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记
【原文】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②,因洿以为池③。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⑤,汲井以盈之⑥。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其上⑦,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注释】
①折檐:屋檐下的回廊。非非堂:欧阳修在洛阳时所建,堂名非非。欧阳修曾写有《非非堂记》一文。
②植物:古今异义词,这里是种植植物的意思。
③洿(wū):低凹之地。这里作动词用,挖掘的意思。池:池塘。
④甃(zhòu):用砖砌的井壁。筑:修筑,修建。
⑤锸(chā):铁锹。浚(jùn):疏通,挖深的意思。
⑥汲(jí)井:从井里取水。盈:充满,满满的。
⑦予:我。偃息(yǎn xī):歇息,休息。
【译文】
在屋檐下的回廊前面有块空地,方圆能有四五丈,正好面对非非堂,四周修长的绿竹成荫,这里不曾种植过花草,于是我就在这个低洼处掘开土方,把它建成池塘。这个池塘不方不圆,任其顺应地形走向而成;没用砖石砌塘壁,没用泥土刻意修建,完全保持了它淳朴自然的特点。我用铁锹开沟渠疏通水路,然后从井里取水把池塘灌得满满的。池水比大海的水还要澄澈,晶莹清亮,微风吹起时水波荡漾,没风的时候水面平静得就像一面镜子,星星和月亮若隐若现,晶莹闪烁着倒映其中。
我在池塘边休息,渺小的身影沉潜在苍茫的水中清晰可见;沿着涟漪波光岸边行走,仿佛置身在浩荡的江湖之中畅想。那些忧愁郁闷足以得到释放,而困顿寡助的心情也会随之转换成无穷的快乐了。
【原文】
乃求渔者之罟①,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②!
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③,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注释】
①罟(gǔ):鱼网。
②嚚(yín)昏:指冥顽不灵,愚蠢糊涂。无识:没有见识。
③枯涸(kū hé):干涸无水,水干竭。
【译文】
我请求一个用渔网捕鱼的渔夫,向他买了几十尾鱼,吩咐童子把它们放进池塘里喂养。童子认为池塘水容量太少而不容易养活更多的鱼,大概也是为了让小鱼活下来,于是就把大鱼都扔在了一边。我感到奇怪就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却真的这样回答了我。可叹啊!这个童子真是愚昧糊涂而没有见识啊!
我看见那些大鱼枯死在池塘的一边而没能游弋在适合它们在的地方,可那些不谙世故的小鱼,却在又浅又窄的池塘里悠闲自在嬉戏玩耍,一副自我满足的样子。我很有感触,因而写下了这篇《养鱼记》。
【赏析】
本篇约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欧阳修在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时所作。当时正值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大多正直博学之士无法得到重用,欧阳修也是其中一员。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此文是为了抒发对当时社会的忧虑之情。
文章的第一段景物描写使人心情旷达,因地制宜在低洼处挖掘池塘,足以抚慰作者内心的忧郁不畅,含蓄地点明他当时身处逆境不得志的状态;第二段借叙述养鱼之道,惊讶“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从而道出了自己对当时社会奸人当道,正直能人无处安身的愤慨。
全文以小见大,通过小鱼“若自足”,而大鱼“不得其所”的境况,反映了当世君子“曾不能一日安之于朝堂之上”,而小人却“嚣嚣于廊庙”的阴暗现象。全文侧重写景抒情,使情景交融,语言简洁明快,体现了欧阳修独到的文学底蕴,令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