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
落日沧波绝岛[1]滨,悲笳一动剧[2]伤神。
谁知北海吞毡[3]日,不爱英雄爱美人![4]
题解
此诗初刊于1910年12月《南社》第三集。又见于1912年4月19日《太平洋报》的附张《太平洋文艺集》中所载高钝剑《愿无尽庐诗话》,题目改为《失题》。1909年夏秋之间,曼殊一度与义母河合仙旅行,居于逗子海滨,端居无事,抚今追昔,慨从中来,遂作此诗。
从内容上看,此诗似为与刘三唱和之作,押十一真韵,此有曼殊的《画跋》为证:“甲辰,从暹逻之锡兰,见崦嵫落日,因忆法显、玄奘诸公,跋涉艰险,以临斯土,而游迹所经,均成往迹。予以絷身情网,殊悔蹉跎!今将西入印度,佩珊与予最亲爱者也,属予作图。适刘三赠余诗到。诗曰:‘早岁耽禅见性真,江山故宅独怆神。担经忽作图南计,白马投荒第二人。'(《送曼殊之印度》)因画此而别。呜呼,异日同赴灵山会耳!”
注释
[1]绝岛——指日本。
[2]悲笳——笳,一种木管乐器,古以胡地所出,故名胡笳。悲笳指悲凉的笳声。剧——副词,极其、非常之意。曼殊创作此诗时,心绪萧索,情怀抑郁,故在1909年5月26日自日本驰函刘三的信中云:“雪(作者自指)即移住海边,专习吹箫,是亦无俚之极,豫备将来乞食地步耳。”
[3]北海吞毡——典出《汉书·李广、苏建传》: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所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为迫使其投降,将其不得归汉,单于百般逼降,苏武坚强不屈。单于乃幽武置于大窖中,不给饮食。苏武啮雪吞毡毛,得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将他迁到北海上无人处,使牧公羊,要公羊生崽始可释放。苏武坚持19年不屈,终获释归汉。此处作者借此典故以苏武自况,抒发对祖国深情的思念。又,作者借用“吞毡”之典,亦寓自己食冰之意。据章炳麟《曼殊遗画·弁言》载,曼殊性嗜冰,“尝在日本,1日饮冰五、六斤,比晚不能动,人以为死,视之犹有气,明日复饮冰如故。”
[4]英雄:指反清志士。美人,似指调筝人。此句大有自省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