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秦观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赏析、名句解读、写作背景、作者情感意境鉴赏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题解

绍圣元年(1094)三月,秦观因为党籍事件被贬为杭州通判,被迫离开京城。这首词大概就写于此时。内容写词人惜春怀人的情感,缠绵婉转,动人情思。宋黄昇《花庵词选》调下题为“春别”,但对照词的内容来看,不尽相合。

【句解】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杨柳一向是春日景物的代表,杨柳枝条修长宛曲,也切合春天带给人的和柔温暖的感觉。首句中“弄”字用得很活泼,很拟人化,有一种调皮的意思。周邦彦咏柳的词《兰陵王》“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说柳丝知道自己的可爱,故意晃动着长长的枝条展示着它们的碧色。这首词中的“弄春柔”用法类似,是说柳枝故意展示着它们象征春天的柔意。但是越是美丽的景色,越容易惹动人的离愁,折柳赠别本是古代的风俗习惯,看见柳丝而想起离人,因柳条牵惹离愁乃至落泪,也就顺理成章了。“西城”,当指北宋汴京城城西,即著名风景区金明池所在地,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金明池“池之东岸,临水近墙,皆垂杨”。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词人因怀人而落泪,因而展开了回忆,想起了当时不忍情人或挚友的离去,曾经为他(她)系过归舟。这里有两个暗示,一是说明开头写的杨柳是在岸边,可以容舟船停泊;二是说明这个地方是人们送往迎来的地方。既然说“归舟”,则说明有过“离舟”,没有“离”便不成“归”。短短两句,用语凝练而内涵丰富。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野”既然是碧的,则春草萋萋的景色可以想见。当时词人和挚友或者情人步过朱桥,来到这杨柳依依的岸边,深情话别。而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往烟云,再也不能重现,人去岸空,只有流水仍旧像当时一样无声无息地奔逝。这句虽然是实写,但也蕴涵了作者的哀怨,就如李商隐写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以蝉的凄凉和树的无情相对照。这里以人的离别和水的无情作比照,是相类似的手法。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下阕转而感慨韶华的流逝,美景的不再。人在少年的时候,风华正茂,就像风景繁盛的极致。因此,在作者的感觉中,少年人更有和自然界的繁盛风物惺惺相惜的情感,他们更在意美景的流逝。但美景却也不会因为他们的伤感而停留凋谢的脚步,这就生出了悠悠不绝的遗恨。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登楼”也是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三国时候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写过一篇《登楼赋》,第一句就是“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因此后世的文人经常以“登楼”来指代忧愁。飞絮落花这种春逝的景况,更引起了词人无穷的忧思,他不得不登楼一舒郁闷,宣泄一下惜春怀人之情。而他的忧愁实在是太多了,即便这春天的悠悠江水都是他眼中的泪水,也流不尽心中的哀愁。这比喻很奇妙,和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相似之处,但又有自己的新意。李煜直接把愁比作江水,而秦观是把江水比作眼泪,心中的愁怨化作眼泪释放出来,而即使眼泪如这浩浩的江水,也不能完全消解忧愁。加了一个“泪”的意象,就使这首词显得更加婉约缠绵。

评解

这首词有着典型的秦观词作的风格,婉丽缠绵,把一番离思春恨写得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字字凝泪,句句含情,展示了作者真挚多情的天性。在艺术上,结句比喻妙绝,明代杨慎曾评价说:“此结语从坡公结语转出,更进一步。”苏东坡的《江城子·别徐州》“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把眼泪比作流水,这种思路可能确实对秦观有所启发。秦观的词乃是在综合李煜和苏轼词的意象的基础上,又翻出新意,展示了他作为一个词人的非凡感受力和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