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黄庭坚

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次元明韵寄子由①

【原文】

半世交亲随逝水②,几人图画入凌烟③?

春风春雨花经眼④,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⑤,定知石友许忘年⑥。

脊令各有思归恨⑦,日月相催雪满颠⑧。

【注释】

①元明:即黄庭坚的哥哥黄大临,元明是黄大临的字。子由:即苏轼弟弟苏辙,子由是苏辙的字。

②交亲:就是指互相亲近,友好交往。逝水:这里化用《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凌烟:指凌烟阁,此处指唐代长安太极宫内的凌烟阁。

④经眼:过目。

⑤铜章:即县令的印章。行:将。

⑥石友:指志同道合的挚友。此处指子由。忘年:这里指两人一见如故,不管年岁大小都能成为朋友。

⑦脊令:属于一种水鸟,这里指兄弟。

⑧雪满颠:比喻满头白发。

【译文】

半生的交情,亲密的交情如同流水般逝去,有谁能如同唐朝时期凌烟阁中画上的二十四功臣一般建功立业?

又是一番春风,又是一番春雨,年年开落,春花过眼;我怅望着江北,他怅望着江南,春水生时,波浪拍天。

我想要解下铜印,辞去官职,准备去寻求人生的真谛,相信你这位挚友一定会同意和我成为忘年之交。

我们都在怀念着自己的兄弟,但又回不去,不得不随着时光的流逝,只剩下满头白发。

【赏析】

这是黄庭坚在元丰四年(1081)担任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的县令时创作的诗篇,当时的诗人年仅三十七岁。此时的苏辙被朝廷贬谪到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市)担任监盐酒税。在此之前,黄庭坚的哥哥黄大临曾寄给苏辙一首诗,里面有这么两句诗:“钟鼎功名淹管库,朝廷翰墨写风烟。”黄庭坚便借着哥哥写的这两句诗写下这首诗寄给苏辙。

写寄人的诗,不光是写对方的事,而把自己的身世和感受融入,以唤起对方(包括读者)的共鸣,是古人名作中常见的手法。黄庭坚用这个韵写了四首诗。

这首诗的首联就不同于一般的七言律诗,我们能从中看到杜甫《登高》一类诗的痕迹。第一句诗主要是对时光易逝的感叹,第二句诗也很自然地询问苏辙为何这么多朋友都没有真正建功立业的人?这两句诗是对偶句,读来如同话家常,一点也不刻薄突兀。

这首诗的颔联也是用对偶手法,“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语句读起来十分欢快,将朋友之间曾经亲密无间,到最后因种种原因距离太远,恐怕一生再难相见的慨叹脱口而出,尽管这两句诗没有说友情,但是通过“春风春雨”“江北江南”“花”“水”等景物,也让世人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之情溢于言表。黄庭坚的这两句诗历来为人所称道,当然,如同这般融情于景、清丽脱俗的诗句,或许是黄庭坚仔细斟酌打磨而成,因此,有人说黄庭坚的这首诗足以“代表江西诗派熔词铸句的最高成就”。

这首诗的颈联出现转折,诗人说自己想要辞掉官职,和苏辙在一起谈经论道。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对苏辙的仰慕之情,还写出了自己厌倦官场的心情。

这首诗的尾联再次出现转折,描述自己和苏辙都很思念哥哥,然而却没办法回去和哥哥相聚,那种想要回家却不能的无奈情绪,以及自己和哥哥元明、苏辙和哥哥苏轼彼此兄弟间的深情厚谊深深地感染众人,很容易使大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黄庭坚的这首诗之所以出名,关键在于其颔联和颈联引人注目。颔联融情入景,将景色描写得木入三分;颈联议论友情,将黄庭坚和苏辙之间的默契描写得十分到位。因此,黄庭坚的这种写法历来被人当作律诗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