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莺
【原文】
流莺漂荡复参差[1],渡陌临流不自持[2]。
巧啭岂能无本意[3]?良辰未必有佳期[4]。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5]。
曾苦伤春不忍听[6],凤城何处有花枝[7]。
【注释】
[1]流莺:莺声圆转流滑,故称流莺。参差:不齐的样子,形容流莺飞翔之状。
[2]不自持:不能自主。
[3]啭(zhuàn):鸟宛转地鸣叫。
[4]良辰:好时光。莺啼正值暮春,所以称“良辰”。
[5]万户千门:《汉书·郊祀志》:“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汉书·东方朔传》:“起建章宫,左凤阙,右神明,号千门万户。”
[6]春:一作“心”。忍:一作“思”。
[7]凤城:此指长安。冯浩注引赵次公注杜诗:“弄玉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曰京师之盛曰凤城。”
【译文】
流莺到处飘荡,高翻低飞,飞过田间河流,不能自主。流莺美妙的歌声怎么能没有真情?好的时光未必就有好的机遇。它在风雨阴晴、朝朝暮暮中飞翔不已,无论千门万户是开门还是闭门,它都啼叫不已。曾经因流莺伤心的哀鸣不忍心聆听,长安哪里才有花枝能让流莺栖息?
【赏析】
这首诗借流莺漂泊不定、无枝可倚的处境,暗喻诗人四处漂泊、辗转流离的身世。通过描写流莺阴晴雨雪啼啭不止的“伤春真意”,寄托诗人自己理想抱负,沉痛哀婉。
冯浩曰:“通体凄婉,点点杜鹃血泪。”
首联写流莺翻飞不定之状,先以“漂荡”“参差”“渡陌临流”点出“流”字,再用“不自持”三个字道出漂泊的原因,语气平淡,不平之气却已带出。颔联写“巧啭”,从声音的角度揭示流莺的不幸。反问句突出流莺叫声中的“真谛”,暗含无人肯定、无人能懂的悲哀处境。“良辰”却不逢“佳期”,跌宕起伏,暗示君臣遇合无期,深婉悲凄。颈联承前两联,虽然翻飞身不由己,“巧啭”无人聆听,但是流莺风雨兼程、不舍昼夜,从未停止。“风朝露夜阴晴里”,写不因时间变换、气候变化而停止;“万户千门开闭时”,写不因热闹或安静而停歇。那声声啼叫倔强而痛苦,让内心本就凄苦的诗人不忍聆听。尾联即表达诗人对流莺的同情,先是“不忍”,再发出“何枝能栖”的质问,既是对流莺命运的担忧,亦是象征着对自己居无定所、流寓蹉跎人生的怀疑和厌弃,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与李义府“上林多少树,不借一枝栖”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