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题解
此词写作时间、地点,一向有不同说法。一种认为是贬谪郴州途中作于衡阳,但是此词写的是春景,秦观到达郴州的时间是绍圣三年(1096)的岁末,那么经过衡阳时应当为秋天。另一种说法,据宋曾敏行《独醒杂志》,秦观被贬谪藤州,心里很不快乐,路过衡阳的时候,衡阳知府孔毅甫盛情款待他。一天,他们在郡斋喝酒,秦观作了这首《千秋岁》词,孔毅甫读到“镜里朱颜改”这句,大为惊讶,问道:“少游,你正当盛年,为何作此悲语?”于是步其韵和了一首以慰解。秦观住了几天,告别孔毅甫,孔毅甫把他送到郊外,又百般劝解,归来后对亲近的人说:“少游气貌,和平时大不一样,恐怕不久于世。”不久,秦观果然就去世了。这段记载很生动,由此事与秦观之死相联系推测,所谓“谪古藤”实指秦观由雷州贬所放归,途中卒于藤州,但秦观由雷州出发是在元符三年(1100)七月,八月至藤州,时间亦不合。另一种说法比较可靠,这首词应该是秦观贬谪处州时所作,时间是绍圣二年(1095)春天。因词中有“花影乱,莺声碎”之句,后人慕之,建“莺花亭”以纪念,如陆游诗:“沙上春风柳十围,绿荫依旧语黄鹂。故应留与行人恨,不见秦郎半醉时。”
此词抒发作者春日的离情别恨,以及对昔时盛会的无比怀念之情,是一首十分感人的佳作。词的意境悲怆,有别于秦观一贯的柔美婉曲词风,有人便认为这是他的词谶。
【句解】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
“水边沙外”,点明地点;“城郭春寒退”,说明是春天逐渐回暖的时节;“花影乱”,说明春花非常繁盛,春意已非常浓厚了。这个“乱”字用得非常好,白居易诗里面曾说“乱花渐欲迷人眼”,只有春花非常繁盛,才会产生这种让人目不暇给的缭乱之感;另一方面,这个“乱”字又双关暗示作者心情之乱。“莺声碎”的“碎”字也非常传神,说明莺声处处,清脆盈耳;同时,这个“碎”字也象征着作者迷乱而破碎的心灵。这两句将春天草长莺飞的盛况描写得栩栩如生,同时又暗示着与这繁华春景不甚相合的作者的烦乱心绪。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作者被贬谪远方,身世飘零,不再有饮酒看花的兴致,疏远了酒盏;而且自从离别后,一个人孤独地过日子,心情悒郁,恹恹瘦损,衣带都因此变得宽松了。这句化自《古诗十九首》:“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人不见”表明词人在等待着什么人,但是这个人迟迟不来,只剩下词人和碧云暮色空自相对。这两句也来自前人的诗,南朝江淹《拟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本词化用江淹诗句,然而等待的“佳人”到底是什么人,却很难说得分明。由这几句也可以看出,作者善于化用前人诗句,而又不露斧凿痕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
与上阕描写眼前处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下阕开始回溯往事。“西池会”是对往日在西池宴集的回忆。所谓“西池”,即金明池,是汴京城西很有名的池子,当时王公大臣们都喜欢在那里游玩集会,元祐七年(1092)的上巳节(三月初三),宋哲宗下诏赐给馆阁官员花酒,秦观在被赐之列。不久馆阁官员们趁三月中澣日(中旬的休假日)游金明池、琼林苑,又会于国夫人园,与会者共有二十六人,秦观也在其中。在这里,词人怀念起那次佳会的盛况,感慨不已,可见西池之会在他心中留下了何等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为此而得意,在作品中不止一次提及。“鹓鹭同飞盖”是写同行者排列游园的盛况。“鹓鹭”代指朝廷百官,据《隋书·音乐志》:“怀黄绾白,鹭成行。”意思是朝官的行列如飞行的鹓鸟、鹭鸟队列那样整齐有序。“飞盖”形容车辆行驶疾速,语出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如此盛大的场景已成梦幻烟云,当年那些携手同游的同事大部分被贬谪到了远方,所谓胜地不常,盛筵难再。“今谁在”三个字,写出了作者心中无限怀旧的凄怆。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古人常用“日”来比喻皇帝,“日边”就是在皇帝身边,也就是在朝中为官的意思。词人对将他贬谪远方的宋哲宗曾经抱着很大的希望,认为皇帝有可能召他回京,官复原职。他开始还满怀希望,但是日久天长,渐渐朱颜变换,人都老了,回京的美梦逐渐断绝。用政治前途和生理年龄的衰老的交替叙述来反复抒发自己不得志的主题,可谓一唱三叹。最后两句是整首词的高潮,“春去也”感叹春天的消逝,但像是散文句式。“也”是感叹词,相当于现在语体文的“啊”。在词中突然出现这么一句散体感叹句,显得非常突兀,由感情发抒的角度来看,效果非常强烈。“飞红万点愁如海”,春花凋零,到处飘洒,减却了春光,导致词人产生了如海一般的悲愁。春归难觅,时节更替,固然能引起词人的悲愁,但导致如海的愁怨的,肯定还有别的原因,寻绎起来,自然是作者胸中漫溢的被贬谪的愁怨了。把悲愁比作浩瀚无垠的大海,非常生新,道前人所未道。
评解
这首词是秦观的名作,上阕写当时场景,通过春光的明媚抒发离人之思;下阕回忆往昔在京城的盛况,昔日的美好都已风流云散,今非昔比,怎不让人肠断。词表面写惜春之情,实际上也是感叹贬谪之痛和身世之悲,最后以“愁如海”作结,缠绵悱恻,催人泪下,不愧为一篇享誉千古的名作。据说这首词在当时就广为传诵,有人听到后慨叹说:“秦七必不久于世,岂有‘愁如海’而可存乎?”其实这并不是什么词谶,词人长期处于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和精神痛苦中,焉能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