。 ”


【其他作品】


生 查 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蝶 恋 花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简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起笔托想空灵,欲问伊人踪迹,如行云之在天际。 …… 前半首专写离人,后半首乃言己之情思,孤客凭栏,无由通讯,陌上归来燕子,或曾见芳踪。 …… 结句言赢得愁绪满怀,乱如柳絮,而入梦依依,茫无寻处,是絮是身,是愁是梦,一片迷离,词家妙境。 ”


朝 中 措


平山堂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学生佳作赏析】


绿水悠悠,流不断的离愁


——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行人忆家,以景为主,融情于景;下片写闺中人思外,以抒情为主,情寓景中。整首词用相思之线把游子的离愁和闺中人的别恨紧密串联起来,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巧妙地表达出一种绵绵不绝的情思,营造出一种清新缠绵的意境。


词的上片写行人途中所见所感:旅社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留下些许残英;溪桥旁的柳树刚刚抽出细嫩的枝条;暖风拂面,带来青草的芬芳。行人轻摇马缰,徐徐而行。这几句描绘出了一幅清丽的溪山行旅图。词人以乐景写哀,在这春日的美好时光中,本该与恋人携手踏青寻芳,而行人却渐行渐远,孤身跋涉。两人不能共赏春光,使得离别之愁更加深切缠绵。


接下来两句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行人与自己深爱的人分别,随着分别之久,相隔路程之长,离愁也越聚越多,就如眼前这伴着自己一路的一溪春水般,无穷无尽,迢迢不绝。这里的“春水”又与上文的“溪桥”相呼应,词人即景设喻,触物生情,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悠然深会,妙不可言。


下片写女子倚阑远望,高楼外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青山。而思念的行人,更在青山之外,渺不可寻。词人运用更进一层的艺术手法,婉转细腻地表现出深深的离愁。


这首词的艺术手法独特,巧妙地运用了巧于设喻、设身处地和更进一层等艺术手法,把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初春时节,旅社周围的梅花已然飘零凋谢了,溪桥畔的柳丝弱不禁风,以其柔美之态勾起了行人的离愁别绪。柳絮当空飞舞,一团团,逐对成球,漂泊不定,更暗喻了行人即将远行。暖风吹来,陌上草青青,让人不禁联想到吴越王钱 镠 给其妻的信中有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其夫妻情深,感人肺腑。而如今,行人却要与恋人分别了,陌上青青,可缓缓去矣。然而,行人终于越走越远了,离别的愁绪也越生越多,恰似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楼头上,闺中人独倚危栏,伤心欲绝,柔肠寸寸欲断,粉泪盈盈不绝。凭阑远眺,可又望得见什么呢?只有一片平芜,隐隐青山。思念的人儿啊,却远在青山之外,到何处去寻找呢?


青山隐隐,遮不住对行人的思念;绿水悠悠,流不断绵绵离愁。


(宋璇 20122053 2012级物流管理1班)


【简评】


作者评词抓住了两条主线:游子离愁和闺中人别恨,在时间和空间的交错中,词人的情感被娓娓道来。在词的艺术手法方面,作者认为词人巧用比喻,柳丝、柳絮都成为游子愁绪的寄托。


春水不断,思念成疾


——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


曾听得王菲用空灵的声音唱到:“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也曾耳闻张震岳一改往日嘻哈深情唱出:“思念是一种病”。现在的我们可以用歌声记录思念的每个瞬间。每个音符,每段旋律,无一不传达着思念蚀骨般的痛苦。与我们相比,古人对思念的体会更加深刻。爱而不得,无奈分离,干脆放任这思念蔓延,而诗词就成为了最好的见证者。


欧阳修的《踏莎行》便是离愁与相思结合的产物。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两个场景。上片以一个出行男子的视角剖析出分别后的愁与思。在征途中,驿馆外的梅花已日渐凋零,杨柳细细的枝丫仿佛在宣布春天来临。暖风吹拂着男子的脸颊,也吹得征辔轻轻晃动。可是男子怎么会因此而感到快乐呢?离家越来越远,那心中的愁绪仿佛春水,迢迢不断。才刚离开便开始思念,不知归期何期,再次相逢又是多久之后呢?下片笔锋一转,仿佛镜头切换似的,女子的身影悄然出现。“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离开了心爱的人如何能不伤心?眼泪肆无忌惮地从眼角滑落,弄花了精心的妆,柔肠寸断,这么伤心的时候千万不要登高望远,那片杂草茂密的草地尽头是青山,但她思念的人竟在青山之外。


这首词巧妙地用相思这根无形的线将上下片串联起来,上片是男子的思与愁,下片是女子的愁与思,交相辉映,使思念与愁绪在原本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渲染;一般的诗词都是以单一的角度来描写,这首词却另辟蹊径,先实写男子离家远行,再虚写女子的思念与忧愁,虚实结合,也用女子的失落与难过进一步衬托出男子的离愁,真可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上片和下片的结句都十分引人深思。“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此句与南唐后主李煜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抽象的离愁借由具体的春水传达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们更能感同身受,更加理解愁绪的程度。同时,迢迢不断的春水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离愁究竟有多深?时间会见证,也许它和春水般一直存在。下片的结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采用了推进式描写,场景由平芜到青山再由青山到青山之外,爱而不得见,那一座座青山似乎也成了两人相爱无声的障碍物。初读此句并未觉察到什么,但仔细想一想那具体的场景,女子失望的神态跃然纸上。难怪明代的王世贞在《艺苑卮言》里如此评价:“此谈语之有情者也。”很多优秀的词句不仅要读,更要品,细细咀嚼方知其美妙。


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我想是吧,不然为何每对痴男怨女会因此黯然神伤,肝肠寸断?思念是一种病?我想是吧,不然为何总有那么多人为此茶不思,饭不想。如果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可以永恒,我想那一定是思念。爱在爱过之后也许会忘却,但思念却可以深入人的血液,与日月星辰同在。


(刘璞 20124252 2012级英语2班)


【简评】


用现代歌曲来渲染词中的思念之情,突出了自己对思念的独特体会。这首词以思念为轴,本文则围绕思念而展开,想来这首词是真正触动了作者的灵魂。


伤春沉挚


——  赏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词的情韵,寄托了太多情与景的交融,读着《蝶恋花》,仿佛是在欣赏一幅极致细腻的画。中国风的笔墨,文人惯有的情思,还有意犹未尽的感伤在胸中漂浮。


明道元年,醉翁先生与好友梅尧臣在洛阳城东故地重游,也许时移世易的变迁让他感慨,也许命运原本的不公让他思索,总之,他的情已到此处,便怅然成了词。


“庭院深深深几许”,开篇就如此夺目而让人深思的句子,着实吸引了古今多少诗词爱好者。李清照就曾说:“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临江仙》也。”庭院之深,深到跌宕地问,三叠之“深”,表达了少妇高阁之中怎样的孤寂。那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苦闷,是日复一日的悲鸣。当写到树之多,物之浓,帘幕之多重,此景之伤已到难以弥补的境地。好像妇人孤身一人,是永远也走不出这帘幕了。春在即,但青春也许就要这么流走了。装饰华贵的车马停在繁华拥挤的闹市,与之鲜明对比的是楼院之高,少妇什么也看不见。物质的浮华终究是比不上心灵的充实,当望所欢而实不能见,当庭院深深而实无去处,女人之心,已是沉寂的地步。丈夫的游冶,也许是一个古代女子最大的悲哀,好像已与世隔绝,却不甘心青春就这样逝去。上阕着重的是以景写情,从那一重又一重的帘幕中,那深不见底的庭院中,词人揣度着女人的哀思。欧阳修未有丝毫琐碎的交代,未有片刻犹豫,是既直截了当又含蓄韵味地写出了怨妇之心,景中有情,已到极致。


下阕的风雨狂暴在三月的迟暮,妇人的门掩住黄昏,掩住春暮,掩不住内心的苦。春终究是要走的,这才是所有伤春之人共同的永远的伤,留不住春,留不住的青春。时光就是这样易逝,一点办法也没有。无能为力时,女人想起了花,女人如花花似梦,女人总会找到与自己命运相同的物以寄情思,花,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醉翁看得很透,写得更透。女人啊,因花而落泪,又因泪而问花,花儿是不会言语的,但花儿更是飞过了秋千去。天啊,有情之花,这样的寄思之物都抛弃了女人,给以冷漠的背影,这是怎样细致的悲伤,语浅而意入,王又华说“人愈伤人,花愈恼人”,这样的构思,浑然天成,蕴藏着深切沉挚的感情。这里,情中有景,已到极致。


《蝶恋花》将欧阳修擅长的情景交融发挥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意境的层次在细看中也能品味到真意。环境上的外景到了内景,时间上的由早及晚以及“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所有描写,反映了女人最难言的哀愁。这样一首词,在画面感和层次感上都堪称完美。加之悲伤透满了全词,已无以言表词中的韵味。


论全词最为有味的一句,当属“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又华《古今词论》说:“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一句结尾,四层含意,着实浑然天成不着痕迹。这也许只有欧阳修能做到了。


有人说,这不仅是一首怨妇的伤春之词,但我却又更愿相信这就是一首伤春词,其完美的寓情于景是伤春词最应具备的神韵。伤春诚挚,是词人哀思中最美的心情。


(熊鹰 20122065 2012级物管1班)


【简评】


淡淡的哀婉之情跃于笔尖纸上,透过作者的文字仿佛看到永叔在为闺阁女子伤春自怜而喟叹不已,而作者亦是心感惆怅,得此词之神韵。


式微,式微,良人胡不归?


——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


没有人知道,深闺大院,究竟有多深,多寂寥。


我一直对古代的妇女感到同情,甚至是悲悯。从我所能接触到的跟古代有关的文学作品、影视资料中,总是可以看到古代女子的悲惨命运,她们中绝大多数都是软弱、凄婉的代名词,像花木兰、武则天、李清照这样的传奇女子可谓不多。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男权社会,所有的社会责任都由男人承担,女人不能考科举,不能为官,不能参军,唯一的用处仿佛就是传宗接代。古代女子嫁人前不能抛头露面,嫁人后就更是待在家中相夫教子:如果家庭美满,遇到了良人,倒也算得一生平安幸福,可有些男人三妻四妾又经常寻花问柳,那女人的日子也就很难过了,不仅要一辈子依附男人生活,更是要钩心斗角,甚至不得善终。我一直觉得,古代的女子很值得人疼惜,她们的本质都善良质朴,性格都温润如水,总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奈何命运总是几多坎坷,我总是为她们的遭遇感到心痛。


每次看到写古代女子深闺怨语的诗词,我都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心酸。这深深的庭院到底有多深啊,早晨的杨柳笼罩上层层雾气,一重又一重的帘幕数都数不清,而越过这几重障碍,那边繁华喧闹之地便是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即使站在高台上,也仍然看不见。狂风暴雨正是三月的日暮,大门掩住了黄昏却没有办法留住春天。含着眼泪问问花朵,可这些花朵都不说话,只成群结队飞到秋千那边去了。


这首词描绘出来的唯美意境与凄凉氛围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去感受那个女子的无奈与悲伤。“深深深”三个叠字的运用显得情深、意深。而“杨柳堆烟”又恰到好处地写出了早晨的朦胧感。“楼高不见”,登上高楼又有何用呢?即便望穿秋水,也望不到良人归来。“雨横风狂三月暮”,转眼已到黄昏,果然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终究,留春不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我最喜欢的便是这一句,它将古代女子那种见花落泪的柔弱形象一下子绘于纸上。女主人公看着被风吹雨打的花儿,不由得想起自己的伤心事,想与花儿诉说。奈何,当她问到良人何不归的时候,花儿也离开她飞向秋千那头去了。古代女子把她们的一生都寄托在良人身上,不能自己选择丈夫,连婚姻也是被动的,只能期待月老发发善心,赐她一个良人,便心满意足了。


写到这里,我就想起了曹雪芹的《红楼梦》,我尤其欣赏宝玉对待女子的态度。在那样一个男权时代,纵使是泼辣的凤姐,刚烈的尤三姐,甚至是进宫后的娘娘元春都逃脱不了现实的束缚。也只有曹雪芹的笔下才能写出“女儿是水做的,男儿是泥做的”的句子来。可最终,女子都可怜可叹,就连武则天也是经历千辛万苦才登上帝位,李清照也是“载不动许多愁”。


式微,式微,良人胡不归?良人何时归?


(张梦   第四讲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20122934 2012级城规1班)


【简评】


化用《诗经》诗句作为标题,定下了全文无奈感伤的基调,与所赏析的词相符。联想古代历史上和小说中女子的可嗟可叹的命运,深化了主题。


人事聚散 花红依旧


——  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赏析


端起一杯满怀深情的酒,问候你久违的春天,并且希望你不要步履匆匆,留下来与我和美酒相伴吧。繁华的洛城之东,路旁已是垂柳依依,春意盎然,还记得吗?去年此时,也是在这里,你我携手相伴,在芳草花丛中尽情地赏春游玩。


人间聚散总是苦于太匆匆,让人生出无穷的怨恨。今年的花儿比去年的还鲜艳美丽。也许明年的花儿会格外美好,更加美艳动人。可惜的是,不知道谁是与我一同赏花的人。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两句,写的是朋友即将远行。长亭送别,举杯为祝,以壮行色。愿朋友暂且忘却分别的忧伤,共享这短暂相聚的欢乐。“祝东风”不仅是祝愿问候东风,更是祝愿朋友此行“春风得意”。春风杨柳千万枝,百花竞放,姹紫嫣红。从眼前景色回想昔日携手同游遍花丛的朋友之间深厚而真挚的友谊。远赴他乡求学的我离开家乡时,想起朋友的不舍,心中顿生思念。踏上列车,站台一别,翩翩离愁,涌入我心上。浮云一别千山过,暗伤几许心余空。亲人朋友间聚散匆匆的惆怅和哀怨,从古到今,永远都没有穷尽。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刚相聚又分离。“此恨无穷”四字道尽千古“聚散”之苦。千言万语尽在“恨”中。“今年花胜去年红”以花写心情,“去年”携手共游,“今年”相送之时,一样季节两样情。“胜”字表达了朋友间相聚时间虽短,但心情格外高兴。今日相别,人分两地,不知君明年能否再来与我同游了。这也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一种聚散未卜的惆怅情怀。三年的看花人,去年双双同游,今年孤单一人,今年的花比去年要好,明年的花会更好。但“知与谁同”,更不知人在何方,不知明年的花让谁来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词人看世间的春意烂漫,油然产生出的珍重之感。春愁中的“恨”真的只是一种落寞的哀伤吗?它在我们内心唤起多少由惜春而生发出的留恋。


人生聚散佛缘事,携手相看两欣然。既然聚散未卜,又何必黯然神伤呢?明年更好,何不以良辰美景来慰藉自己?


这首词以自然界的花开花落、季节的轮回象征人生的短促、聚散的匆匆。以去年今年明年的花的不同,表达“聚散”的不同心情 ——  相聚的欢乐,离别的愁绪。故有人赞道:“因惜花而怀友,前欢寂寂,后会悠悠,至情语以一气挥写。可谓深情如水,行气如虹矣!”


(胡宏炜 20123670 2012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


【简评】


把江淹的《别赋》和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化入文中,把离别的感伤和物是人非的无奈展现出来,并结合自身离乡求学的经历对词进行阐释,全文显得更为生动自然。 “ 聚散终无定,离合岂无缘 ” ,作者最后似已从词中感悟出佛理,心态较为豁达乐观。


知与谁同


——  读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又是一年东风,洛阳城郊,沿紫陌,一路春光好景。有两人正举杯对酌,却无谈笑声,丝竹音。他们的身后野花开得灿烂而落寞。


时间是什么?是日复一日不会干涸的流水,还是月复一月阴晴圆缺的皎月,抑或是这年复一年温暖拂面的东风?时间是永恒的沙漏,反复流逝相同的美景,一如欧阳修与梅尧臣此时此刻眼前的垂杨。


然而无尽相似的景色,仍是会有不同。欧、梅两人的无言,便是在故地故景中怀念故情。当年那群意气风发的青年,在这郊外无限的春色中一起陶醉、一起感动、一起欣悦。他们轻嗅每一朵芬芳的花朵,在微风中追逐欢笑,放飞彩色的纸鸢,所有的记忆都是明亮温暖的颜色。


但如今呢?那时候陪在身边的人,现在都在哪里?那年那场离别,竟因为这四海天涯的距离而成永诀!他们是不是也像此时的我们,在每一年的这天默默怀念,怀念洛阳东郊的紫陌,怀念这里盛开的鲜艳颜色,怀念这座野亭,怀念正在怀念你们的我们呢?


也或许是因为我们当初似已猜到这样的结局,所以我们为彼此留下了那华年中最美好的样子,或许有不能再重逢的遗憾,但至少,我们曾经一起欢笑过。


远方的故友,今年花更加灿烂,只可惜你们都已不在。朋友,朋友请你们告诉我,明年的花会开得更美,你们是否会回来呢?若你们不来,那么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又该和谁一起共赏这暖风,这美景?


酒阑微醺,野亭之中,忽有一人摔碎了酒杯,在斜阳雁影中放声唱道: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赵崇震 20121351 2012级电气3班)


【简评】


欧、梅相聚,在作者描述下,如在昨天。开头、结尾,都显得格外诗情画意。由今而及不可知的未来,徒增几分惆怅。


伊人已逝,才子何望?


——  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赏析


该词上片写的是“去年乐事”:词人忆起去年的元宵夜,花灯是那样的灿烂,街市恍如白昼,香车宝马,游人如织,络绎不绝。圆圆的月儿升上柳梢,一切都是这样的美好,我和你啊,一同在黄昏之中相伴而行。词人不施工笔,用白描的笔法撷取了“灯”“月”“柳”几个典型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好、甜蜜的月下偕游图。尤其是最后两句,让读者在心中不禁心生向往,甜美之意溢然纸上。


词的下片写“今年伤事”:今年的元宵夜啊,花灯依旧如此的绚丽,月儿依旧如此的皎洁,一切依旧。只是我的心上人啊,你又去了哪里?每每想到芳踪难觅,不禁潸泪,遗湿春衫。下片词人未着一“伤”字,然而黯然神伤的词人形象却跃然欲出。“依旧”一词虽是白话,却将词人面对物是人非的景况的失望、无奈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薛砺若亦在《宋词通论》中评道:“他(欧阳修)的抒情作品,哀婉绵细,最富弹性。”


未闻此词时,曾以为“伤”是“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灼心思念,是“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悔恨不已,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依依惜别。拜读此词,方觉世上最难过、最伤者莫过于世事安好,而伊人已逝的物是人非的惆怅。这种情感虽不像生离死别那般的激烈,却总在日夜之中不经意地随时发作,令人肝肠寸断,闲日之中,忧来无方,思念成疾。欧阳修这种缠绵诚挚的敏锐感情,穿越过百年的时光,直至今日,仍让读者不禁仿如身处其中,深受感染。


这首词明白如话,层次分明,在描情绘景之中,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去年元夜之乐写今年元夜之伤,灯月虽依旧,伊人却远逝。如此鲜明、精妙的对比,既有一种回环错综之感,更能将词人心中的离别、相思之愁表现得更加深切、更加感伤。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这正是对欧公这首词最好、最恰当的评价吧!在这首词中,词人不着代字,不写典故,不施工笔,仅仅用明白如话的言辞便道出了心中无限的离伤。王公同样提倡一“真”字,而欧阳修同样写出了真景物、真感情,不造作、不煽情。词之高处,也便如此了。


读罢此词,只愿涂鸦几字:伊人已逝,才子何望?思骨浪漫,已不胜伤。


(万子千 20134694 2013级英语2班)


【简评】


作者对词中所表现的 “ 去年乐事 ” 和 “ 今年伤事 ” 作了对比,在对词人情感的解读中,我们能够看出词人情感脉络的发展,于平淡语言中不时透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