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约700~765),字达夫,沧州(今河北景县)人。少年时孤贫,长时间客居梁宋。天宝八年(749),参加科举中第,被任命为封丘尉。天宝十一年辞官,第二年进入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做掌书记。安史之乱后升为侍御史,后任谏议大夫。肃宗时,曾任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后转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后期任散骑常侍,被封为渤海侯,直至病逝。他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诗歌风格豪迈粗犷,尤以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最有特色。他与岑参一起被后人称为“高岑”。
营州歌
【原文】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译文】
营州少年自小就习惯茫茫的原野,时常能在城外的郊野上看见他们打猎的身影。喝千钟胡虏酒都不能使人醉倒,胡人十岁就能骑马了。
【鉴赏】
高适的这首绝句好似风情速写,颇有边塞生活的情趣。
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外郊野上打猎,这在一般人眼里难免有些粗野,但在营州,这却是平常的生活情景。生活在这里的少年,从小受牧猎骑射之风熏陶,养成了好酒豪饮的习惯,练成了驰骋疆场的本事。诗人正是从这似乎有些粗野的城下打猎活动中,看到了边塞少年那向往原野的纯真心灵,豪放性情,勇敢精神,令人感到新鲜兴奋,并由衷地欣赏。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狐裘蒙茸”,显出了纯真;“千钟不醉”,显出了豪放之性;“十岁骑马”,显出了勇敢。这一切都展示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诗人在构思上直抒胸臆,即兴寄情;采用白描的手法但笔墨粗放,这是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诗人好像瞬间就被那城下少年的打猎活动给吸引住了,似乎是出口成章地赞扬了他们的精神,一气呵成,毫无拖泥带水之感。细节描写真实而又夸张,少年性格典型而又鲜明。诗人擅长抓住生活现象的本质特征,并能精练地表达出来,使整个作品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边塞风情。在唐代诗人所作的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并不多见,所以这首绝句也就显得尤为珍贵。