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苏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注释、翻译、赏析

苏轼

名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导读】

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冬。作者在《与鲜于子骏书》中曾说:“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指的就是这首词。

【原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1?会挽雕弓如满月○12,西北望,射天狼○13

【注释】

①老夫:苏轼自称,这一年苏轼四十岁。聊:姑且。狂:这里指豪情。②黄:黄毛的猎狗。③擎(qínɡ):向上托。苍:苍鹰。④锦帽貂(diāo)裘(qiú):锦蒙帽和貂皮裘,这里作动词用。貂裘:貂皮做的皮袍子。貂为一种嘴尖、尾长、毛皮黄黑色的哺乳动物,其皮为名贵衣料。⑤骑(jì):一人一马的合称,这里指太守的随从。平冈:较为平坦的山丘地带。⑥为报:为了报答。倾城:尽全城所有的人。太守:一州的行政长官,作者当时是密州知州(相当于汉朝的太守),所以自称为太守。⑦孙郎:指三国时孙权。他曾亲自骑马射虎以表示勇敢。这里是作者以孙郎自比。⑧酒酣(hān):酒喝得很畅快。尚:更。胸胆尚开张:胸怀更加开阔,胆气更为豪壮。⑨鬓:脸两旁近耳的头发,这里指头发。霜:变白。⑩持节:拿着作为使者凭据的符节。以竹为杆,上缀旄牛尾三重。云中:汉代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一带。○1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和匈奴作战,有战功。后因上报杀敌数字时与实际不符(少了6个首级)被逮捕判刑。冯唐认为这种处罚不恰当,向汉文帝陈述了自己的意见。汉文帝派冯唐带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魏尚仍复为云中太守。作者以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12会:会当,定将。雕弓:弓背上雕有花纹,故称雕弓。如满月:弓形像半月一样,射箭时尽量把弓拉开,便成了满月形。○13天狼:星名。古人迷信地认为天狼星主侵略,这里指侵扰我国西北边境的敌人。

【译诗】

我姑且学一学少年人的豪气和狂放,

左手牵猎狗右手架猎鹰直奔打猎场。

看我头戴锦帽身穿貂衣意气多豪迈,

带领着上千的骑手卷过平缓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百姓跟我出猎的激情,

要亲自射杀猛虎像三国时孙郎一样。

喝酒喝得痛快啊胸中胆气更加豪壮,

又何必去计较两鬓已染上点点白霜?

多么盼望着有人手持节符来到云中,

也不知朝廷什么时候能派遣出冯唐?

到了那个时候我一定要把雕弓拉满,

望着西北边境方向,狠狠射杀天狼。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早期豪放词的代表作品。全词借“出猎”场面的描写抒发了作者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报国热情。

词的上片主要写打猎时的豪迈气概和热闹场面,依此写出猎的起因、出猎的行装和出猎的场面,最后借用历史英雄人物写出猎的愿望。开篇一个“狂”字贯穿全篇、笔墨放纵,气概豪迈,接着一个“卷”字与之呼应,力抵千钧,生动地描绘出“千骑”风驰电掣的行动和叱咤风云的气势。接下来“为报倾城”三句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人物形象。词的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抒发“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慷慨报国之情。以“胸胆开张”四字为中心,直抒自己时时想着报国大事,时时盼望“遣冯唐”得以重用,实现“射天狼”的理想,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老骥伏枥”的豪情壮志,勾勒出一个挽弓劲射、气概非凡、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

这首词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了作者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在题材和内容上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进一步发展了范仲淹悲壮苍凉的边塞词的精神,为南宋蔚为大观的抗战词开了先河。而且,通过对特定素材的描写以及对抵御外族侵扰的忠义之情的抒发,形成了一种粗犷豪放的风格,具有阳刚之美,与当时笼罩在词坛上的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词风形成鲜明对照,从而奠定了豪放词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